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揭秘:手脚冰凉并非体寒,这条经脉不通才是真正病根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轩辕黄帝端坐在高台之上,面容威严而慈和。殿下群臣环绕,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岐伯,乃当世医道之宗师。

"岐伯,朕近日巡视各地,发现民间有一奇症,颇为困扰。"黄帝缓缓开口,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岐伯躬身答道:"陛下请说,臣当竭尽所能为民解忧。"

"此症患者手足冰凉,终年不愈,即便盛夏酷暑亦如置冰窖。民间医者皆言体寒,投以温补之药,然而非但不愈,反而愈发严重。朕深感疑惑,这究竟是何缘故?"

岐伯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明悟:"陛下慧眼如炬,此症确非表面所见那般简单。手足冰凉者,世人多以为阳气不足,殊不知其中另有玄机。"

"哦?岐伯有何高见?"黄帝饶有兴趣地问道。

"回陛下,人体经脉如江河,气血如流水。若江河畅通,则四季长流;若有阻滞,则下游断流。手足冰凉,非因源头无水,而是中流受阻,水不能达。"

黄帝点头:"岐伯所言甚是,那这阻滞之处,究竟在何经何脉?"



春秋晚期,齐国都城临淄城中最繁华的市集里,一座古朴的医馆正门庭若市。这座医馆的主人名叫秦越人,世人皆称其为扁鹊,乃当世闻名的神医。医馆中香炉袅袅,药香阵阵,墙上悬挂着《黄帝内经》的手抄经文,字迹工整,透着几分古朴神韵。

这日午后,扁鹊正在案前研读《内经》,忽听门外传来急切的敲门声。一位面色蜡黄的中年商贾踉跄而入,身后跟着一名侍从。

商贾跌跌撞撞地走到扁鹊面前,双膝跪地:"神医救我,神医救我!"

扁鹊连忙起身扶起商贾:"兄台何须如此,有何症疾,且慢慢道来。"

商贾名叫王松,乃临淄城中颇有名气的布商。他颤抖着声音说道:"神医,在下这病症实在古怪,已经折磨了我整整三年。"

扁鹊细细打量王松,只见其面色苍白中透着青紫,双唇略显发乌,精神萎靡不振。最奇怪的是,虽然正值初夏时节,屋外骄阳似火,王松却穿着厚厚的棉袍,双手不住地搓揉着,仿佛置身严冬。

"王兄,你这症状可是手足冰凉?"扁鹊问道。

王松如遇知音般点头:"正是,正是!神医果然慧眼如炬。我这双手双脚,不论春夏秋冬,都如置冰窖一般。夏日酷暑时分,旁人挥汗如雨,我却需要烤火取暖。夜间更是苦不堪言,即便盖上厚厚的棉被,手脚依然冰凉刺骨,常常彻夜难眠。"

侍从在旁补充道:"我家主人这三年来,寻遍了临淄城中所有名医,还曾远赴洛阳、长安求医。那些医者无不说是体质虚寒,开出的药方多是温阳补肾之品。"

王松苦涩地摇头:"那些药我吃了无数,人参、鹿茸、附子、肉桂,凡是能想到的温补之药,我都服用过。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暖意,可没过多久,手脚反而更加冰冷,连胸口都开始发凉。"

扁鹊让王松坐下,伸手为其把脉。王松的脉象让他眉头微蹙——脉象沉涩而有力,并非虚弱无力的虚证脉象。他又观察王松的舌象,发现舌质暗红,舌下络脉青紫怒张。

"王兄,你可曾有胸闷气短、心烦易怒的症状?"

王松连连点头:"有的有的!我这人原本脾气温和,可近三年来脾气愈发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胸中总感觉憋闷,呼吸不畅。家中妻儿都说我变了一个人似的。"

"月余前我还曾昏厥过一次,"王松继续说道,"那日正在店中查看账目,忽然眼前一黑,人事不知,幸好伙计及时发现,灌了参汤才缓过气来。"

扁鹊沉思片刻,又问道:"王兄,你这手脚冰凉是否有时轻时重的变化?"

"确实如此,"王松细细回想,"每当我心情烦躁或者劳累过度时,手脚就冰冷得厉害。而心情舒畅时,症状会略有缓解,但从未完全好过。"

这时,一位年轻的书生走进医馆。此人面容清秀,举止文雅,身穿白色长衫,腰间佩着一枚玉佩。他见扁鹊正在诊病,便在一旁静静等候。

扁鹊注意到这位书生,便招呼道:"这位公子也是来看病的?"

书生拱手行礼:"在下张仲景,南阳人氏,素闻扁鹊先生大名,特来拜访学习。方才听到王兄病症,颇感兴趣,可否在旁旁听?"

扁鹊点头示意:"张公子请坐。"

仲景在旁听了王松的病症描述,心中也是疑惑。按照常理,手脚冰凉确实应该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可王松的种种症状却不像是单纯的阳虚。

扁鹊继续询问:"王兄,你这三年来,除了手脚冰凉,可还有其他不适?"

王松想了想说:"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发现每当天气阴雨时,症状就会加重。而且这三年来,我的记性也大不如前,常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正在说话,忽然就想不起接下来要说什么。"

"夜间经常做噩梦,"王松继续说道,"梦中常常是一些血腥可怖的场面,醒来后全身冷汗,手脚更是冰凉如霜。"



仲景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王兄,你可曾受过外伤,或者遭遇过什么意外?"

王松脸色一变,犹豫了片刻才说道:"三年前,我曾遭遇过一次马车意外。当时从马车上跌落下来,胸部重重撞在石头上,当场吐了一口血。养了一个多月才缓过来,可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扁鹊和仲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明悟的神色。

"那次撞伤后,你可曾找医者诊治?"扁鹊问道。

"当时请了个郎中,说是内伤,开了些活血的药,吃了几日就不疼了,我便以为好了。谁知道后来就开始手脚冰凉,起初以为是受了风寒,谁料到竟然越来越重。"

扁鹊细细观察王松的面色,发现其两颧处有暗红色的斑块,这是血瘀的典型征象。他伸手按压王松的胸腹部,王松立即面露痛苦之色。

"这里疼吗?"扁鹊按压王松的心窝处。

王松倒吸一口冷气:"疼,很疼!平时我都不敢用力按压这里,一按就疼得厉害。"

扁鹊又让王松脱去上衣,只见其胸前隐约可见一道暗红色的瘢痕,正是当年撞伤留下的痕迹。更令人注意的是,王松胸腹部的皮肤呈现暗紫色,与正常肤色形成鲜明对比。

"王兄,你看看自己的胸腹,可发现有何异常?"扁鹊指着王松的胸腹说道。

王松低头一看,这才注意到自己胸腹部皮肤的异常:"这...这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我平日很少脱衣,竟然没有发现。"

仲景在旁观察得仔细,心中已有几分明悟。他想起《内经》中的一些记载,越发觉得王松的病症并非寻常的体寒那么简单。

扁鹊沉思良久,忽然抬头看向王松:"王兄,你这病症,世人多以为是体质虚寒,实则不然。"

王松急切地问道:"神医,那我这到底是什么病?"

扁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卷《黄帝内经》的抄本,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说道:"《内经》中对于这种症状有详细的记载,只是世人多不得其要领。"

仲景凑上前去看那段经文,只见上面写着一段关于经脉循行的描述,字迹古朴,内容深奥。

"《内经》中说,人体经脉如江河,气血如流水。若是江河畅通,则流水不息;若是有所阻滞,则必生变患。"扁鹊缓缓说道。

王松虽听不太懂,但感觉扁鹊话中有深意,连忙问道:"神医,我这症状和经脉有什么关系?"

扁鹊指着王松的胸腹说道:"你看自己这里的颜色,再感受一下手脚的冰凉,这并非是缺少热量,而是热量无法到达应该到达的地方。"

"就如同江河被堤坝阻拦,水流无法畅通,下游自然就会干涸。你的手脚冰凉,正是因为某些通道被堵住了,气血无法正常流通。"

仲景听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但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他正要开口询问,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骑兵匆匆下马,冲进医馆:"可是扁鹊先生?齐王急召,请先生速速入宫!"

扁鹊皱了皱眉头,但王命难违,只得起身整理衣襟。他对王松说道:"王兄,你这病症的根由我已略知一二,但要详细说明,却需要一些时间。待我从宫中回来,定当为你详解其中玄机。"

王松急道:"神医,那我这病到底..."

扁鹊已经快步走出医馆,临行前只丢下一句话:"记住,你这病绝非体寒那么简单,真正的病根另有所在。"



医馆中只剩下王松、仲景和那名侍从。王松焦急地来回踱步,仲景则陷入深思,他总觉得刚才扁鹊提到的那段《内经》经文中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侍从见主人焦虑不安,安慰道:"主人莫急,扁鹊神医医术高超,定能治好您的病。"

王松停下脚步,看着仲景说道:"张公子,您也通医理,可知我这病症到底是怎么回事?神医刚才说不是体寒,那会是什么?"

仲景沉吟片刻:"从扁鹊先生的话中可以听出,您的病症涉及到经脉阻滞。《内经》中确实有相关记载,只是这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奥。"

"能否请张公子详细说说?"王松满怀期待地看着仲景。

仲景摇了摇头:"我对《内经》虽有研读,但要论医术,还远不如扁鹊先生。况且,从先生方才的表现来看,这其中必有深意,恐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就在这时,远处又传来马蹄声,扁鹊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医馆。

扁鹊面带喜色地回到医馆,在王松面前重新坐定。

"神医,宫中之事可还顺利?"王松关切地问道。

"齐王不过是旧疾复发,已无大碍。"扁鹊摆了摆手,"倒是王兄的病症,让我在宫中又有了新的领悟。"

仲景连忙问道:"先生可是想到了什么?"

扁鹊点点头,看向王松:"王兄,刚才我为齐王诊脉时,忽然想起《黄帝内经》中的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中提到的那条经脉,正是你手脚冰凉的根本所在。"

"哪条经脉?"王松迫不及待地问道。

扁鹊深深地看了王松一眼:"此经脉统领全身血脉,一旦受阻,便会出现你这样的症状。"

仲景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先生说的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