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的这句话,道尽了与厌恶之人纠缠的代价。
罗翔老师以通透的人生洞察,给出了更智慧的应对方式:当你厌恶一个人,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那样他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在人际交往中,争吵往往只会消耗自己,让矛盾升级,而主动 “离开” 的勤恳,才是摆脱困境、守护自我的良方。
01. 争吵是内耗,耗尽心力难寻解脱
生活中,不少人面对厌恶之人时,总忍不住陷入争吵的漩涡,试图用言语证明自己的正确,或是让对方认识到错误。
可结果往往是,争执半天,不仅没让对方改变,反而让自己陷入愤怒、焦虑的情绪里,身心俱疲。
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正是这份在意,让我们在争吵中急于反驳、不甘示弱,最终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无意义的纠缠上。
争吵就像一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
朋友小A曾因同事频繁推卸工作而心生厌恶,起初她选择忍气吞声,可随着对方得寸进尺,她终于忍不住爆发,与同事在办公室激烈争吵。
那场争吵后,同事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处处针对她,小 A 每天上班都像走进 “战场”,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工作上,业绩下滑,还患上了失眠。
她后来坦言,当初若没有选择争吵,而是专注提升自己,早点找到更好的工作离开,也不会落得如此境地。
真正的清醒,是明白争吵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被困在负面情绪的牢笼里。
当我们把精力放在争吵上,就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与其在争执中耗尽心力,不如及时止损,把目光转向自我成长,为 “离开” 积蓄力量。
02. 勤恳是底气,自我成长铺就离开之路
罗翔老师所说的 “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并非逃避,而是以勤恳为笔,为自己书写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
这份勤恳,是对自我的投资,是积累实力的过程,只有当自己足够强大,才有底气和能力彻底告别厌恶之人,远离纷扰。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道:“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懒惰会让人安于现状,即便身处令人厌恶的环境,也只能被动忍受,而勤恳则能赋予人改变现状的力量。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厌恶官场的黑暗与虚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他没有选择与权贵争吵对抗,而是以勤恳的态度经营自己的生活。
辞官归隐后,他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田间劳作中寻找内心的宁静,用笔墨记录生活的美好,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诗篇。
正是这份对生活的勤恳、对理想的坚守,让他彻底摆脱了官场的纷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这份勤恳可以是认真工作提升专业能力,为跳槽到更好的平台做准备;可以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拓宽自己的人生选择;也可以是用心经营人际关系,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当我们通过勤恳不断成长,视野会变得更开阔,选择也会更多,离开厌恶之人、远离糟糕环境便不再是难事。
03. 离开是智慧,主动断舍远离负面磁场
“离开” 从来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清醒的智慧。
它意味着主动切断与负面人和事的联系,远离消耗自己的磁场,为自己的人生扫清障碍。
心理学中有个 “近墨者黑” 的效应,长期与厌恶之人相处,他们的负面情绪、消极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让我们变得暴躁、狭隘。
而主动离开,就是跳出这个负面磁场,守护自己的心境与格局。
作家三毛在留学期间,曾遇到过一位处处针对她的室友。
那位室友不仅经常散布她的谣言,还故意弄坏她的物品。
起初,三毛试图讨好对方,希望改善关系,可对方却变本加厉。
后来,三毛意识到,与其在这段糟糕的关系中内耗,不如主动离开。
她申请调换了宿舍,远离了那位室友。
之后,三毛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和探索世界上,结识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是那次果断的离开,让她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困扰,开启了更精彩的人生篇章。
主动离开,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它不是对问题的逃避,而是用更高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既然无法改变他人,那就改变自己的处境。
当我们勇敢地与厌恶之人划清界限,就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值得的人和事上,让生活回归平静与美好。
04. 前行是常态,持续努力遇见更好生活
“离开” 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罗翔老师所说的 “勤快点儿,加把劲”,不仅是为了离开厌恶之人,更是为了在离开之后,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人生就像一场不断前行的旅程,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难免会碰到让自己厌恶的人。
但真正重要的不是遇到谁,而是我们如何面对,以及在面对之后,是否能持续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也遇到过不少排挤、陷害他的人。
但他从未沉溺于与这些人的纠缠,而是始终保持着勤恳与乐观。
在被贬黄州时,他开垦东坡,种粮酿酒,写下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千古名句;
在被贬惠州时,他推广农业技术,改善当地百姓生活,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豁达诗句。
苏轼用持续的努力,在困境中寻找生机,不仅摆脱了负面人际的困扰,更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
对我们而言,每一次 “离开” 后的勤恳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积累人生的筹码。
无论是提升工作能力,还是丰富精神世界,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就一定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结识更真诚的朋友,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面对厌恶之人,争吵只会内耗自己,而勤恳离开才是智慧之举,以勤恳积累底气,以离开摆脱纷扰,以前行拥抱新生。
这份智慧,不仅能帮我们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更能引导我们专注自我成长,活出自己的节奏与精彩。
感恩罗翔老师带来的人生启示,愿每一位读者都能领悟这份智慧,在遇到厌恶之人时,不纠结、不纠缠,用勤恳的脚步走出困境,遇见更美好的生活。
也希望大家能将这份正能量传递出去,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少走弯路,收获幸福与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