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启程访华前,新加坡防长说出“不选边”三字,给了中国一个强化合作的信号!
结束了美国的访问行程返回新加坡后,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振声赶在正式启程前往北京,参加香山安全论坛前,接受了媒体采访,向外界阐明了新加坡政府目前的地缘战略。
陈振声直言,在国际形势螺旋式恶化的背景下,各国不论大小,仍旧有自主能力,小国不是别人的代理人,也不能相信自己只能当代理人。
陈振声还强调,“选边站就是靠边站”,新加坡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而是会依据自我防卫等原则,采取最能促进新加坡长远生存的立场,新加坡希望成为中美双方的伙伴。
陈振声还呼吁中美,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继续尝试保持沟通,算是明确了不希望中美未来因为台海等问题而爆发冲突,将新加坡等国家卷入其中。
新加坡为啥这时候喊“不选边”?
你可能会纳闷,新加坡防长陈振声访华前特意说“不选边”,是临时应付中美博弈吗?其实真不是——这小国打从1965年独立那天起,就带着“怎么在大国间活下去”的本能。
你想啊,新加坡就728平方公里,也就比咱们一些大城市的辖区大点儿,连个战略纵深都没有,想硬刚大国根本不现实,全靠找平衡。
首任总理李光耀早看透了这点,他说新加坡想活好,就得在大国之间“走钢丝”。冷战那时候,新加坡确实靠了美国,让美军用樟宜海军基地,成了美国“印太战略”里的关键节点。
但它没傻到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从2013年开始,中国连续12年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国做生意就做了1100多亿美元,说白了就是“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两头都沾着,不敢偏一头。
可这两年中美闹得越来越凶,新加坡的好日子有点过不下去了。美国跟中国打关税战,全球贸易增速都赶不上GDP了,新加坡最吃亏——它的转口贸易占GDP六成以上,2024年半导体买卖直接掉了12个点,这可是金融危机以来跌得最惨的一次。
李显龙之前就警告过,要是中美经贸争到失控,全球都会乱,新加坡这种靠贸易吃饭的,不得提前“系好安全带”吗?
安全上的变化也很实在。中国军力上来了,东南亚的安全形势跟以前不一样了。新加坡虽然还让美军驻扎,但也开始拉着中国参加东盟的防长会议,甚至一起搞陆军反恐演习。
陈振声说“选边站就是靠边站”,还劝中美再难也得保持沟通,说白了就是怕被台海这些事卷进去。现任总理黄循财说得更直白:“我们不偏中国也不偏美国,只偏新加坡自己。”
防长访华到底透了啥信儿?
陈振声这趟访华的行程特有意思——刚在美国跑完,没歇脚就往北京飞,这安排绝对是故意的。他在新加坡军政界里算“中国通”,早年间2009年就跟着中新陆军一起搞过反恐演习,后来还牵头做了重庆那个互联互通项目,跟中国打交道的门道门儿清。
他出发前跟《联合早报》聊天时说“新加坡得跟上中国的需求”,还提要跟中方聊“长远的安全合作”,这里面其实藏着三层意思:首先,经济合作还是中新关系的“定海神针”。
不管美国怎么施压,新加坡没跟着搞科技脱钩。2024年它对中国的投资反而涨了9%,中国在新加坡设的数字人民币清算中心,到现在已经帮着处理了5000多亿的跨境支付。
陈振声这次来,大概率会推进点绿色金融、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的合作——毕竟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外汇中心,帮着人民币国际化,对它自己也有好处,算是互相借力。
其次,安全上的沟通得升级了。新加坡没直接卷进南海争端,但它80%的原油都得走马六甲海峡,这航道要是出点事,等于掐它脖子。
这次去香山论坛,陈振声可能会提个“南海行为准则”的新加坡方案,比如搞个区域海事预警的玩意儿,既不惹中国不痛快,也能应付美国喊的“航行自由”。
还有个细节,新加坡最近悄悄改了国防预算,把网络安全的开支提到了军费的15%,还跟中国一起开发区块链物流追踪系统——这种不跟人硬拼、专找自己优势的防御路子,说不定会成中新安全合作的新方向。
最后,文化上的联系也得拾起来。陈振声采访时特意提了“中新官员都务实”,这话不是空的——过去30多年,从苏州工业园的“老搭档”到重庆项目的“老同事”,两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熟门熟路的沟通渠道。
这次访华,他可能会推动搞个“中新青年领袖交流计划”,多培养点年轻的人脉,把互信的底子打牢。李光耀生前就说过,“文化认可是小国在大国之间的隐形靠山”,现在中美闹得凶,这种“软联系”反而更管用。
新加坡的中立能撑多久?
虽然陈振声说得挺硬气,但新加坡想一直保持中立,真没那么容易。从地缘上看,这小国至少要过三关:第一关是美国的“焦虑”。美国这两年对新加坡拉拢得更紧了,不光帮新加坡把F-15SG战机升级了,还在关岛给新加坡空军盖新基地——说白了就是想把新加坡拉进围堵中国的圈子里。
2024年美国搞的“四方技术论坛”,想拉新加坡进半导体的“小圈子”,不让它跟中国合作,结果新加坡没理这茬,反而跟中国签了数字经济的合作文件。
这事儿已经让美国国会有点不爽了,以后要是台海局势紧张,美国说不定会逼着新加坡选边,到时候它能不能扛住压力,真不好说。
第二关是中国的“期待”。随着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对周边国家的要求也在变——虽然新加坡没在南海问题上骂过中国,但它让美军用樟宜基地这事儿,中国心里其实门儿清。
2025年6月黄循财来中国的时候,中方特意提了“中新关系得往前看”,这话里的意思就是希望新加坡在安全上能灵活点。
以后要是新加坡在涉疆、涉港这些问题上跟着西方跑,说不定会影响“一带一路”的合作,尤其是重庆互联互通项目里的物流通道,对新加坡来说太重要了,真闹僵了吃亏的是自己。
第三关是东南亚的“共识”。新加坡的中立能不能成,很大程度上要看东盟其他国家跟不跟它一条心。现在泰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也在调对华政策,都想“不选边但多合作”,算是有个初步的默契。
可这默契太脆了——越南更怕中国在海上的动作,印尼又对美国搞的“印太经济框架”不感冒,各国担心的事儿都不一样。新加坡想当“协调者”,就得在东盟内部搞个靠谱的危机沟通机制,别让大国把东盟拆分开,不然自己的中立也站不住脚。
面对这些麻烦,新加坡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安全上继续跟美国合作,但只限于“不打架”的领域;经济上跟中国绑得更紧,同时借东盟的平台分摊中美竞争的压力;文化上强调“亚洲价值观”,跟周边国家找共同语言,避开意识形态的矛盾。
这种“多面平衡”的思路,说白了就是想把自己变成中美博弈的“缓冲垫”,而不是“火药桶”。就像陈振声说的,“小国想活下去,就得让大国觉得,我们存在对两边都有好处”。
结语
现在全球化有点往后缩的意思,新加坡的选择其实就是小国命运的一个缩影。这个靠马六甲海峡发家的国家,现在正琢磨在中美博弈的风浪里找新路子。
陈振声说“不选边”,既是学李光耀当年“走钢丝”的法子,也是在新形势下找新活法——知道大国竞争厉害,更知道得守住自己的主动权。
信息来源:
中国网——【中國網評】中國和新加坡:全球變局中的堅定夥伴
联合早报报道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