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许倬云: 为什么今天只有专家,而罕有知识分子?

0
分享至


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已经是只剩皮毛,不见血肉,当然也没有灵魂,这是叫我伤心的地方。

——许倬云

▌传统观念里知识分子的四个维度

知识分子指的就是中国的“读书人”,这种人不在具体的工具层面想问题,而是在原则与理论层面上想问题。

北宋理学家张载曾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第一,“为天地立心”,也就是解释自然现象和宇宙意义,包括生命的意义、古往今来的意义等。广大空间为「宇」,无时无往为「宙」,要人去解释宇宙,这属于理念的维度。所以,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是理念上的哲学家。

第二,“为生民立命”者,属于实践的维度。我把它扭曲解释成为一般人寻求他们生命的存在。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是把理念付诸实践的执行者,也许是官员,也许是 。

第三,“为往圣继绝学”,也属于实践的维度。他们想办法扩大并传承所学,总盼望后来的人能学得比自己更好。每一个教书的人,都希望自己学生学得比自己更好,就属于这一类型。

第四,“为万世开太平”,属于理念的维度。我扭曲解释说,这类型知识分子能提出一个理想境界──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或理想的人生态度,盼大家往那个方向走,并且用这些理想来针砭、批判、矫正眼前所见不合理的地方。

假如没有长远的理想目标,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好,也许就糊糊涂涂过了下去。当有一个理想境界悬在那里时,我们才知道距离理想境界还有多远。

这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可以是革命者,想把现有的秩序推翻,朝理想方向走去;也可以是改革者,认为现在不符合理想,定个方向一步步改好它。这些人无论做得好坏,其主要动力是把人类推向更好的境界去。

努力寻求、实现这四个维度,是知识分子自我期许的常态。有人努力于哲学的思考;有人努力做“良吏”;有人努力做“良师”;也有人想建设大同世界、桃花源。几千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在这几个维度里努力着。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思想体系

凡是时势比较好的时候,例如开国之初,有些知识分子会努力于全盘性讨论,会投入解释新秩序,如董仲舒一类人物,即有着理想志业的第一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凡是碰到困难或挑战时,抗议的第四个类型的知识分子出现最多,如东汉党锢和明朝的“东林党人”。

一般读书人陶醉在科举制度下,只想过自己的生活,却有另一批人悬着儒家的理想针砭当世,起来抗议政治败坏,百死不辞。

当其他文化系统进入中国时,中国也会提出一些新想法作响应。汉末到南朝,佛教进入中国,挑战了中国的文化系统,读书人发现:中国习惯的王朝制度有说不通的地方;董仲舒那套,也有许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

于是,大家不断进行讨论:灵魂是灭还是不灭?精神是存在还是不存在?一个出家人既然已经出家了,是不是要向俗世君王敬礼?俗世君王可不可以统治不属于统治范围的出家人?这种情形,就是当一个已经固定了的大系统,碰到外面的挑战时,许多读书人会投入其中,参加辩论,去做这一非做不可的事情。

又如,唐朝初年,贞观、武则天时代到开元,政治清明,对外接触也非常多,老百姓过得不错,正如杜甫的咏叹,说人民富足,远游不必带粮食,也没有安全问题。但是“渔阳颦鼓动地来”,霓裳羽衣就必须停下了,从此唐朝一落千丈。

等到唐朝稍微安定下来,韩愈就开始讨论人生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事?政治之外究竟有没有更高的境界?这一波讨论,一直延长到南宋。唐宋的学者,建构了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即后来中国的理学。

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阳明,又把韩愈的系统加以精密重组,其中王阳明将中国思想体系重组成为一个精密的唯心论。由董仲舒到王阳明,可看出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理念的维度中不断努力。


▌上一代人是相当了不起的

在文官系统中做事,有没有好的人?历史上确实是有不少人宁可丢官,也要为老百姓做事。有很多读书人为官,成了“劳臣”,一辈子辛辛苦苦,只为完成任务。远的不说,就以我家迁到无锡去的祖先为例:他做了一辈子苦官,哪里有水灾、旱灾,就被派到哪里去。

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在三伏天的淮河流域,踩在水里督导修堤,回到岸上还要放粮赈救灾民。他从二十五岁到七十二岁,辛辛苦苦一直工作到死前一个月。他官不算大,但一辈子做了他该做的事,到死不过得到“国之劳臣”四个字。

此外,历史上冒死谏诤的谏官也很多。劳臣、苦官、谏官,都是文官系统中“为生民立命”的人。至于教书的,那就更多了,很多三家村学究教出了无数的好学者,许多平凡的私塾老师教出第一等视野的人物。曾国藩的老师,没什么名气,就属这一类人物。

到了清代后期,中国面临更为庞大的西方挑战。知识分子也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第一,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并不是要回到古代,而是对现实激烈的响应。他的《大同书》世界,其实有相当的革命性。

第二,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要调和里外。

第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政治理论综合了中西特色。我自己从未上过《三民主义》课,当我进大学时,政府曾经下令大学不必读《三民主义》。长久以来,我们把《三民主义》当成官学太久,有点看不太起它。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三民主义》有些颇不错的观念,基本上比康有为与张之洞的观念要好,尤其是有考试、监察两权的“五权制衡”。中国的文官制度,以管理系统论,相当了不起。


▌这一代人既不了解中国,也不了解西方

等到五四以后,全盘西化的知识分子得到胜利。五四人物和一些左派人物,基本上都是要把西方的一套系统全盘端进来。

实际上,这两批人物都是“Intelligentsia”,不是“Intellectuals”。所谓“Intellectuals”是指那些在本社会、本系统之内,或做解释工作,或悬挂理想,或做良师、良吏的知识分子;而Intelligentsia只是知识分子中的某一些人,他们意图将另一个文化整盘端进来,从那个花盆移植到这个花盆,从那一土壤移植到这一土壤。

Intelligentsia原本指当年东欧学习法国的先锋人马,例如:波兰曾有一批人要全盘学习法国;彼得大帝以后,有一大批Intelligentsia出现,一如俄国小说《罗亭》(Rudin)中所描述。

这些Intelligentsia,用心真诚,希望转眼就改革功成,但他们通常面临的情况是外来事务与本地土壤不适合,端进来的东西要不是削足适履,就是必须改变土壤,而不会去改植物。改植物,是橘移淮为枳;改土壤,就是彻底把土壤改过来,有人就如此做过,结果失败了。

那么,如何从Intelligentsia转变成新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严重课题。

从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到今天,中国知识分子的四个维度,基本上都有了相当大的缺失。严格说来,我和在座的每一位,或多或少都是Intelligentsia。

一百年下来,我们还处于移植阶段,没有真正主动悬出一个理想境界,整理出一套涵盖中西与人类的大系统。我们在做良吏的时候,没有想想搬进来的法律与自己的社会之间是否脱钩。

最近大家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种种官司,就会发现一般人的常识判断与法律条文之间,以及当为与不当为之间,常常不符合。

有几位我非常钦佩的老师,不欣赏中国戏曲(例如京剧、昆曲),也不愿读中国小说。比如,胡适之先生热心改造,却没有认真地推敲中国文化资源何在?他似乎并不了解中国小说,也把小说定义得太窄了。虽然我对胡先生以及老师辈们心存感激,但为学术良心,还是必须把问题指出来。

那我们这一代,对西方文化资源有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似乎也没有。很多跟我同辈的学者,包括我在内,对西方文化资源都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认真去思考过。

太多西方文化的拥护者与批判者,其实都不十分理解西方文明的来龙去脉;太多介绍西方学派和理论的人,其实没有理解这些不同学派间的 。

以教书而言,我们都在介绍一鳞一爪,并没有追踪到基督教、希腊、罗马,更不用说埃及、两河与日耳曼传统。

我们也没仔细推敲「后现代」何以是「后现代」?它有多少来源?有没有想到「解构」到底解的是什么样的「构」?「解构」的动机在哪里?

如果对中国与西方文化资源这两个课题上,我们没有做过真正认真的思考与整理,那表示我们还没有转化成为新的知识分子。


▌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除此之外,更大的难题是,我们面临的今日世界,只有专家没有知识分子。

以美国的学术界与同时代的欧洲学术界相比,美国学术界缺少知识分子。美国的知识分子在作家、记者与文化人之中,不在堂堂学府之内。

学府里只见专业教师、专业研究者,他们只问小课题,不问大问题,也很少有人批判、针砭当代,更悬不出一个未来该有的境界。他们只看见保守与自由的对抗,却不再提问“自由”该如何从新界定?

一个医生在他专业的领域里,可以不自觉地做个好人与好医生,却没有自觉地去追问什么是“专业伦理”?经济学家的设想,是为了全民的均富,还是只为让富人更富?法律专家的思考,是为了保护全民的财产,还是只为保护富人的财产?

今天一个个科学实验室,已成为一个个小的创收基地,人们只从创收着想。在台湾,我们有没有把“专业伦理”纳入国科会的评审条件内?国科会的问卷会问你“有没有专利权?”这对学人文的人而言,是啼笑皆非之事,因为问这个问题就是鼓励创收。

全球正经历巨大转变,知识已成为商品,也已成为权力的来源,掌握知识的人操纵市场。未来的世界,工具性的理性或许可以发展到极致,但其目的与意义却没有人问。未来的世界,颠覆文化的人很多,却没有文化的承载者。知识分子的志业在何方?


本文节选自许倬云先生在台湾大学的演讲稿。许倬云先生,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留学并任教于美国(王小波笔下那位“我的老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以其学贯中西的素养享誉海内外学术界,被称为台湾历史学界的耆宿,高屋建瓴的世界公民。

他说:“我视个人的良心和学术规范高于一切,不会因为任何民族情感、对组织的忠诚,甚至是国籍毁掉自己的学术声誉。

这种“世界公民”式的强烈诉求,让许倬云先生不仅成为一个具有“通感史观”的著史大家,还让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的知识分子。他一直秉持先师沈刚伯的训诫:著史应如二郎神,双目之外有一只“烛照神怪原形”的“第三只眼”,这使得他能如此通达,敏锐把握历史剧变中的脉息。

大师写专著不难,但大师写小书,却没有几位能够做到。而许先生的几部书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畅销读物。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说:“不要以为这类读物好写,只有学问到了炉火纯青、阅历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尽江山沧桑的时候,方能够化繁为简,将历史深层的智慧以大白话的方式和盘托出。有学问的专家不谓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实在太少,而许先生,就是当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葛兆光教授指出,比起繁复细密的学院论著,许先生写史“需要更多的知识背景,更大的论述视野,和更强的领悟能力。”

张维迎教授说:“读许先生的书有助于我们学会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破除狭隘的种族偏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全球化。”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许倬云文明三书”,《我们去向何方》《世界何以至此》《三千年文明大变局》。这套书凝结了许倬云毕生的治学经验和人生思考,是他70年博学精思熔于一炉的集大成之作。光辉灿烂,蔚为大观。

这套书采用小开本平装装帧,轻便简约。知名设计师概念诠释,以不同形式“门”和“船”的元素,象征文明的走向和路径。 内文里配有大量历史插画和知识注释,大师巨作也可以一读就懂,毫不费力。

此外,三本书中还收录了多篇许倬云新近的演讲全文,每一篇都饱含他对世界未来和人类命运的关切。立足于现实危机,以“大历史”的视野,反思中国与世界文明。 前所未见的巨变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文明三书”将给我们答案......

许倬云是一套密码,需要保存,需要不断书写。他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思考,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选购“许倬云作品集”)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中吉乌铁路,给了中欧班列更多可能?早开通20年也就没波兰啥事了

历史摆渡
2025-09-19 22:30:02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掩盖事实,涂某并非散步,责任咋划分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掩盖事实,涂某并非散步,责任咋划分

法老不说教
2025-09-19 17:12:27
遭老板性侵女子发声:最受不了别人骂我老公,至暗时刻他都攥着我的手

遭老板性侵女子发声:最受不了别人骂我老公,至暗时刻他都攥着我的手

极目新闻
2025-09-20 07:28:15
仅1天,《731》遭数万差评炮轰,网友:出乎意料!看完就想退票

仅1天,《731》遭数万差评炮轰,网友:出乎意料!看完就想退票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9 17:15:40
回旋镖?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中欧班列中断上万集装箱滞留…

回旋镖?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中欧班列中断上万集装箱滞留…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5-09-19 09:32:13
四连冠比肩博尔特!世锦赛男子200米:莱尔斯19秒52成功卫冕

四连冠比肩博尔特!世锦赛男子200米:莱尔斯19秒52成功卫冕

全景体育V
2025-09-19 21:15:16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反转!氢氟酸夺命后续:家属撒谎事发非散步,更多内幕曝光

以茶带书
2025-09-19 13:02:43
波兰不守信用,中欧班列恢复遥遥无期,中国用1天就拿出解决办法

波兰不守信用,中欧班列恢复遥遥无期,中国用1天就拿出解决办法

三石记
2025-09-20 04:58:04
特朗普签署法令对H-1B签证加收10万美元新费用

特朗普签署法令对H-1B签证加收10万美元新费用

国际在线
2025-09-20 07:06:17
“嘎子”被拘最新,名导发文怒怼,央媒发文怒批,被抓早有征兆

“嘎子”被拘最新,名导发文怒怼,央媒发文怒批,被抓早有征兆

以茶带书
2025-09-18 18:13:16
赏饭大陆沦为笑柄!郭台铭撤走300工程师,国内200亿工厂要黄了?

赏饭大陆沦为笑柄!郭台铭撤走300工程师,国内200亿工厂要黄了?

数字财经智库
2025-09-17 14:31:37
时隔一年回到德国, 街坊邻居的困窘让我震惊

时隔一年回到德国, 街坊邻居的困窘让我震惊

二胎妈妈圈
2025-09-17 22:39:24
武大换一把手了,释放什么信号?

武大换一把手了,释放什么信号?

麦杰逊
2025-09-19 21:37:22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朱时茂没想到,《731》上映仅1天,陈佩斯因一特殊举动口碑暴涨

小丸子的娱乐圈
2025-09-19 13:32:48
氢氟酸新后续:受害者不是去散步,律师发声,恐难追究丢弃人刑责

氢氟酸新后续:受害者不是去散步,律师发声,恐难追究丢弃人刑责

春序娱乐
2025-09-19 14:29:12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特朗普计划重新夺回位于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并硬扯中国,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15:30:07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换人了!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换人了!

李万卿
2025-09-19 20:18:58
上海市委研究决定:李峻拟任地区党委书记

上海市委研究决定:李峻拟任地区党委书记

极目新闻
2025-09-19 22:14:45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融资中国
2025-09-19 13:39:35
谢娜体面分手:爱过,但尽力了

谢娜体面分手:爱过,但尽力了

In风尚
2025-09-19 19:32:09
2025-09-20 08:03:00
游子三月三
游子三月三
提升书店行业专业度
992文章数 55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艺术
教育
旅游

和三月七一样爱自拍,还恶趣味让叽米加班,长夜月越来越神秘了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