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6日,由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博商汇主办,深圳仰望汽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民营企业家盛典在深圳隆重举行。本届盛典设有14场重磅演讲与1场高端圆桌对话,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8000余位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
今年的盛典不仅汇聚了经济学界、科技前沿、产业实战及资本市场的权威声音,更通过跨界对话与思想交锋,帮助企业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重塑信心、明确方向。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回顾盛典上的高光时刻,我们特别整理了嘉宾的演讲内容,希望这些思想的火花,能够为正在前行的企业家们带来新的启发与力量。
在以《全球化实战:品牌增长、本土化与长期生存之道》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36氪CEO冯大刚、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王璞、OATLY大中华区总裁张春、凯辉基金合伙人马骏分别从品牌创新、跨文化适应、资本助力等角度展开深入交流。以下为讨论内容,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有删减。
冯大刚:大家好我是本次圆桌的主持人,36氪的CEO冯大刚。我有一个直观感受:今天的中国消费市场,正处于一个《三体》里描述的典型的“乱纪元”。
比如,今天的消费趋势到底是升级还是降级?我们看到两者并存。消费市场是在萎缩还是扩张?有人在萎缩,也有人在扩张。企业是选择出海还是深耕本地化?这两条路都有人同时在走。我们是坚持长期主义,还是先活下去再说?
所有这些问题,都很难用一句话给出固定答案。我们必须接受多元化的结论。
这正是今天我们邀请三位不同身份的嘉宾——投资者、创业者、外企高管——来共同探讨微观世界的意义。接下来,请三位嘉宾自我介绍。
王璞:大家好,我是来自元气森林的王璞。元气森林成立于2016年,产品矩阵包括大家熟知的元气森林气泡水、外星人电解质水、以及“好自在”中式养生水和无糖茶饮料。
自2019年开始积极出海,目前已进入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我们在全国拥有6家生产基地,总投资超过70亿。
张春:我是OATLY大中华区负责人张春,OATLY是2018年进入中国的,专注于植物基领域,过去30年只做一件事:燕麦奶。刚进入中国时,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
在欧美,我们的品牌是“反牛奶”的,但在中国这行不通,也完全没必要。其次,我们在中国没有品牌知名度,甚至连“燕麦奶”这个品类都没有。
当时有超过300家植物基品牌进入中国,但七年之后,活跃在市场上的寥寥无几。OATLY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如何以“品类”为抓手实现增长。
马骏:大家好我来自凯辉基金。凯辉是一家投资机构,目前管理着约70多亿欧元的资金。与国内1万多家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相比,我们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我们拥有全球化的背景。我们的150多名同事遍布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二,我们有强大的产业背景。很多全球知名的500强企业,如欧莱雅、联合利华、开云、安踏等,都是我们重要的出资人。
冯大刚:第一个问题问马总。过去我们称罕见事件为“黑天鹅”,但今天我们似乎看到“遍地都是黑天鹅”。您对当下中国消费环境和趋势有什么样的观察和判断?
马骏: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我们的团队在全球各地投资,从趋势来看,我们团队最坚定的判断是:“看多中国”。过去几年,我们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很荣幸成为了元气森林的早期股东。我们投资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冠军,如中国的防晒冠军“Mistine”、美白冠军“谷雨”,以及线下零售折扣店的领先企业。
我们还投资了“WonderLab”,它已经悄然成长为世界冠军。回到大趋势,“The next China is still Chin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没有任何理由看空它。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现实:中国消费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从事投资21年,刚入行时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高达20%,但今天这个数字已经降至个位数。
如果大家仔细拆分,会发现最近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消费补贴政策拉动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在许多细分领域,我们依然看到了快速成长的企业。白银时代,“选择大于努力”。我们观察到了两个重要的趋势:
1. 性价比:折扣零售在这两年迎来了黄金时代,许多以性价比为核心价值的品牌也迅速崛起。
2. 情感消费: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年轻人和中年人需要一些小的快乐、慰藉和情绪释放。与此相关的消费领域正在快速增长。
冯大刚:接下来问问张总。OATLY在2018年进入中国,当时植物基市场竞争激烈,但最后似乎只有燕麦奶成功了。您是如何将它从一个“没有品类”的产品,打造成一个国际级的消费趋势的?
张春:我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更多是后知后觉。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最大的体会:战略是“打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2018年,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我们进行了两批、每批300人的中国消费者测试。
我们问了一个问题:“您最信任的、最放心给家人和孩子使用的消费品品牌是哪个?”结果超过80%的消费者回答“没有”。我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第二,我们最初在Ole′超市做零售,却发现两天才能卖出一瓶。店长问我:“你们是牛奶、饮品还是食品?”我说我们是“植物蛋白饮品”,他们却说:“对不起,中国没有这个品类。”
我们意识到,必须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类的坐标。我们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新理念:OATLY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类,其坐标包括营养、健康、颜值和可持续发展。
这个坐标体系会随着消费趋势不断变化:我们坚持B/C同款的策略,左手咖啡大师,右手燕麦拿铁。星巴克、瑞幸、库迪、manner等渠道,只是我们触达消费者的入口。
燕麦拿铁在咖啡圈建立了心智,咖啡大师在B端渠道建立了心智,这种策略让我们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我的体会是:“得赛道者,得天下。”
冯大刚:接下来问一下王总。元气森林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者,0糖0脂、赤藓糖醇等概念都因你们而深入人心。您如何看待这几年的消费市场变化以及创新?
王璞:近几年,我们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健康性和功能性越来越关注。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功能性:过去喝水只是为了解渴,现在大家会选择功能性饮料来快速补充体力和体液。外星人电解质水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天然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天然程度,比如“好自在”系列的中式养生水,原料都来自药食同源。他们不仅关注天然配料表,还希望配料表足够简单。
文化自信: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据2025年消博会数据显示,78%的消费者在选购科技产品时会将国货作为首选,89%的消费者认为国货代表着中国的创新能力。
冯大刚:马总提到了“性价比”和“情感消费”这两种趋势,让我想到了李宗盛的演唱会《理性与感性》。如何在消费中提供情绪价值?
张春:一杯燕麦拿铁本身可能没有太多情绪价值,但它背后融合了“健康价值”和“文化价值”。
首先,燕麦在中国消费者的心智中是“十大健康产品”之一。其次,我们通过与星巴克、瑞幸等连锁品牌的合作,将燕麦拿铁与“第三空间”的咖啡文化深度绑定。比如,冬天推出南瓜燕麦拿铁,夏天推出气泡燕麦拿铁。
这种产品力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才让燕麦拿铁在中国焕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我一直坚持“先做品类,再做品牌,最后才有生意”的战略。2019年,我曾被同学戏称为“卖洋豆浆的”,这让我下定决心要打通“品类-品牌-产品”的链路。
我们反复强调,这个品类代表着健康、时尚和可持续发展。当越来越多的“小b”甚至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大客户都在宣传这个赛道时,整个品类的森林就活下来了,我们的品牌这棵树自然也就长大了。
冯大刚:接下来问一下马总。即时零售,也就是外卖大战,打得如火如荼。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机会还是陷阱?
马骏:即时零售是一个值得所有创业者擦亮眼睛仔细研究的领域。这是一个级别非常高的事情,中国的消费总盘子是40万亿,电商渗透率约20%,即时零售今年预计将达到1万亿。
在白银时代,即时零售是线上增长最快的变量,它的渗透率和品类都在悄然变化。
目前它的渗透率只有50%,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增长最快的品类不再是果蔬零食,而是美妆、个护、数码电子;另外,增长最快的人群是40岁以上的用户。
这里面有很多创新机会。比如,很多消费品企业不必再在线下货架上进行布局,而是可以直接进入即时零售的“电子货架”,这能大大减轻库存压力。对于冲动型消费品类,即时零售甚至可以成为唯一的线下渠道。
另外,品牌还可以通过在平台购买广告位,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在第一屏展示,从而获得更多的订单和用户好评,形成良性循环。
冯大刚:接下来谈谈出海。还是从马总开始,除了我们听过的“不出海,就出局”等概念,您有哪些具体的经验和建议?
马骏:第一大挑战是合规性。海外有大量的法规需要遵守,比如欧洲的裁员法规等,必须做好基础工作,避免触碰红线。
第二大挑战是本土化洞察。中国的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真正符合当地市场习惯的产品。比如,在东南亚销售大家电,底座离地面的空档就不能太大,可能会有老鼠钻进去。
最后,出海的初心一定要正。不要只把海外市场当作销售和赚钱的地方。真正扎根,用本地企业的形象、本地的语言和员工,为当地消费者创造价值,这是长期生存的王道。
冯大刚:OATLY的故事则是一个全球品牌如何在中国本地化的案例。春总,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张春:我做了七年的消费品,有一个体会:消费品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如果忽略了文化,品牌就无法长期成功。2018年的时候燕麦奶在中国还毫无市场。但我最终想明白了,OATLY必须做出三大改变:
改变“反牛奶”定位:我们说服瑞典总部,在中国不“反牛奶”,而是“与牛奶做朋友”。我们选择咖啡作为切入点,因为这是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符号,最终被总部接受。
改变渠道策略:欧洲从零售开始,而我们在中国从餐饮(food service)开始,先做精品咖啡店,再进入连锁渠道。虽然渠道不同,但最终消费者喝的都是燕麦拿铁,核心是相通的。
改变“做品牌”的思维:欧洲人习惯“做品牌”,通过大型活动和广告来推广。而在中国,我选择了“做品类”。我反复强调,这个品类代表健康、时尚和可持续发展。当星巴克、瑞幸、肯德基等所有客户都开始宣传这个赛道时,整个“森林”就活了,我们的品牌这棵“树”自然也就活下来了。
扫码链接新浪潮!
*本文来源于博商管理官方,作者博商君。欢迎加首席交流官白帆微信(fan_062400),围观新浪潮朋友圈,深度交流资源对接, 加入行业创始人社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