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则新闻刷屏了:《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系统性变革》。说实话,看到这种标题我就想笑。每次行业有点风吹草动,各路专家就开始高谈阔论,什么"价值创造"、"差异化发展",说得头头是道。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只想问:这些高大上的词汇,跟咱们普通投资者有什么关系?
![]()
一、专家都是浆糊
现在的股市专家,比菜市场的白菜还多。今天说牛市来了,明天又说熊市将至。最可笑的是,他们永远都有理:涨了就说自己预测准确,跌了就扯一堆云里雾里的术语,让你听得一头雾水。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专家"了。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一旦蒙对了,就疯狂晒收益截图;要是错了,立马换个马甲继续忽悠。说白了,这些人就是靠信息不对称吃饭的。
但市场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涨、跌、横盘三种状态。那些动辄几千字的分析文章,往往连个明确的观点都说不清楚。这不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而是他们根本不想让你明白。
![]()
二、定价权的真相
说到底,股市玩的就是定价权。没有定价权,你说破天也没用。而定价权永远掌握在机构手里,这是铁律。机构可能有100个心眼,但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行为上。
所以与其听专家忽悠,不如直接看机构在干什么。举个例子:
![]()
这两只股票,表面看一个涨一个跌,没什么特别。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左边那只,每次调整后都能快速拉起;右边那只,每次反弹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答案就在机构资金的动向里。
三、量化数据的力量
我用了18年的量化系统告诉我一个真理:市场所有的花招,最终都会在数据面前现出原形。通过大数据统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交易行为的特征。想知道手里的股票,机构究竟是什么态度,打开后就可以看到数据了!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
这张图里的橙色柱体,就是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数据越活跃,说明机构参与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有了这个神器,什么"空涨虚跌"的把戏都无所遁形。为什么传统方法现在越来越不好用,因为交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传统方法根本无法识别新的交易思路,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交易思路进行升级,最近这几年我开始专心学量化分析方法,我觉得这方面的确领先国内很多年。
四、回归本质
公募基金再怎么变革,说到底还是要看真本事。那些整天喊口号的公司,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真正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的机构。
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被各种新闻牵着鼻子走,不如静下心来研究量化数据。只有看清了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才能在这个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记住: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是我们的认知。用数据说话,才是投资的终极奥义。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