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大学开学季,全红婵也来到暨南大学报到了,连院长苏炳添都亲自迎接她,本来是一件开开心心的事,但是没想到,黑粉出现了......
犹记得东京奥运会上,年仅14岁的全红婵第一次站上奥运舞台,就以三跳满分、总分466.20分的惊人成绩夺冠,惊艳了世界。
她那近乎完美的入水动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水花消失术”。
时光飞逝,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
9月13日,18岁的全红婵背着书包,走进暨南大学的校门,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她被录取到暨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而体育学院的院长,正是我们熟悉的“亚洲飞人”苏炳添。
那天,全红婵穿着校服,站在暨南大学开学典礼的台上,微微低着头,认真地把校徽别在胸前。
这个平常的动作,却让许多人看得眼眶发热,大家还记得,四年前,她还是那个站在十米跳台上眼神坚定、动作干净利落的小女孩。
正当大家感叹时光荏苒时,没想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对于全红婵上大学这件事,网上涌出了很多难听的声音。
有人盯着她的身材指指点点,说她“发福了”“不像运动员”,更有人质疑她的文化水平,嘲讽她“能不能从拼音学起”“是不是来混学历的”。
最过分的是,还有黑粉说她免试入学,是无教养的文盲,世界冠军又能怎样?
不得不说,有些网友真的太恶心了,真正没教养的正是说这些话的人。
他们似乎忘了,这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已经是三枚奥运金牌得主、八个世界冠军在身的“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
她确实没经历过普通学生的校园生活,她的“教室”是跳水池,“课本”是反复练习的动作,“作业”是满身的疲惫和汗水。
可她用十年青春,换来的不只是奖牌,更是国家的荣誉和几代人的体育梦想。
所以她被保送到暨南大学,读运动训练专业,与其说是“破格”,不如说是实至名归。
这不是“施舍”,而是她应得的机会。
大家总说“文体不分家”,但真正落实到运动员身上时,总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仿佛拿了冠军就只能永远留在赛场,不配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现实中转型成功的运动员比比皆是,邓亚萍退役后拿下剑桥博士,姚明进商学院读书转型管理者,李小鹏跨界综艺依旧发光发热。
他们都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但是他们敢于走出舒适区,愿意从零学起,最后也能在新的“赛场”继续发光发热。
全红婵也一样。
她才十八岁,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她今天写字还不够漂亮,数学题也算得慢,但那又怎样?她已经在做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我们不能一边赞美运动员为国争光,一边却在他们争取普通人的成长机会时冷嘲热讽,这既不厚道,更不公平。
再说,她背后不是没有支持,苏炳添作为体育学院院长,亲自为她设计了弹性学制,既能备战比赛,也不落下学业,学校还派出专业老师帮她补文化课。
说到底,我们喜爱全红婵,不是因为她永远完美、永远赢比赛,而是因为她真实、努力、敢于突破自我。
她的体重或许变了,但那份专注和坚持没变,她的身份多了“大学生”这一重,但她为国争光的初心依然在。
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支持她,就该在她开启新旅程时送上祝福,而不是用旧尺子衡量她的每一个选择。
作为一个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全红婵值得所有人尊敬,现在她进入大学学习,更理应获得应有的掌声和鼓励。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奋斗者,全红婵努力的品格值得所有人学习,这也是她在普通大众中备受欢迎的原因。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全红婵都应该是榜样的存在,而不是被质疑的对象,更不是因为长胖了一点就应该被批判的对象。
有网友说,以前的全红婵还没有发育,现在十七八岁正是发育长身体的年级,长胖了也是正常的,毕竟她父母也是比较胖的身材。
还有网友说,全红婵只是个女孩子,有权利长大,有权利变美,更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现在她要去上大学,大家理应祝福她。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