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郭军
每当夜幕降临,陕西省西安市各工人文化宫的灯光就陆续亮起。“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已成为许多西安职工的生活新方式。
9月3日19时30分,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内,白天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白领刘洋正在学习美甲。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工人文化宫组织的职工夜校课程。“学会美甲不仅让我增加了一项技能,还让我一天的心情都美美的。”刘洋说。
如今,像刘洋这样的职工学员,在西安的各个工人文化宫比比皆是。
西安市总工会利用工人文化宫创办的职工夜校,主打“公益和职业技能提升”,为职工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实用技能培训。
职工夜校有多火?一组数字揭晓答案。
“以7月为例,通过‘指尖工会’平台报名的人远超预期。我们计划招生95人,实际报名279人。”西安市小寨工人文化宫工作人员张亚丽说。
在小寨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无人机操作课堂上,老师手持设备,详细讲解飞行原理、安全规范和航拍技巧。这类聚焦新技能、新职业的课程备受青睐。“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学会操控无人机,我将来也可以尝试寻找低空经济相关的工作。”职工学员钟蕊兴奋地说。
在一堂视频剪辑课上,教室里坐了30多名学员。这堂课由老师赵星瑜教大家如何“卡点”,实现画面与节奏的精准匹配。“做自媒体经常要拍短视频,但对剪辑一知半解。”职工学员杨锦涛说,通过系统学习,如今他对加字幕、做特效等技能更加熟练。
张亚丽说:“结课后,我们请学员填意向表,结合留言、问卷、投票和课堂反馈,决定后续课程。”
去年以来,西安市总工会所属各工人文化宫已累计开设手机摄影、AI基础应用、无人机操作等60门课程,累计授课1436课时,培训职工2.4万人次,为职工提升竞争力、拓展职业技能提供智力支持。
前不久,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专题部署。
“工会组织要主动扛起文化强省建设的政治责任。”西安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集中力量优先推进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文化项目,多办一些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华灯初上,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的书法教室里墨香四溢,西安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主席赵刚在为学员授课。
“课程主要针对书法零起点和隶书爱好者开设,共设10讲20节课,涵盖隶书章法布局、集字创作及书法欣赏等内容。”赵刚说,“虽然上了一天班,但是学员们在夜校学习时一丝不苟。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职工对书法的热爱。”
“这样的师资很难得,学习机会非常宝贵。”职工学员王伟说。
“周末公益课堂早已形成规模。”边家村工人文化宫职工夜校负责人聂朝莉说,过去,这里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职工夜校的火爆“出圈”,边家村工人文化宫整合原有资源,迅速“引爆”职工热情,大量年轻人也纷纷加入。
“市面上一节课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我们坚持公益办学原则,职工夜校基础课程免费向职工开放。”西安市土门工人文化宫相关工作人员说。
“我们将构建多元化授课团队,从企业技术能手、高校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以及文化宫业务骨干中选拔授课教师。”聂朝莉说,边家村工人文化宫还准备邀请西安市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能手梁旻担任授课老师。
如今,西安市各个工人文化宫职工学员年龄在20岁至50多岁,覆盖机关干部、医生、教师以及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
来源:陕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