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西贝罗永浩之争:一场没有赢家的错位舆论战

0
分享至

出 品 | 异观财经 炫夜白雪

9月15日下午,西贝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致歉信,西贝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道歉信中,还引用了西贝老板贾国龙的话:"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随后罗永浩转发这封致歉信,并称"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争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在这次舆论事件中,预制菜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深思便会发现,这场舆论风波背后,表面上企业家与消费者代表之间的观点交锋,而背后则折射出中国餐饮行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消费者信任、企业盈利模式、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场争论不仅是一场错位的对话,更是一次暴露行业痛点的公开诊断。

错位的舆论战场:企业家逻辑与消费者情感的碰撞

罗永浩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这是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主要聚焦价值感知与用户体验评价。罗永浩的发言,之所以能引发大众共鸣,是因为他触动了消费者对"公平交易"的基本期待。

他对于西贝的吐槽,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对高端预制菜的抵触情绪——支付现炒菜的价格,却获得工业化预制产品,价格与价值不匹配引发消费者质疑,这种价值错位感成为争议的核心燃点。

另外,消费者并非完全排斥预制菜,消费者希望餐饮企业能够透明化,明白告知哪些是预制菜,就像新华社评论中提到"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当高端餐饮大量使用预制菜却未明确标识,消费者便产生被欺骗感。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争论中的发言,与罗永浩存在维度错位。

贾国龙发言,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出发,强调在当下餐饮业环境下,西贝的定价是基于原材料、人力、租金等综合成本结构的商业决策。作为连锁餐饮企业家,他必须平衡品质、成本与扩张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餐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

贾国龙"绝无预制菜"的强硬表态,本质上是对企业盈利模式的捍卫。西贝作为中餐连锁品牌,长期以来以"现炒"、"健康"为卖点,但事实上,其大部分菜品依赖中央厨房预制。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有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一定偏见,认为部分长期保存的产品,可能添加防腐剂、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贾国龙公开发言,本质上是在回应市场对"预制菜不健康"的质疑,同时也试图为餐饮行业的工业化生产正名。

企业家谈论的是经营管理,是生存逻辑,而消费者表达的是体验感受,这场维度错位的争论,难以形成有效对话。

西贝的困境:餐饮业规模化悖论

西贝作为连锁餐饮品牌,要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扩张,必然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制菜模式。这是餐饮业资本化、连锁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口味一致性、质量控制和管理效率的行业共识。

然而,预制菜与大众对"厨艺"的传统认知存在本质冲突。消费者对餐饮的期待不仅在于果腹,还包含对厨艺和独特体验的情感价值诉求。当工业化生产与传统烹饪文化相遇,价值认知落差便不可避免。

西贝的困境在于,既要通过标准化实现规模效应,又要维持"新鲜"、"手工"的品牌形象;既要覆盖持续上涨的经营成本,又要保持价格竞争力。这种平衡极为微妙,而舆论风波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外显。

客观来讲,西贝面临的困境,并非它一家企业面临的问题,而是餐饮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预制菜"身份"危机:行业趋势与消费者接纳度的落差

西贝罗永浩之争,把预制菜推上了风口浪尖。

预制菜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且行业发展缺少统一的国家标准。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导致菜品口味相对统一,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口味。同时,因为预制菜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费者因为看不到食材的原貌,也不了解加工过程中防腐剂和添加剂真实使用情况,因此会对预制菜不信任,甚至会带有一定偏见,认为预制菜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就导致预制菜行业的技术成熟度与消费者心理接受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

因此,如何建立透明标识制度、如何沟通预制菜的安全与营养价值、如何重新定义"烹饪"在工业化时代的含义,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西贝最新致歉信中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这就意味着,一旦工艺调整落实到位,西贝的盈利模式将发生实质性改变,公司未来发展,短期面临挑战,未来能否迎来转机尚未可知。

舆论风波背后的行业转折点

从这场争论可以看到:

1、 餐饮行业成本结构正在发生不可逆变化。人力、租金、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迫使企业寻求效率提升路径,预制菜和中央厨房模式成为必然选择。投资者需要认识到,这不仅是企业盈利问题,更是行业进化方向。

2、 消费者价值观念正在重构。"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超越饱腹功能,向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和文化价值延伸。企业若忽视这种转变,单纯强调成本压力,难免遭遇市场反噬。

3、 餐饮业透明度成为新的竞争维度。随着信息不对称减少,企业必须在工业化效率与消费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点。透明沟通可能成为未来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场争论或将对餐饮行业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加速行业价值分化:高端餐饮将更强调现制、体验和透明度;大众餐饮则将继续沿工业化、标准化路径发展,但需明确价值定位和价格匹配。另一方面,推动预制菜行业标准完善。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疑将倒逼行业建立更严格的质量标准、更透明的标识制度,长期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没有赢家的争论,有价值的碰撞

回看西贝与罗永浩之争,很难说有真正的赢家。

西贝品牌形象受损,营业额暴跌,风波之后,日营业额第一天掉100万元,第二天掉200-300万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损失。罗永浩也被部分批评为"哗众取宠"。

不过,这场错位的舆论战具有重要价值——它强制进行了一场关于餐饮业未来方向的公共讨论。

优秀的商业领袖应当同时理解企业经营的现实约束和消费者情感的微妙变化。真正的解决方案不在争论输赢,而在构建对话桥梁:企业需要更透明地沟通成本结构和价值主张,消费者也需要理解市场经济的定价逻辑。

餐饮业的未来不属于纯粹的传统主义或工业化主义,而属于能够创造性融合效率与体验、标准化与个性化、商业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企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蓝鲸新闻 incentive-icons
蓝鲸新闻
财经信息服务平台
120419文章数 1932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