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在2025年9月马德里会谈中达成共识,TikTok在美国运营的问题将通过数据安全委托运营和算法知识产权授权的模式来解决 。具体怎么操作,细节还有待更多细节披露才能知道。
但这个结果本身,已经让中美紧张的经贸关系看到了一线曙光。
那么这个问题的落实,到底意味着什么?为啥在这次谈判中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
有几个细节先提一下。一个是此次谈判是应美国要求提前举行的,从本来的十月底提前到9月14日~17日。而根据美国政府此前要求,TikTok美国业务剥离的最后通牒日期为9月17日。这个时间点的选择,值得颇多玩味。大家都知道,谈判中谁提出主动变化往往意味着处于被动地位。那么美国何以这么迫切想解决tiktok问题?
回头看美国公布的八月份就业数据,叠加对此前六七月份的非农数据的修正,可谓惨不忍睹。可以说就业问题已经是特朗普面临的最棘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研究数据,TikTok每年为美国贡献242亿美元GDP,支持22.4万个就业岗位。如果tiktok被禁,那么九月份的就业数据将会面临22.4万岗位的丢失。这是特朗普无法承受的压力。其次,中国连续六周取消美豆订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一路下跌到18个月的新低,中西部农业州面临16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特朗普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指望这些农场主还会继续投票给共和党?
同时,特朗普的tiktok账户拥有1500万粉丝,基本上都是拥护他的年轻选民,真的过了九月十七号不卖就禁的话,这部分选民会不会由此迁怒于特朗普,导致明年的中期选举受到影响?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此前的四次延期禁令执行,其实已经暗示tiktok问题应该会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果然在这次马德里谈判兑现了。
如果放大视角,再来看中美之间类似情况,或者此次tiktok问题的解决方式,为今后中美类似产品和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一个模板,那么谷歌是不是也有了重返中国的机会?这有可能给全球数字经济的贸易和治理提供一个未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更进一步,双方既然在这个本来针锋相对的问题上都能达成妥协,那么半导体,稀土,电子商务等问题是不是也可以找到共赢点?
中国领导人早就说了,合则两利。中美能合作,这个世界还真没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包括最麻烦的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不信走着瞧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