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为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主动践行检察为民初心使命,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扬州检察机关挖掘履职办案过程中捍卫正义、守护民生的暖心故事,用真实案例诠释新时代检察工作新理念。近期,“扬州检察”微信公众号推出“办案故事展播”专栏,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天价”保单的秘密
制作单位:广陵区人民检察院
讲述人:贾栩
一份保险,一份安心。可有些人却伸出罪恶之手,让保险开出了黑色之花。
△图片由AI生成
2023年6月的一天,扬州某公司会计小王收到老板发来的手机信息,让他立即将公司账户上剩余的400余万全部汇入一家药企账户。对此小王丝毫没有疑心,因为当天早上,老板确实说过要支付一笔定金。然而,当他支付完款项告知老板时,老板一脸震惊:“我啥时给你发消息了?赶快报警!”警方随即赶到,万幸的是,由于小王汇款时输错了账号的一个数字,导致400余万未能转出,钱保住了!
可是,针对企业如此大额的犯罪,究竟是谁干的?警方循着药企账户进行调查,却发现该账户早已被人骗走。此案不简单!2023年8月,随着犯罪嫌疑人林某、徐某相继到案。应警方商请,广陵区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我们仔细审查了嫌疑人林某等人的供述,发现骗取药企账户的是一个境外犯罪团伙,一个叫叶某的人,专门负责与境外诈骗分子对接,而林某等人则负责在境内向保险业务员吴某等人购买高返佣保险,帮助洗白诈骗赃款。随后,我们立即向公安机关发出继续侦查提纲,督促加大抓捕力度。9月下旬,叶某被抓获。从系列供述中,一条灰色产业链逐渐显现。
原来,年近四十的林某整日游手好闲,2023年5月,他从老乡叶某处打听到,用购买高返佣保险的方式为境外诈骗分子洗钱,是个赚钱好项目,便拉着好友徐某一块干起来。这具体怎么操作呢?先由境外诈骗分子让被害人将10万元转入指定的对公账户,然后林某等人便勾结保险业务员吴某等,用这笔款项购买特定品种保险,立即可得佣金7.6万元,林某等再以u币形式返回给境外诈骗分子。待保单生效后,保险公司会再给返佣0.8万元,这就是吴某等人的赚头。短短两个月时间,林某一伙就将6家企业账户内的200余万元诈骗款洗白,帮助完成赃款变现。
2023年11月,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讯问时,林某、叶某、徐某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但吴某、黄某、张某3名保险从业人员则辩解:“我们就是正常卖保险,不知道他们买保险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没有犯罪。”
“完善犯罪证据链,让定性无可争议!”我们建议公安机关从电子证据取证、主观明知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补充侦查。从补来的海量证据中,我们梳理出微信聊天记录近2000条,发现吴某所建微信群里充斥着大量洗钱黑话,以及用于购买保险的空壳公司材料等。同时,我们认真研究保险法、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并请教金融监管人员从保险角度给予案件专业指导,终于厘清了吴某等3人的犯罪故意、作案手段及犯罪证据等。
2024年3月,我们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林某、叶某等6人依法提起公诉。5月,此案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现场,在我们的扎实证据和精准指控面前,被告人全部认罪认罚。我们的公诉意见也被法院全部采纳,6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三年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各并处罚金。
△讲述会现场
犯罪得到了惩治,但案件暴露出的保险领域存在的管理漏洞引人深思。我们邀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及扬州23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观摩庭审,并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以案为鉴,加强内部监管,对欺诈骗保行为“零容忍”,用一份保单换一份安心,让保险真正成为照亮万家的温暖之灯。
策划:扬检宣
来源:广陵检察
编辑:ZD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