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60多元跌到90多元,美团用四年时间摔出超80%的跌幅,比不少深陷困境的房企跌得还狠。股价膝斩只是表象,外卖被京东30分钟达抢食,团购遭抖音流量冲击,连饿了么都在下沉市场发力。
别家大厂忙着布局AI、云计算、智能驾驶,美团却在核心业务里节节败退。这场危机真的早有预兆?到底是市场环境拖累,还是自身创新没跟上?答案藏在它的业务数据里。
或许有人会说,仅凭股价跌了80%就断定美团不行,是不是太武断了?毕竟股价这东西受太多因素影响,大环境里港股整体行情、消费市场波动都可能拉低股价,不能全赖美团自己没创新。
就像前两年很多消费类股票都跌过,难道它们都没创新吗?这话有几分道理,股价确实不是衡量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但再仔细想想,文章里也说了,对比其他大厂,京东、阿里这些同期也在面对市场压力,可人家通过创新业务稳住了基本盘,股价跌幅没这么夸张。
而且美团跌的不只是股价,核心的外卖、团购业务还被竞争对手瓜分,这就不是单纯市场环境能解释的了,要是真有拿得出手的创新,就算股价短期波动,业务上也不至于让对手步步紧逼,所以股价下跌背后,创新不足确实是绕不开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人可能觉得美团没系统性破局之策的说法太绝对了。
说不定美团只是没把创新动作大声吆喝出来,毕竟大企业做事讲究稳,可能在运力调度、商家服务上有一些小优化,只是没像京东、抖音那样搞高调入局加码补贴的大动作。
这种猜测也不是没可能,有些企业确实喜欢低调做事。但问题在于,当下外卖和团购市场的竞争已经到了贴身肉搏的阶段,对手们都在明着抢市场,京东靠供应链优势推30分钟达,抖音用短视频流量精准推送,饿了么下沉社区。
这种时候,小优化根本扛不住大冲击,用户要的是更方便、更实惠的服务,商家要的是更多流量和更低成本,美团要是真有能打的创新,就算不高调,市场数据也会说话,可现在看到的是用户流失、商家分流,这说明那些小优化根本没起到破局的作用。
还有人可能会反驳,拿美团和新浪、搜狐比不太合适吧?当年门户网站被淘汰,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它们没跟上赛道,但现在美团做的即时零售、本地生活,还是当下的主流赛道,只是竞争变激烈了,怎么就能说三五年后用户会忘记它呢?
这个疑问点到了关键,赛道没丢,但竞争力在掉。
新浪、搜狐当年不是输在赛道消失,而是输在别人都在做APP、做社交的时候,它们还守着网页端不放,本质上也是创新停滞。
现在美团面临的情况很像,别人都在拓展AI、物联网、先进制造这些新领域,顺便强化本地生活业务,而美团既没守住本地生活的绝对优势,又没涉足新赛道。
就算赛道还在,要是一直被对手抢市场,又没新业务撑起来,用户慢慢不依赖它,最后被淡忘也不是没可能。
这么一圈聊下来就清楚了,不是说美团现在就彻底不行了,而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创新停滞是根源确实站得住脚。
股价下跌是结果,业务被抢是表象,最根本的是美团没跟上其他大厂的创新节奏。
当下的互联网行业,不进则退,要么在现有业务上搞出能留住用户和商家的真创新,要么在新赛道上找到突破口,要是还停在过去的荣光里,真的会越来越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