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暗含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你知道自己在使用App、小程序时点击“同意授权”后提供了多少个人信息吗?多年来,你又随手“授权”了多少第三方机构?在有意无意间开通的免密支付,又“偷”走了你多少钱?
最近,“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一位博主建议大家打开支付宝,查看“个人信息授权管理”,称有望不到头的“惊喜”,同时呼吁顺便查下“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相关评论区
有网友表示
查看自己的支付宝账号授权的应用
“翻都翻不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一点进去全是软件授权”
对此
消费者可定期检查和管理
“账号授权”和“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查看具体步骤为
「打开支付宝」—「我的」—「设置」—「用户保护中心」—「个人信息授权管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选中对应的应用或小程序
解除授权
解除授权后
第三方应用将在24小时内删除已获取的个人信息
此外,客服还表示,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支付宝会接入一些第三方合作伙伴,但支付宝高度重视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严格遵循“用户明确授权”“最小化”原则。
如果涉及到信息调用,会按照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认协议、具体场景下的文案确认、弹窗提示等征得用户同意。且仅当用户授权后,才会在特定情形下与第三方共享用户信息。
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
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特别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
同时,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自动续费功能。
此外,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把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置,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
此外,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江苏消保委发布过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
除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消费者在开通时要多权衡利弊,特别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
同时,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免密授权、自动续费功能。
此外,要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把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逐一查对,看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要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置,以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
现代快报/现代+综合苏州新闻、支付宝、新浪微博、紫金山新闻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