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仙果寺1500岁银杏,与这群人签订了长效守护契约

0
分享至

在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秦岭南麓的苍茫深处,佛坪县西岔河镇三教殿村里,坐落着一座庄严古朴的寺庙——仙果寺。

走上仙果寺的石阶缝隙中悄然钻出青苔,透露着湿润与幽寂的气息。寺内规模不大,居中并排而立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座神像,共同接受乡民与远客的香火供养,无言中传递着佛、道、儒三教在这深山古寺中的交融与共存。

神像前的供桌上,苹果、柑橘等鲜果依次摆放,香炉中残烟未尽。四周墙壁间挂满了信众还愿的锦旗,红布黄字格外醒目,或写“有求必应”,或书“心想事成”。这些旗幡微微摇曳于穿堂风中,为肃静的寺庙平添一丝生动。

在仙果寺的旁边,矗立着一棵有着一千五百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虽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却在当地群众的世代守护下依旧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与寂静肃穆的古寺相映成画,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驻足凝望。


✎ 佛坪县1500余岁古银杏树


千年一树,万家心栖

关于这棵古银杏树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段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佛祖释迦牟尼曾邀儒家孔子与道家老子相伴外出游玩。三位圣人一路腾云驾雾、对弈谈玄,行至佛坪一带,忽见山明水秀、松竹掩映,景致清幽非凡,便一同降下云头驻足赏玩,尽兴方归。而三仙对弈时无意间遗落的一枚棋子,竟在此地生根发芽,历经风雨,最终长成了今日所见这棵巍峨挺拔的银杏古树。

传说为古树披上了神话的羽衣,而现实中,则需要有人以切实的行动守护这份珍贵的资产。护林员吴俊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佛坪人。六十六岁的他,已陪伴这棵银杏古树度过了三十余载春秋。然而,时光的流逝似乎难以在古树千年的生命里留下太多痕迹,正如村民们说的那样:“当小孩的时候树就这么大,七十岁了树还是这么大。”

尽管现在村民们已极少采摘银杏果食用,但说起银杏果吃法依然津津乐道。吴俊说,银杏果又叫白果,以前家家都都会拿来烤着吃,或者用来蒸米饭、炖鸡汤等等,非常可口。

不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高级实验师周建云教授指出,银杏虽具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但若处理不当仍存在毒性。其叶片作为传统中药,可降血压、降血脂,但长期未经指导直接泡水饮用可能引发中毒;而银杏果的外皮也具有毒性,直接接触可能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可食部分仅为去皮后的种子,且须经高温烹煮后才可安全食用或药用。

科学认知厘清了使用的边界,在民间流传着另一个关于银杏古树的传说,则寄托了人们对健康与团圆的美好期盼:一位四川后生为救病重的母亲,依梦中白衣老者所指,千里迢迢来到佛坪,苦苦寻找一位“姓白的大夫”开具名为“白果”的药材,却无人知晓。就在他绝望哭泣之时,身旁古银杏树上落下三颗果实,食之清香满口,询问方知此果正是“白果”。后生携果归家,母亲服用后很快痊愈。

对于在这里世代生活的村民而言,这棵古老的银杏早已超越寻常草木的实用意义,它见证了无数春秋,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他们安放情感与信念的精神依托。保护这棵古树,已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曾遇烈火,今获长安

早在2008年,这棵银杏古树就被列入了《佛坪县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成为自然文化遗产倍受保护。列入保护名录不仅彰显了银杏古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为科学、系统地开展养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多年来,在专业人员的定期监测与精心管护下,古树生长环境持续改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周教授表示,从外观来看,这棵古银杏目前整体健康状态尚属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银杏树本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再加上陕西地区的气候并不适宜银杏大蚕蛾生长,因此这类虫害在当地较为罕见。

然而,对于一棵树来说,虫害只是其漫长生命中可能遭遇的威胁之一。雷电击打、人为砍伐、山火肆虐、动物啃噬……种种自然与人为的侵害,都可能悄然侵蚀它的生机。在这棵银杏古树粗壮的树干上,曾经烈火灼烧所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辨。

为保护包括银杏古树在内的陕西多处古树名木,中国平安于9月12日在千年银杏的见证下,举办了“平安古树名木守护行动”公益活动,为汉中市545株古树名木捐赠总保额4764万元的专属风险保障。保障范围覆盖了古树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或因施救复壮、专家鉴定、排危处置等产生的经济支出,以及因古树倾倒、折断等意外情况造成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此外,平安产险还向汉中市林业局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古树名木智慧监测设备。该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古树生长的关键指标——如土壤湿度、空气质量与树木生长状态等,并依托物联网技术接入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生态数据可视化与动态预警,切实推动科技向善,为古树健康精准“把脉问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公益行动中,中国平安还特邀7位客户代表共同参与古树名木守护活动,为佛坪县7株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树投保,并现场悬挂“守护牌”,对这些古老生命进行长久关注与切实守护。


✎ “平安古树守护行动”公益活动中为古树挂守护牌

用心守护,用行担当

据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数据,陕西现存古树名木72.73万棵,其中散生1.1万余棵、古树群271个71.6万余棵。全国5株树龄约5000年的古树,都扎根于陕西的黄土大地之中。随着公益活动中平安产险与汉中市林业局签订《古树名木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标志着陕西古树保护事业开启了政企协同的新篇章。

在陕西的公益活动实践,正是平安集团在全国系统性推进古树保护的一个缩影。早在2023年,平安集团便发起“古树名木平安守护计划”,通过开展古树保护青少年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挖掘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串联生态保护、文化庚续,形成可延续的生态保护新力量。2024年,中国平安启动了“我为古树上保险”计划,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机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古树名木平安守护计划已在全国为2万余棵古树名木提供风险保障超3亿元。

据了解,2024年5月,中国平安在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举办“绿美广东·平安古树守护行动”活动,为南华寺206株古树及广州白云区322棵古树提供“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保障,预计总保额超2600万元。2025年7月,中国平安又为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419株古树名木提供了专项保险保障。随后8月,中国平安向四川省广元市翠云廊保护中心捐赠30万元专项资金,定向用于古柏群的科学保护与修复工作,并为该区域7803棵参天古柏提供了总保额达5900余万元的风险保障。

这些切实的行动,正是中国平安践行其绿色金融理念、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在公益活动现场,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表示,未来,中国平安将继续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绿色生态文化,构建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发展体系,为建设绿色中国、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陕西黄土高原上屹立的千万棵古树,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活见证——保护古树,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守护,更是对文化与根脉的坚守。中国平安以创新之姿,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生态保护的根系深处,更用金融的力量和公益的温度,持续滋养绿色产业发展。这一切努力,都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而优质的金融支持,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筑牢保障,让古树长青、让文明永续。

✎ 撰文 乔 念

✎ 这些城市,还在建高铁站

✎ 新一轮城市竞技赛,万亿城市抢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读城记工作室 incentive-icons
读城记工作室
来自《时代周报》的区域报道
539文章数 53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