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好书推荐」评《馆藏民国闽台关系档案汇编》:守护历史记忆 增进国家认同

0
分享至

评《馆藏民国闽台关系档案汇编》:守护历史记忆 增进国家认同


前不久,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与福建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联合编纂的《馆藏民国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出版面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汇编》作为国内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对民国闽台关系档案原件进行整体影印出版之厚作,收录了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期间的9000余件档案及30余种期刊文献。这批档案记录了台湾日据时期和台湾光复初期福建与台湾之间在各领域各层面的密切往来,揭示了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见证闽台命运与共的紧密联系

福建与台湾地理相近、血脉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清一代,台湾作为福建省下辖的行政单位延续二百余年,台湾单独建省后的初期,台湾依旧保有与福建特殊的行政关系,以“福建台湾省”之形态运作。在民国时期,尽管台湾长期被日本侵占,时局动荡,但闽台两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始终未断。《汇编》所收录的大量档案文献,真实再现了这一历史脉络。例如,民国时期福建地方政府与台湾民众组织之间的往来公文,反映了双方在生产、商贸、赈灾、教育等方面的协作;又如,档案所记录的台湾光复初期“闽台区”的政治现象,说明了在闽、台两地,福建省政府、福建省参议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等机构,以及教育、会展等各界,有明确的“闽台区”之实践,以及“闽台一家”和“闽台共济”的观念。

尤为难得的是,《汇编》收录的大量原始档案和期刊文献为首次公开披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潜力。其中,既有福建省政府与台湾地方官员之间的往来公文,也有民间团体与个人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互动记录,生动再现了闽台两地在动荡年代中彼此扶持、共克时艰的历史画面。档案不仅涉及福州、厦门等福建主要城市与台湾台北、台南等地区交流情况,还涵盖了福建漳州、泉州与台湾高雄、基隆等次级区域间的往来记录,全面展现了闽台两地在不同层级上的互动网络。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两岸同胞共同记忆的重要载体,为深入研究两岸关系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展现台湾同胞抗日复台光辉事迹

《汇编》收录了大量有关抗日复台的档案文献,其中就涉及台湾抗日名将李友邦率领的台湾义勇队在闽活动事迹、台湾革命同盟会的活动等。这些档案文献系统呈现了台湾同胞与祖国一道并肩作战,抵御外辱、光复台湾与维护祖国统一的光辉事迹,有力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

其中,有关台湾义勇队的档案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一支由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组成的、主要活跃在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参加抗日卫国和光复台湾之斗争的队伍。《汇编》收录了1937年至1946年有关台湾义勇队活动的众多原始文献资料,涵盖台湾义勇队从成立之初到发展壮大,再到活跃于抗日战场以及参与复台工作不同阶段的文献。这些档案无声诉说着两岸同胞共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记忆和爱国情怀。

当前,“文化台独”阴谋论者甚嚣尘上,他们鼓吹和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带来了台湾“现代化成就”,甚至不惜歪曲历史、数典忘祖,企图割裂台湾与祖国的历史文化联系。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抹杀。《汇编》中真实的历史档案有力地回击了此类谬论,清晰地展现了台湾同胞在抗日复台斗争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为捍卫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提供了坚实依据。

诉说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从《汇编》所展现出的历史脉络中,人们不难发现,两岸关系的发展始终扎根于两岸民众的密切联系与深厚情感。无论是商贸往来的频繁互动、交通运输的互相支援、生产生活的守望相助,还是文化习俗的交融传承,无不诉说着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这种历史积淀不仅构建了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亦是两岸民众勠力同心、团结御外的精神源泉。通过回顾档案中的温情往事,我们更加坚信,只有以史为鉴,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与交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谋发展。

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两岸关系,《汇编》档案所揭示的历史经验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任何人为制造的隔阂与对立都无法割裂两岸同胞之间的亲情与联系。档案中记录的一个个生产建设、赈济抚难、政策保障、资源互通、生活互助的鲜活实例,都是两岸同胞心手相连、命运与共的生动体现。唯有秉持历史的客观性与包容性,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正向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镌刻在档案中的情愫却从未褪色,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灵。这些档案用事实揭示了两岸关系的深厚根基与广阔前景。每一份档案都如同一扇窗,打开历史的记忆,映照出两岸人民水乳交融、携手并肩的往昔岁月,也必将为新时代两岸同胞增进互信、深化融合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 吴巍巍 】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王骅琛;初审:李雨凡、许雪靖;复审:韩培涛、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专注读书学习的特色理论阵地和为党献策的高端智库平台。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开通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近亿次,其中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内容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良好。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经报送遴选评荐,《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人民论坛》《解放军理论学习》《当代世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财政》《中国民政》《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金融》《中国出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编辑》《中国科技论坛》《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外交评论》《金融评论》《社会保障评论》《中国发展观察》《中国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百年潮》《环境保护》《新型工业化》《审计观察》《国资报告》《企业管理》等百余种中央级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安街读书会主编《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化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体系。该平台累计固定读者超百万,影响辐射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属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联合开展党建主题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区的有关单位,已正式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将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十五五”规划】【文化强国】【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长安街读书会 incentive-icons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荐书荐刊荐文: @长安街读书会 )
10489文章数 170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