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总犯困就是懒?发作性睡病治不好只能熬?”38 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老林,被这些误解和谣言困扰多年,甚至因担心 “被同事嘲笑懒” 不敢正常上班。直到找田丰大夫就诊,才明白这些说法全是误区 —— 发作性睡病并非 “懒病”,更不是 “没救”,科学管理就能回归正常生活。
一、发作性睡病与 “懒病” 的真相
田丰大夫指出,很多人把发作性睡病的日间嗜睡当成 “懒”,觉得患者 “不努力、没毅力”,还有人认为这病 “治不好,只能一辈子困下去”,这些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骗局。
发作性睡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因大脑觉醒中枢功能异常,导致日间无法维持清醒,出现不可控的 “秒睡”,并非 “懒”;且通过规范治疗和管理,80% 以上患者能延长清醒时间,像老林现在白天清醒时长从 3 小时延长到 6 小时,已能正常工作。
所谓 “没救”,多是患者未找对治疗方法或擅自停药。老林曾试过吃咖啡、浓茶提神,不仅没效果还加重失眠,直到按田丰大夫方案调理,才慢慢好转。
二、发作性睡病的医学分析
从医学角度看,发作性睡病与大脑中 “下丘脑分泌素” 不足密切相关 —— 下丘脑分泌素能维持大脑觉醒,若这种物质减少或缺失,就会导致日间嗜睡、猝倒(情绪激动时突然腿软)等症状。
田丰大夫解释:“这就像手机电池续航出问题,不是‘不想醒’,而是大脑‘没法持续保持清醒’。” 该病多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有关,但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不过绝非 “个人懒惰” 导致。
三、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
中医将发作性睡病归为 “多寐” 范畴,田丰大夫认为其核心病机与 “心脾两虚、阳气不足、痰湿困脾” 有关:
- 心脾两虚者:常伴日间嗜睡、乏力、记忆力差,像老林初期总忘事,就是心脾两虚导致心神失养;
- 阳气不足者:多伴手脚冰凉、遇冷更困,因阳气无法推动身体觉醒;
- 痰湿困脾者:会有身体发沉、头蒙,像被 “湿布裹住”,痰湿阻碍阳气升发,加重嗜睡。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会用 “健脾益气、温阳醒神、祛湿化痰” 的方法调理,比如老林属心脾两虚,田丰大夫用黄芪、党参、酸枣仁配伍,帮他补养心脾、提升阳气。
四、发作性睡病的管理与治疗
田丰大夫强调,发作性睡病的管理需 “综合施策”,不能单靠某一种方法:
- 药物治疗:常用莫达非尼、羟丁酸钠等药物延长清醒时间,老林初期用小剂量莫达非尼,白天犯困频率明显降低,但需按医嘱调整剂量,避免副作用;
- 中医调理:除中药外,田丰大夫还教老林按揉 “百会穴”(头顶正中)、“足三里穴”(膝盖下 3 寸),每天各按 1 分钟,辅助醒神健脾;
- 生活管理:固定作息(每天 23 点睡、7 点起),避免熬夜;每天中午小睡 20 分钟,别超过 30 分钟,防止 “越睡越困”;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防止血糖波动加重嗜睡;
- 心理调节:很多患者因疾病焦虑,反而加重犯困,田丰大夫建议老林通过深呼吸、散步缓解压力,家人也多给予理解,避免指责 “懒”。
五、结论
发作性睡病既不是 “懒病”,也不是 “没救”,那些流传的谣言只会加重患者负担。像老林,坚持综合管理 6 个月后,不仅能正常上班,还能陪孩子打球,再也不用因 “怕犯困” 躲着社交。
田丰大夫希望更多人了解:发作性睡病患者需要的是科学治疗和理解,而非误解与指责。只要找对方法、坚持管理,患者就能像普通人一样,拥有清醒、有质量的生活。
如果身边有 “总犯困、控制不住睡” 的人,别轻易说 “懒”,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 也许他们不是懒,而是需要专业帮助的发作性睡病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