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葬第1人,两妻终身未嫁,儿子曾入外交部,情人至死恋恋不忘

0
分享至

蔡锷这个人,在民国历史上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的一生短得像流星划过天际,才34岁就走了,却干出了好几件大事,让人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话说回来,他出生在1882年12月18日,湖南邵阳一个普通人家,家里穷,父亲靠卖豆腐过日子,小时候他就跟着爸妈到处奔波,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六岁开始读私塾,十三岁中秀才,聪明劲儿不是盖的。1898年考进长沙时务学堂,那时候维新思想正流行,他受梁启超影响,开始琢磨国家怎么救,怎么变强。1899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转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钻研西方和日本的革命经验,觉得中国得有强军才能站起来。1904年毕业回国,就开始在湖南、广西、云南搞军队改革,办学校,训练军官,推广现代战术,为后来推翻清朝打下基础。

辛亥革命那会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在云南响应,率部队推翻清廷统治,当上云南都督。在位时,他不光管军事,还抓教育,改私塾为新学校,选派120多名青年出国留学,学先进技术。1912年到1913年,这批人陆续出去,不少后来成了骨干。1913年,袁世凯上台后,忌惮蔡锷这种有军权的将领,就把他调到北京,名义上高升,实际监视起来,剥夺兵权。蔡锷在北京表面上混日子,出入娱乐场所,其实在和梁启超密谋反袁。

1915年11月,他乔装逃出北京,先到天津,再绕道日本、香港、越南,回云南。12月25日,云南宣布独立,组建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率部进四川,和北洋军打起来。护国战争从1916年初打到年中,蔡锷指挥部队在纳溪、泸州一线作战,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6月6日死后,战争结束,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省长,试着治理地方,但喉疾越来越重,9月去日本福冈治病,11月8日凌晨去世。

蔡锷死后,国会决定给他国葬,1917年4月12日,灵柩运回长沙岳麓山,十万人送葬,下半旗致哀,他成了民国第一个获国葬的人。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唐继尧都写了挽联,表达惋惜。他的事迹影响深远,推动共和思想传播,许多将领学他的军队训练方法,在全国推广现代化战术。护国战争中,他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从多路进攻转为集中兵力主攻,显示出指挥水平的提高。这不光是军事贡献,还让人们看到,在乱世里,坚持共和制度需要实际行动。



说起蔡锷的家庭,那也是让人感慨的部分。他有两任妻子,原配刘侠贞和二妻潘蕙英,两人一生都没再嫁,守着他的记忆过日子。刘侠贞1883年生,邵阳富裕家庭出身,蔡锷四岁时,刘家看中他聪明,收养他,原本许给刘长姑,但刘长姑不愿意,1904年蔡锷留学归来,刘侠贞替姐出嫁。婚后她支持蔡锷事业,在云南打理家务。潘蕙英1892年生,1912年正月在昆明嫁给蔡锷,当时她20岁,随他从云南到北京,照顾生活。护国战争前,蔡锷让她带孩子去天津避险。蔡锷死后,刘侠贞在湖南办松坡小学,用积蓄买校舍,管教学,直到1972年去世。潘蕙英带子女去北京,安家抚养孩子,到1980年去世。两人守寡几十年,没再找别人,这在当时社会风气下,体现出对蔡锷的忠诚,但也反映出旧时代妇女的处境,生活不容易。

蔡锷有四个孩子,长子蔡端1913年生,由潘蕙英所生,长大后进外交部,当条法司专员,参与国际条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外交领域贡献,直到1996年去世。女儿蔡淑莲进中科院,从事链霉素研究。其他子女也各有发展,但没那么出名。蔡锷的家庭后代,低调生活,没沾他太多光,但继承了些爱国精神。



最让人议论的,还是蔡锷和小凤仙那段事。小凤仙本名张淑荣,1900年生,15岁进北京八大胡同云吉班当歌妓。1915年,蔡锷为逃监视,频去娱乐场所,在云吉班遇她。两人相处几天,她帮他逃脱,挽着替身回住所,骗过特务。蔡锷走后,她从报纸知他去日本治病,想赶去,但途中听闻他去世。之后,她1920年嫁给军官,1937年后在沈阳做保姆,1954年去世,一生没忘那段经历。有些说法是1976年去世,但主流是1954年。这段故事流传广,但真实性有争议,有些史料说他们关系平淡,没浪漫恋情,多是野史添油加醋。蔡锷用她麻痹监视者,她不明就里,没受牵连。无论真假,这事成了千古佳话,但也提醒人,历史传闻得辨别,别全信野史。

蔡锷一生,推翻帝制,维护共和,以国家为重,从青年留学到护国战争,都在为中国强军救国努力。他在云南推动社会改革,改造军队,培养人才,影响一大批爱国将领。反清斗争和护国战争,让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他的高尚品质,在于对国家忠诚,清政府腐败时,他就想变革,学先进知识,回国宣传军事救国。辛亥革命响应快,主政云南重视教育,选派留学生。得知袁世凯称帝和签卖国条约,公开反对,发动战争。他的计策,表面沉迷娱乐,实际谋划逃脱,显示机智。

护国战争细节,蔡锷率第一军进四川,部队从云南出发,翻山越岭,1916年初在纳溪一线对峙北洋军。战斗激烈,他调整战术,利用地形设伏,击退敌军。战争结束,袁世凯势力崩解,他的贡献载入史册。身后,家属继承遗志,刘侠贞办学校,潘蕙英抚养子女,蔡端外交工作。蔡锷的军事遗产,继续影响后世军队现代化。

回想蔡锷短暂一生,他没完成全部抱负,但留下的影响大。在乱世,坚持原则不容易,他没被权力腐蚀,始终为民族独立奋斗。这点,让人敬佩。相比袁世凯野心膨胀,蔡锷更像实干家。他的故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普通人出身,通过努力改变国家命运。家庭部分,两妻守寡,儿子从政,情人念念不忘,添了些人性化色彩,但核心是他的爱国行动。



小凤仙的事,虽有争议,但她帮蔡锷逃脱是事实。她后半生平凡,嫁人做保姆,没沾光,但至死忆及那段,显示情感真实。历史中,这样的辅助角色,往往被放大,但得看清本质。

蔡锷国葬,开创先例,民国首位,反映当时认可度。孙中山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赞其功绩。梁启超等也致哀。他的墓在岳麓山,成了纪念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麦芽看世界
麦芽看世界
感谢关注
102文章数 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