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第21届夏季年会在广州召开。
在本次年会上,图灵机器人(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俞志晨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专访。他详细讲述了图灵机器人的转型路径,并谈及对AI教育行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大模型出现以来,教育行业一直被认为是AI落地应用的“黄金赛道”。俞志晨告诉每经记者,“AI+教育”市场足够大,机会还很多。但要想让AI技术真正去变革教育行业,还需要更专业的教育行业公司和人来做。图灵机器人从今年开始就在反向补“教育”这一课,下深水去理解教育行业。
俞志晨还表示,在校园端,大模型要大规模落地应用,AI技术要大力渗透,还需要解决政策预算与科技发展的平衡问题。
俞志晨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AI教育产业的机会还很多”
在政策层面推动和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AI教育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并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8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提到要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育人从以知识传授为重向以能力提升为本转变,加快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俞志晨向每经记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图灵机器人依靠技术创业起家,2023年底才正式进入到教育行业。通过这两年的探索,他越发认识到,教育其实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技术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要想做好“AI+教育”,真正让科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还得让更专业的教育行业公司和人来做,纯技术公司很难做好这件事。“今年,我们公司就设立了专门的团队,深入去理解教育行业和教育体系。”
公开资料显示,图灵机器人成立于2010年,主要对外输出AI技术/产品方案。俞志晨直言:“当下阶段,图灵机器人其实处于转型期。去年开始,公司一直在加大投入做产品化业务。”
据俞志晨介绍,今年图灵机器人相继部署了不少如AI助教、AI口语老师等智能体产品,还延伸做了不少如AI眼镜、AI陪伴机器人、AI毛绒玩具等软硬件一体的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图灵机器人智能硬件年出货量已超过2000万台。
至于图灵机器人在“AI+教育”赛道的核心竞争优势,俞志晨在回应每经记者时称,教育是一个规模极大的产业,是万亿元级别的市场。受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影响,这两年教育行业变化非常大。“(AI+教育)市场足够大,且具有刚需性。即便是教育信息化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可能连1%都还不到。仅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教育,就有好几种不同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市场足够大,还有很多的机会。”
据俞志晨介绍,图灵机器人在B端(学校)和G端(教育部门)市场已经积累了一些能力。
AI落地教育行业还有哪些挑战?
俞志晨告诉每经记者,图灵机器人希望为每个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因材施教的产品和服务,这将是公司接下来的主要方向和目标。目前,图灵机器人在河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全国多个地区有AI教育产品落地。
对于AI落地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俞志晨称,在纯C端市场,玩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技术如何与现有业务体系更好地融合,从而产生商业收益。而在B端和G端市场,玩家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政策预算和科技发展如何平衡的问题。“推动AI技术渗透、发展AI教育,需要不少经费投入,而有些地方可能没有较好的经费支持。”
俞志晨还向每经记者提到,在C端,AI教育产品目前整体还处于市场培育期。AI教培产品的口碑效应还没有释放出来,家长端对于这些产品的信任度还远远不够,技术层面也需持续打磨。“这是一个体系化的问题,不是单点问题。”
据艾瑞咨询估算,2024年我国教育科技市场(涵盖B端AI教育系统、C端的在线教育平台以及消费级硬件产品)规模合计约3466亿元,其中AI渗透率在7%左右,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