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外权威汽车研究机构萨彻姆汽车研究机构(Thatcham Research)发布了一项历时两年的深度研究。通过对特斯拉一体化压铸车身进行碰撞测试和损伤评估发现,以特斯拉为主的车企所采用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不仅有助于降低乘用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少消费者的维修支出。
据了解,在传统车企的制造工艺中,车身框架结构依靠冲压和焊接完成,通常车头、车尾两个部分零件需要近千次焊接,如此数量庞大的焊点,无形中为车辆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应用的6000吨级压铸机,在焊接流程中大大简化了Model Y车型后底板的连接工艺,使车身焊点和涂胶量都大幅降低,将原本需要70多个零件焊接件组成的后底板一次压铸成型,不仅极大减少车身焊点,车身的整体强度也得到数倍提升。
让车辆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一体压铸工艺还进一步提高了维修环节效率,缩短维修工时,降低了维修操作的复杂程度。而传统燃油车碰撞后,往往需要将大量繁琐的组件重新组装。研究数据证明,无论是进行局部修复还是整体更换,一体化压铸件的维修成本均低于传统多部件钢制车身结构。具体来说,在遭遇15公里/小时的低速碰撞时,Model Y采用一体化压铸的后底板总成系统能够保持完好无损,仅需对外围部件进行修复即可,无需对核心铸件进行更换。
研究机构的首席汽车维修工程师进一步指出,特斯拉可更换的后梁组件单价仅31英镑(约合人民币270元),可应对大多数轻微碰撞损伤。与多数采用铆接工艺的铝制车身不同,特斯拉的一体式压铸组件仅通过两个长焊接接头固定,“维修时只需钻开焊缝、螺栓固定并重新安装铆钉即可,流程简便高效。”
正如马斯克及特斯拉高管此前也曾在电话会上所言,针对一体化压铸件的损伤,特斯拉已经开发出特定的维修方案,在发生中低速碰撞时,维修过程可以采用机械式连接(螺栓和胶粘)。“得益于一体压铸工艺的应用,特斯拉的设计团队与服务团队会针对特定组件进行合作设计,配合特斯拉直营售后模式,能够使维修工作更快、成本更低。”
采用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设计和一体压铸工艺打造的特斯拉车型,相比传统车辆整体结构强度提升,配合钢铝混合车身框架和H型防撞结构,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分散碰撞力量。
此前,一辆特斯拉被两辆重卡前后“夹击”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从视频内容可以看到,在如此强大的冲击下,特斯拉A柱没有发生形变,整体车身依旧坚挺,驾乘人员无恙,平安下车走动。
看到事故视频后,眼尖的博主感叹:这就是一体压铸技术的威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