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最近上演了一出绝妙的打脸大戏。前脚刚在雅加达吹嘘五代机"可汗"要征服世界,后脚就跑到伊斯坦布尔花56亿美元买欧洲的四代半"台风"救急。
这脸打得,隔着屏幕都能听见响。更讽刺的是,当年他们还想花钱买歼-20的"心脏",结果中方连理都没理。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横跨欧亚的大国如此尴尬?土耳其的军工梦为何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说起土耳其这次的"打脸"表演,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个多月前,在印尼雅加达防务展上,土耳其代表团还信心满满地宣布,他们的五代机"可汗"项目即将走向世界。
当时埃尔多安政府拍着胸脯说,印尼要参与项目投资,阿联酋也表示了浓厚兴趣,仿佛国产五代机马上就要成为中东军火市场的抢手货。
可转眼间,这个"征服世界"的五代机制造商,就急匆匆跑到伊斯坦布尔防务展上。
面对英国人的推销,土耳其国防部长笑得脸都僵了。
40架"台风"战机,总价56亿美元,单价1.4亿美元,比美国的F-35A还要贵出一大截。
这就是现实给土耳其上的一课: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的五代机,连自己都不敢用,还得花天价去买别人的四代半货色。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土耳其还曾经天真地以为,歼-20的发动机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商品。
据巴基斯坦媒体透露,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曾经认真考虑过,通过巴基斯坦做中间人,向中国求购涡扇-10"太行"发动机的改进型。
这个想法既天真又大胆。
土耳其人可能觉得,大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卖武器又不附加政治条件,我砸钱买你的发动机,你没理由不卖吧?
结果呢?中方的反应据说是"已读不回"。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原则问题。
涡扇-10是什么?那是中国航空工业几代人,在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下,一根一根焊条、一行一行代码,熬白了无数头发才磨出来的"争气机"。
它的价值,根本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
要理解土耳其今天的尴尬处境,得从F-35项目的那场闹剧说起。
2002年,美国启动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的时候,土耳其屁颠屁颠地就凑上去了。
作为项目"合作伙伴"里唯一一个穆斯林国家,土耳其感觉倍儿有面子。
为了这张"门票",土耳其掏了1.75亿美元的"入会费",还把国内的航空企业都动员起来。
给F-35生产机身、座舱盖,连F135发动机的核心叶片都有土耳其的份儿。
当时土耳其人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我出钱又出力,等F-35量产了,作为'原始股东',怎么着也得优先给我供货吧?"
他们甚至乐观地规划好了,要买100架F-35,打造地中海最强空军。
可他们忘了,跟美国人做生意,光有钱有热情是没用的,你得是"自己人"。
转折点在2019年。
土耳其不顾美国三令五申的警告,硬是从俄罗斯买来了S-400防空系统。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美国当场翻脸,理由冠冕堂皇:"S-400会像X光一样扫描F-35,窃取我们的隐身机密!"
就这么一句话,直接把土耳其踢出了F-35项目。
当时土耳其还嘴硬,觉得美国离不开自己,毕竟生产线上那么多零件是土耳其造的。
少了他们,F-35的交付不得推迟个一年半载?
结果呢?美国人用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叫"铁腕"。
白宫那边话音刚落,五角大楼就把土耳其的订单转手给了波兰,生产线的缺口让意大利、日本的企业加班加点给补上了。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连个缓冲期都没给土耳其留。
那1.75亿美元的"入会费"和前期的大量投入,全打了水漂。
最讽刺的是什么?土耳其为了迎接F-35B垂直起降战机,专门设计建造的"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现在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笑话。
这艘准航母的甲板和升降机都是为F-35B量身定做的,结果飞机没了。
现在只能停着些直升机,眼睁睁看着隔壁的"死对头"希腊开上了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在爱琴海上空耀武扬威。
被美国这么一顿羞辱,土耳其也算长了个心眼。
觉得靠人不如靠己,于是轰轰烈烈地搞起了自己的五代机项目——"可汗"。
这口号喊得震天响,土耳其媒体更是吹得天花乱坠,一会儿"性能媲美F-22",一会儿"中东第一款五代机"。
可咱们凑近了仔细一瞧,这"国产"的水分,大得能养鱼。
所谓"自研",其实就是个"万国牌"组装货。
设计团队,是英国BAE系统公司的前员工;航电系统,找的韩国人帮忙;隐身涂料,得从国外进口。
最要命的,是它的心脏——发动机,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的F110。
这F110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美国套在"可汗"项目脖子上的一根绳。
2024年原型机首飞,确实飞起来了,但飞了几次就没下文了。
为啥?美国给的那几台发动机是"体验版",后续还给不给,给多少,全看美国人的心情。
美国人随时可以像当年断供F-35一样,给"可汗"也来个釜底抽薪。
这就是现实:核心技术从来不是买卖关系,而是政治关系。
你想要技术?先看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土耳其还不死心,到处寻找发动机供应商。
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倒是很积极,但一谈到知识产权和技术控制,立马就没下文。
英国人不是不卖,而是不肯"真教"。
日本的XF9-1发动机,技术参数确实不错,推力大、温控系统先进。
但问题是,日本跟美国捆得太死,在出口上压根不敢自己做主。
就算技术成熟了,也不可能卖给一个买了俄制导弹系统、又在中东搞自主外交的"北约盟友"。
再看俄罗斯,发动机性能虽然不算差,但售后保障、维修体系、长期供货能力都让人打鼓。
更别说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自己都捉襟见肘,哪还有心思给你搞定制服务。
兜了一圈,土耳其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有钱不一定能买到技术,但没有"政治正确",肯定买不到技术。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土耳其和中国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了。
很多人可能不记得,早在2013年,中国的"红旗-9"防空导弹,凭着过硬的性能和厚道的价格,在土耳其的防空系统招标中堂堂正正地中了标。
结果呢?美国和北约那边一施压,土耳其立马就变了脸。
单方面撕毁了合同,转头又去跪舔美国的"爱国者"导弹。
还有更早的"瓦良格"号航母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也是百般刁难,张口就要10亿美元的"保证金"。
这些事,中国都记着呢。
生意可以做,朋友可以交,但核心技术,特别是这种压箱底的宝贝,绝对不可能卖给一个在信誉上有污点、左右摇摆的"伙伴"。
更何况,咱们也得看看这技术本身的价值。
涡扇-10发动机是什么概念?那是中国在西方技术封锁下,自主研发的战略级产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立项,到2005年首飞成功,再到批量装备部队,这一路走来,不知道有多少科学家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台发动机。
它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象征。
把这个卖给土耳其?那跟把自己的命门交到别人手里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待军工技术出口有自己的原则。
不是谁有钱就卖给谁,而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能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土耳其在红旗-9项目上的翻脸无情,已经证明了它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现在被西方坑怕了,想起中国来了?
早干嘛去了?
这就是大国的技术尊严。
有些东西,不是用钱能买到的。
技术可以合作,但核心机密不会随便外流。
这不是小气,而是对国家安全的负责,对技术研发者的尊重。
土耳其想要摆脱技术依赖,想要获得真正的战略自主权,只有一条路:踏踏实实搞自主研发。
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现成的"心脏"可买。
技术这碗饭不好吃,但必须自己学会做。核心技术从来不是买卖关系,而是国与国之间的信任关系。
未来十年,谁掌握了关键技术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话语权。技术封锁会越来越常见,技术自主会越来越重要。
面对"卡脖子"的现实,我们还有哪些核心技术需要突破?你觉得哪个领域最紧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