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显,暑热却不甘退场。连日来,太阳依旧火辣辣地悬在头顶,空气中热浪翻滚,教人疑心是否重回盛夏。这便是民间所谓“秋老虎”了。何以叫做“秋老虎”,却不是“秋狮子”?此中自有讲究。
老虎之为物,在中国人眼里,向有威猛凌厉之称。其性凶猛,其势骇人,正合秋后酷热之突然与暴烈。这秋后的热,不像夏日炎炎那般绵长持久,而是突如其来,咬人一口便迅速撤退的。所以拿老虎作比,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况且老虎本是亚洲产物,为我国土生土长之猛兽,自古以来便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狮子虽亦为猛兽,到底不是中土所产,自汉朝时从西域进贡而来,在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纵有地位,到底不及虎之深入民心。老百姓口耳相传的俗语,自然偏向于用日常熟知之物作喻。
再者,狮子在传统文化中多具吉祥意味,常见于门前镇宅,形象威武却不恐怖。而秋后之热,来势汹汹,颇带几分“歹毒”,使人烦躁难耐,用虎喻之,更显其凶猛可恶之态。
语言习惯亦是一因。“秋老虎”三字,脱口而出,朗朗上口,已沿袭数百载,成为固定搭配。语言之形成,往往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习惯成自然。倘若当初取名“秋狮子”,今日听来反倒觉得拗口而不伦不类了。
其实不论唤作什么,秋后炎热总是不爽利的。但转念一想,这恰是四季轮回之妙处。热浪退去后,便是天高云淡的爽秋,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秋老虎虽凶,终是强弩之末,肆虐不了几时。
因此,当我们擦着汗、摇着扇,抱怨这秋老虎的余威时,不妨想想:取名的智慧,不仅在于形容准确,更在于文化传承与民间智慧的凝结。秋老虎就是秋老虎,何必是秋狮子?这名称背后,藏着的是中国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生动表达。
热也将过去了,凉快日子就在前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