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这事儿闹得挺大,9月10日到12日这几天,中英关系就从握手言欢变成剑拔弩张。话说回来,这不是头一回了,西方国家总爱在经贸合作上玩两面派,一边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一边又跟在美国后面对中方企业下黑手。这次事件的核心,就是英国商务大臣彼得·凯尔刚访华签协议,外交部那边就火速宣布制裁三家中国公司,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向俄罗斯提供电子元件,支持其军工。时间点卡得死死的,不到24小时,中方直接回击,态度硬邦邦的,说要维护企业权益。这不光是针对英国的回应,更是在国际规则上划底线。
先说彼得·凯尔的访华。他是英国新上任的商业和贸易大臣,工党政府刚组阁没多久,就派他来北京。9月10日,他带着一百多人的英国企业代表团落地,参加中英经贸联委会会议。这机制停摆七年了,上次开还是2018年保守党时期。现在重启,明显是斯塔默政府想稳住对华经贸这块儿。凯尔在采访中直言,中国经济地位越来越重,不光不能忽略,还得好好交往。会议上,双方谈了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跨境电商这些领域,签了好几份合作备忘录。中国这边表达了扩大进口英国商品的意愿,还鼓励中企去英国投资。英国企业代表团里头,有能源、科技、电商的巨头,他们来势汹汹,看样子是真想深耕中国市场。凯尔上任后,先去了华盛顿见美国人,协调了些贸易事儿,然后直奔北京。这趟行程,本来是给中英关系加分的,表面上看,一切顺利。
可转眼间,9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伊薇特·库珀跑到基辅,访问乌克兰期间,高调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名单上加了27个实体、3名个人,还有70艘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油轮。其中,三家中国企业直接中枪:深圳市蓝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另一家电子供应商和一家香港实体。英方说,这些公司涉嫌给俄罗斯军方供关键电子元件,用在伊斯坎德尔导弹和Kh-101巡航导弹上。制裁措施狠着呢,冻结资产,禁贸易往来,还限制全球业务。
这不是小打小闹,英国这是跟欧盟、美国同步行动,G7峰会后就憋着这招。库珀在基辅放话,没提任何具体证据,就笼统说“可能涉及”,典型的先下手为强。时间线上看,凯尔在北京签协议是9月12日上午,北京时间下午库珀在基辅宣布,算下来不到24小时。北京还在消化合作成果,伦敦那边就变脸了。这操作,搁谁身上都觉得膈应。
中方的反应快得像闪电。9月12日晚,中国驻英国使馆就发声明,措辞强硬,说坚决反对英方的单边制裁,已提出严正交涉。最重磅的是那句“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这不是客套话,而是明摆着的警告:你们不撤销,后果自负。商务部也跟上,通报说英方做法没国际法依据,保留一切反制权利。
中国企业那边,收到通知后立马评估影响,有些项目开始跟英方谈暂缓。为什么中方这么硬气?道理简单,中国从来没向俄乌冲突任何一方卖致命武器,一直推和平对话。英方这回没证据就动手,纯属政治秀,迎合美国压力,还想在基辅刷存在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三年多了,西方制裁层层加码,但中国企业被牵连的越来越多,这次三家直接上榜,暴露了英方的长臂管辖野心。
这事儿得放长远看。英国经济正头疼呢,通胀高企,增长乏力,中国是它第四大贸易伙伴,欧盟外第三大外资来源。凯尔访华前,英国数据就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英投资降了23%,企业对英国市场信心本来就摇摆。这次制裁一出,更雪上加霜。中企开始重新盘算,部分项目搁置,资金转向东南亚或欧盟。英国想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可这套路在中国眼里就是两面派。过去几年,类似事儿不少,2024年11月英国就制裁了10家中港企业,这次又来。英方总说为乌克兰撑腰,但实际是转移国内矛盾,顺带向美国表忠心。G7盟友间,美国带头二级制裁,英国抢着跟进,怕落后。
从国际规则角度,这制裁有问题。英方没交易记录,没物流证据,就“有罪推定”,这破坏了正常商业秩序。全球化时代,企业供应链全球布局,你一刀切,谁还敢放心做生意?中国企业多是民用电子元件供应商,英方硬扯到军工,逻辑上站不住脚。中方回应不光是外交照会,还启动了《反外国制裁法》框架,对等反制不是空谈。过去案例看,中国对美欧不合理制裁,都会措施回应,这次也不会例外。英国如果不改,升级在所难免。
英国这政策不稳定。工党上台后,本想修补对华关系,凯尔访华就是信号。可外交部那边,库珀紧跟美国步伐,基辅宣布制裁,明显是地缘政治优先。英国脱欧后,经济靠出口拉动,中国市场份额大,2024年双边贸易超1000亿英镑。可制裁一波波来,信誉损耗严重。国际报告指出,英国政策像跷跷板,一会儿合作一会儿对抗,投资者望而却步。相比之下,中国稳扎稳打,推动多边贸易,RCEP、CPTPP这些框架里积极参与。英国想加入CPTPP,还得看中国态度,这次事儿后,难度更大。
企业层面,受影响的三家公司,业务多在电子贸易,全球客户广。制裁后,资产冻结,供应链断裂,损失不小。但中国政府支持力度大,商务部指导企业调整策略,转向其他市场。长远看,这刺激中企本土化,减少对英依赖。英国那边,商会反馈合作意愿降,成员企业取消投资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对英FDI预计再降15%,贸易额也可能缩水。英国内部,反对党已批评政府不一致,议会辩论升温。
国际上,这事儿敲响警钟。西方制裁俄罗斯扩展到第三方,二级制裁成常态。中国、印度、土耳其这些国家企业频频中招,供应链重塑加速。联合国框架下,中方多次呼吁对话解决俄乌问题,反对单边主义。英国这招,不只伤中英关系,还让全球贸易碎片化。发展中国家看在眼里,谁还信西方规则公平?中国用实际行动维护企业,亮出反制牌,等于在说:别想随意贴标签。
英国下一步咋走?撤销制裁可能性小,但中方施压会持续。大使级会晤已开,中方重申立场,英方辩解地缘必要。库珀继续欧洲协调,凯尔推贸易恢复,可裂痕已生。事件本质是地缘博弈,中国发展快,成了“假想敌”。但中国不惹事不怕事,24小时通牒就是声明:规则边界别碰。全球化不是零和,英国若想合作,得平等对待。
总的来说,这次事件反映中英关系复杂性。经贸互补本是亮点,可政治干预总坏事儿。中国企业韧性强,会化险为夷。英国经济困境,自找苦吃。国际秩序靠事实公平,不是拳头大就行。中方回应维护正义,也给其他国家树榜样。未来,中英还能不能重回轨道,得看英国醒悟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