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三次派人来华的李在明,这和前段时间亲美的韩国,可是不太一样了。
9月15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证实了一条消息:韩国外长赵显将于17日至18日访华。这看似常规的外交安排,却蕴含着不寻常的意味,此次访问打破了“外交回访”的常规。
而这次访问也创下“两个首次”,赵显就任后的首次访华,也是李在明政府成立以来两国首次举行双边外长会。
但也是一个月内第三位访华的韩国高层。
此前的8月24日,时值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韩国前议长朴炳锡率特使团持李在明亲笔信访华,随后韩国现任议长禹元植来华出席了九三阅兵。
实际上,李在明的务实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基于韩国经济和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
中韩经贸关系的紧密程度超乎一般人想象。2024年,中韩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国。
而在半导体领域,韩国对华出口占其全球出口的40%,这是一个无法替代的市场。同时,韩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嵌合,彼此难以分割。
加上美国近期在关税与投资分配等问题上对韩国施压,使韩国进一步认识到平衡外交的重要性、李在明访美期间,在最关键的贸易问题上没讨到便宜,甚至美国还在他回国后不久以“非法移民”为由逮捕了300多名韩国工人。
这种尴尬局面却是让李在明清楚,单纯依靠美国并不足以保障国家利益。
更何况,此次赵显此次访华,又何止是认清楚这一点这么简单。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议题。韩国将于10月底在庆州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而韩国希望确保中国领导人出席会议。
虽然韩方表示中方尚未明确APEC会议的出席情况,但能争取便争取,这对韩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中美俄三国领导人不能齐聚庆州,这场会议就称不上“顶级规格”,韩国想借会议提升国际地位的算盘就落了空。
除了APEC会议事宜,中韩外长还可能讨论朝鲜半岛局势。
毕竟在半岛问题上,中国始终强调问题的根源在于美韩军事威慑,主张停止军演、重启六方会谈。
而韩国一方面喊着“和平对话”,一方面又与美国搞大规模军演,这种矛盾做法自然是无助于问题解决。
只能说韩国目的清楚,认清的现实,但与其说认清楚韩国难以分割中国的现实,不如说李在明也要考量考量韩国最大的挑战。
可以说,李在明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而这种“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二元依赖,让韩国外交长期陷入被动。
李在明日前公开表示,“如果仅仅因为我没有与中国断绝关系,就说我是‘亲华’的话,那我必须‘亲华’”。显然这一表态既回应了国内“亲美派”的施压,也向中方传递了“务实合作”的信号。
但同样李在明也面临着国内政治的压力。近期他的支持率从就任首月的65%下降至53.6%,差评率升至42.3%。
而舆论普遍认为,这与其外交政策摇摆有关。如果不能通过对华合作提振经济,支持率可能进一步下滑。
只得说中韩关系的改善面临多重挑战。首先中韩关系仍受中美关系及韩美同盟的结构性制约,再者若韩国继续将对外政策置于美国框架之下,中韩关系将面临诸多挑战。
韩国国内一股由极右翼势力煽动的极端“反华”逆流,正严重侵蚀着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尽管李在明已公开批评“反华”集会活动,首尔警方也依法对明洞反华集会采取了限制措施,但这些势力的影响仍不可小觑。
当然,中韩关系改善的积极因素也在积累。韩国政府宣布将于9月底起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免签入境政策,这是对去年底中国对韩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回应,至少从这一点来说,有望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交流。
而今李在明打破惯例派遣外长先访华,甚至一个月内三次韩国官员来华,不管目的到底如何,单是这个频率,李在明也终究是清楚,中韩之间合则两利的利处,至于韩国能诚意到怎样地步,还得看李在明怎么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