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实验室专家王蕴辉
开篇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各类难以预知的风险和挑战也伴生而来。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为进一步创新筑牢根基。2025年9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其将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致力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落地、加强安全监管,努力实现属地企业安全合规成本全国最低、安全能力水平全国领先,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服务最优区域。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湾区AI安全发展新引擎”系列报道,深度对话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的专家,一同憧憬大湾区AI安全发展新未来。
“联合实验室将带动大湾区形成完整的AI安全产业集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实验室专家王蕴辉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简称“联合实验室”)将发挥“安全基石、协同纽带、创新引擎”三重作用,实现“安全赋能发展”目标,助力生成式AI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谈优势
三大优势助力湾区AI安全生态创新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如今,大湾区已是国内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地之一。联合实验室将如何用好大湾区的区位优势?
王蕴辉:对联合实验室而言,大湾区有三大优势可加以利用。一是“一国两制”下的制度创新优势,联合实验室将探索跨区域安全协同治理的“湾区方案”,例如建立“一地测试、三地互认”的安全认证机制,降低企业跨区域经营的合规成本。二是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的生态优势,大湾区集聚了从芯片设计、模型训练到行业应用的完整AI产业链,联合实验室将直接对接企业一线需求,将技术研发与产业实践无缝衔接,让安全解决方案快速落地。三是国际化开放优势,香港、澳门作为大湾区的对外窗口,联合实验室将通过港澳连接全球AI安全资源,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同时将大湾区的安全实践转化为国际标准,提升全球话语权。
谈产业
安全评测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南都:随着千行百业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社会面临的AI安全风险日益复杂。您认为AI安全评测应如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应对相关风险?
王蕴辉:AI安全评测与产业发展应当形成“安全评测为风险处置提供依据,处置经验引导评测系统完善”的良性互动。可以分三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建立分行业的评测指标体系,让评测结果直接服务于实际场景。不同行业的AI安全风险特征差异显著,例如金融领域应重点关注算法公平性和交易安全性,医疗领域聚焦病人隐私和诊断可靠性,制造业则侧重设备控制指令的安全性。联合实验室可以联合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制定不同行业的“生成式AI安全评测指南”,将监管要求拆解为可量化的评测指标,避免“监管真空”或“过度干预”。
二是构建“评测-预警-处置”的监管闭环,实现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在事前环节,要求生成式AI服务提供商定期开展基础安全评测;在事中环节,服务提供商、评测机构、监管部门三方实时共享评测数据,以便对高风险行为快速介入处置;在事后环节,对发生安全事件的企业,要求其通过针对性的专项评测,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创新“柔性评测+弹性监管”模式,平衡安全与发展。对于新兴领域,先推出“沙盒评测”机制,允许企业在可控环境中测试创新应用,评测结果仅作为风险提示;待技术成熟后,再将沙盒中的最佳实践转化为正式评测标准。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的特点,开发轻量化评测工具包,降低合规成本,避免因评测门槛过高抑制创新。
南都:在您看来,要实现以上目标,AI安全评测系统应当如何满足大湾区多元产业结构的需求?
王蕴辉:建议AI安全评测系统围绕“全生命周期、跨域协同、风险导向”三大原则构建,具体涵盖四方面:
一是基础通用标准,明确共性要求,包括生成式AI术语定义、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风险评估方法论等,为其他标准提供基础框架,确保各方对安全要求的理解一致。
二是技术安全标准,需要覆盖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模型层、应用层等技术链条各环节。
三是行业应用标准,针对不同产业特点定制要求,金融领域需包含智能投顾算法公平性、反欺诈模型可解释性等内容;医疗领域侧重患者隐私保护、诊断模型准确性验证;制造业关注工业机器人的指令安全、产线AI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等。
四是区域协同标准,解决跨境安全问题,包括粤港澳三地安全评测互认规则、跨境数据安全流动技术要求,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谈期待
成为国家AI安全治理的“湾区示范”
南都:展望未来,您对联合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有哪些期待?
王蕴辉:我对联合实验室的核心期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成为国家AI安全治理的“湾区示范”。期待联合实验室在3-5年内形成一套可复制的区域协同治理模式,例如“三地标准互认机制”“跨境风险联防联控体系”等,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二是成为全球AI安全合作的“中国窗口”。期待联合实验室与国际组织、顶尖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将大湾区的安全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建议,输出中国的安全理念和解决方案,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三是成为AI安全生态繁荣的“创新引擎”。期待联合实验室带动大湾区形成完整的AI安全产业集群,建立“产学研用”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安全赋能发展”的目标,让生成式AI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深度赋能制造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民生服务优化等领域,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联合实验室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投入、协同攻坚。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将与各方一道,为实现这些目标贡献专业力量,推动联合实验室真正成为守护AI产业健康发展的“安全屏障”和引领全球AI安全创新的“标杆平台”。
聚焦
联合实验室能发挥哪些独特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联合实验室可发挥“安全基石、协同纽带、创新引擎”三重作用。作为安全基石,联合实验室将通过建立全链条安全评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为产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解决企业“不敢用、不会防”的痛点。作为协同纽带,将致力打破粤港澳三地在政策标准、技术体系、资源布局上的壁垒,推动形成“研发-测试-认证-应用”的闭环生态,让创新要素在区域内高效流动。作为创新引擎,联合实验室将聚焦生成式AI特有的安全难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孵化一批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带动安全产业集群发展,形成“AI发展带动安全需求、安全创新反哺AI升级”的良性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