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这年头,连秘鲁都要被拉上军火生意的牌桌。美国国务院刚拍板,批准一笔潜在军售,向秘鲁兜售F-16战斗机,外加一整套后勤支持和项目保障,标价高达34.2亿美元。数字摆在那里,光想就扎眼:一个南美国家,GDP全球排名三十开外,却要掏出上百亿秘鲁索尔去买美国战机。谁是真赢家?不用猜,美国军火巨头们早笑到后脑勺了。
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气航空航天、RTX公司,个个都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顶级玩家。你以为这是一场防务合作?不,这就是一场生意,一场把秘鲁变成“客户”的生意。34.2亿美元,三家大公司分肥,合同一签,不只是飞机的钱,还有零件、维修、培训、后勤,甚至秘鲁未来几十年的维护预算都要被捆死在美国账本上。F-16不是一次性消费品,而是一个带锁链的长期套餐。
秘鲁真的需要F-16吗?谁是它的假想敌?邻国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全是区域小国,军事摩擦顶多停留在外交层面。秘鲁真正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毒品走私、内部治安、贫困不平衡。战斗机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一架F-16能拦住跨境毒贩吗?能解决通货膨胀吗?能填饱农民的肚子吗?答案显而易见:不能。但美国不在乎,美国只在乎卖飞机,至于秘鲁买单之后日子怎么过,那是秘鲁自己的事。
这笔交易最刺眼的地方在于,它揭穿了“美国卖武器”的双重逻辑。表面上,美国高调宣传是“加强秘鲁防务能力”“巩固双边伙伴关系”。说得好像是拉秘鲁一起守护世界和平。可实际上,美国军火巨头才是最大赢家。每卖出一架飞机,就意味着美国企业数十年的配件生意;每推进一份军售,就意味着整个国家被拉进美元武器体系,想脱身?抱歉,不可能。秘鲁以后要想修飞机、买零件,唯一的渠道就是美国。
还有更深的一层。美国为什么突然对秘鲁热情起来?答案很简单:地缘政治。南美洲历来是美国的后院,但这几年,中国在拉美的投资步步推进,基建、矿业、能源一个不落。美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拉美慢慢脱钩,于是军售就成了最直接的政治绑架工具。你买我的F-16,就要配合我的战略节奏,就要在关键问题上站队。军火不是单纯的买卖,而是带着政治密码的枷锁。
这就让人看穿了秘鲁这笔生意背后的尴尬。秘鲁政府想的是:买点先进武器,提升国际存在感,顺便取悦美国。可问题是,秘鲁老百姓会怎么看?国家财政压力大、民生问题多,结果政府大手一挥,把几十亿美元送去美国军火商账上。等到经济困境加剧、社会怨气沸腾的时候,谁来为这笔军购埋单?很可能还是秘鲁普通民众。飞机能飞上天,但飞不进饭碗。
美国这一套,玩了几十年了。中东买单,结果一个个国家背上巨额军购债务;东欧买单,结果军事负担直接掏空财政;现在轮到南美,美国一样照搬。军火生意永远是零和游戏,美国赚得越多,买家就越被掏空。洛克希德·马丁们永远赢麻了,而买家只能在经济账、战略账之间硬着头皮找平衡。
所以,当秘鲁被宣布将花34亿美元买F-16时,我们看到的不是“秘鲁军力跃升”,而是“秘鲁财政套牢”。美国笑着收钱,军火商股价欢腾,秘鲁政府装作买到“国防安全感”,可真正的安全,真的能靠几架F-16撑起来吗?还是那句话:飞机能飞,民心能不能稳才是关键。
这笔生意,会成为秘鲁的“战略资产”,还是未来的“财政包袱”?答案已经写在合同里了。美国不会在意,军火商更不会在意,秘鲁自己才会慢慢感受到,这份昂贵的“安全”,其实是把国家未来几十年都押在美国军火体系上的一场豪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