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特殊的姓氏,几乎贯穿了整个村子的血脉。
这个姓叫“蔄”,全村800多口人,99%都姓这个字,看起来是个普通的姓氏,却在信息化时代成了一道过不去的门槛。
从大学录取,到飞机登机,从银行开户,到子女入学,甚至连结婚登记都成了问题。
有人被迫改姓,有人无法继承父亲的财产,有人孩子出生后直接跟了母亲的姓。
那么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传承千年的姓氏面临“断代”?
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年一个叫蘂的姓氏,因为战乱避祸改成了“蔄”,读音是“màn”。
蔄字象征草木繁盛,也寓意门户通畅,从三国时期的《埤仓》,到清代的《康熙字典》,这个字都被明确记载为合法的汉字和姓氏。
明朝时期,蔄姓族人从云南迁到山东文登嶅山村,数百年来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到了清光绪年间,嶅山村已经有了完整的蔄氏家谱,家族文化传承有序,族谱、碑文、口述历史一应俱全,蔄姓人以自己的姓氏为荣。
但随着进入信息化社会,这份荣光变成了负担,从上世纪90年代起,问题开始暴露,最早是户口登记时,电脑打不出“蔄”字,工作人员只能让村民选一个相近的字,比如满、简甚至是问,有些人干脆直接用拼音“MAN”来代替。
不过那时候系统不联网,改个名字影响还不算太大,真正让人崩溃的是2000年之后的联网录入,户口、身份证、医保、社保、银行系统全面接入联网,只要有一个系统不认“蔄”字,整套流程就卡住。
最严重的一次,是2007年蔄茂强考上大学,准备坐飞机去济南,结果因为身份证和机票上姓氏不同,被机场拦下登不了机。
另外还有一个叫蔄清旭的,在2014年注册网约车时,同样遭遇了尴尬,系统无法识别“蔄”字,他尝试用拼音复制粘贴,也通不过审核。
工作人员最后告诉他,“要不你把姓氏改一下,系统就能过了”,蔄清旭只能放弃注册。
更夸张的是,还有人连孩子的名字都无法登记,2012年,蔄茂兰给孩子上户口的时候,连续三次被拒,学校系统识别不了“蔄”这个字,无法录入学籍。
最后没办法,只能让孩子随母亲姓,一个家族传承几百年的姓氏,就这样在系统面前拐了个弯。
此外财产继承问题也接踵而至,2016年,蔄建龙的父亲过世,留下5万元存款,银行因为系统无法识别他的姓氏,直接冻结账户,来来回回跑了三个月,提供了无数的证明材料,才终于取出了父亲的遗产。
婚姻登记也成了问题,民政局的系统不支持“蔄”字,想要领结婚证,只能改成别的姓,有的新人为了赶进度,把姓氏换成“张”“李”这样常见的姓。
婚后孩子出生,干脆也随新姓,几十年后再回头看,家谱、身份证、户口本上,全是不同的姓,谁是谁的后代都搞不清楚。
这些事情不禁令人感叹,谁能想到,一个合法的姓氏,在现代社会居然成了非法字符。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是系统识别能力的滞后,2013年,国家发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将“蔄”列入第三级通用汉字,编号5514。
2017年,《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GB18030》强制实施,覆盖全部7万个汉字,包括所有生僻字。
2018年,全国户籍系统全面升级,蔄姓人终于可以在身份证上用上自己的原姓,嶅山村的蔄茂强花了5分钟换了新身份证,当场激动得落泪。
但还有一个问题远没有解决,那就是地方系统依然没跟上节奏。
银行、医保、婚姻登记、教育、税务系统,大多还停留在旧版系统中,蔄姓人要办一个证件,要带上身份证、户口本、手写说明,跑几个窗口,签几个承诺书。
有人干脆放弃,有人选择改姓,渐渐的,蔄姓新生儿越来越少,整个嶅山村,真正还用“蔄”姓登记的孩子不到三成。
过去二十年,村里试图重修族谱,但因为身份证、户口本、实际使用姓氏不一致,很多支系都断了,有的老人口述记得清楚,但下一代已经不再认同这个字,族谱里空了一页又一页,成了“断代史”。
面对现实困境,年轻一代选择了新的方式守护姓氏,蔄茂荣回村开了家“蔄氏小馆”,专卖印有“蔄”字的文创产品。
有人印了T恤,上面写着:“我姓蔄,你会打吗?”还有人注册了“蔄”字草书商标,准备打造姓氏文化品牌。
村里也开始着手编写新版族谱,记录迁徙路线、政策变化、字库恢复的过程,村口立起了一块大碑,上面刻着“蔄字归宗”,纪念这个几经波折的姓氏重回主流系统。
蔄姓的故事其实并不孤独,中国还有不少类似的稀有姓氏,也遭遇了相同的问题,从技术角度说,这是系统升级不全面的结果,从文化角度看,则是信息化社会对传统姓氏的一种“技术性歧视”。
姓氏不只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姓氏连着祖宗、家族和历史,是血脉的根。
信息系统不能因效率而牺牲文化传承,国家已经在努力推动汉字标准化和系统兼容,但地方还需要更大的执行力和责任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