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30年。那日本在过去经济衰退的30年,无论是普通人、创业者还是学生,这些高认知的人,他们是怎么走出这经济衰退30年,甚至很多人怎么利用这经济衰退的30年让自己发展得更好的?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来说,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我在研读了众多关于日本经济衰退的相关著作之后,给大家总结了几个非常清晰的规律。最突出的一个规律叫“新”,就是创新的“新”字。但在“新”的基础上,其实我给它总结了几个字,叫“轻、走、精、分、养”。如果大家能够理解这几个字,就能理解日本在经济衰退的30年,为什么有那么多知名的企业走向全球,为什么很多人反而活得更好了,以及大环境跟个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下的中国,每一个中国人,其实每一个家长、每一个创业者,我们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意义。
而“轻、走、精、分、养”又很难把它们分开,它们就像一张网一样,编织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我简单分享一下:
在日本经济衰退的30年,首先一点就是很多“走”出去的人活得非常好,甚至把自己的企业做得非常大。在日本整个经济衰退过程中,企业出海就形成了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很多企业开始出海,而很多个人也开始出海。
在以前经济非常好的时候,日本年轻人是不愿意离开日本的,很多日本年轻人也认为日本就是世界第一、是宇宙第一,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出去。但是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他们反而追求更宽广的世界、更多的机遇,很多年轻人走向了世界各地。
而恰恰伴随着这个时候,很多日本企业也开始由于国内利润太低,进行出海。这些出海的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时,必然希望雇佣熟悉海外政治、经济、文化的日本人,因为最终企业的基因还是日本的。所以大量留学的日本学生找到了就业机会,成为了今天很多日本企业的中高管,甚至最高层。
所以在日本经济衰退的30年当中,作为个体来说,出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企业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今天中国企业为什么都在纷纷出海,因为国内利润太低了。所以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出海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选择,既然不得不面对,就应该认真对待。
而“轻”是在日本经济衰退30年当中,所有创业者找到的新的机会。这个“轻”首先就是劳务关系的“轻”。由于日本这种终身制的超大型企业,以前的文化太重了,导致在日本经济衰退30年当中,企业没有办法支撑这么高成本的人力资源。那怎么办呢?
很多劳务中介就出来了,很多日本的年轻人和后来的中年人,他们在工作时,真正的劳务关系从属是劳务中介,劳务中介会把他们派遣到A、B、C等等这样的公司,而他们的社保、税收等,全部都是由劳务中介来处理。所以很多企业家、很多创业者靠做劳务中介就挣得盆满钵满。今天这个模式依然适用于中国的很多创新者。
这个“轻”不光体现在人力资源上,还体现在可轻量化的一切,比如说办公资源、办公场地。从桌椅到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所有电子化的设备,企业都开始进行轻量化的运营,开始租赁。所以大量租赁办公设备的企业,最后成为了今天日本知名的企业,甚至是连锁加盟。我觉得这一条依然适合很多中国的创业者。
而从个人消费端的角度来说,也凸显出一个“轻”字。由于经济衰退,大家都开始节衣缩食,开始精打细算。所以很多跟轻量化有关的家具、生活用品的品牌就突然出现。其实7-Eleven、无印良品这些品牌都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它们主打的就是便宜,而且质量还比较高。
所以在那个时候,包括一人食、一人饭店、一人住,所有都是为一个人打造的东西就出现了。电饭煲、炒菜锅、餐具还有其他的生活用品,全都是为一个人打造的。这种一个人又极简轻奢的生活方式,其实成就了很多日本知名的企业和日本很多的中小微创业者。所以在我看来,这依然适合今天的中国。
而“精”其实是跟“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轻量化了,所以很多行业变得非常精细化。以前的日本,其实追求的是产业链的全覆盖,一个企业会把上下游所有的产业链都包括在它的集团公司里。
而恰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采用了全球分工的模式,即企业只负责最高利润和最核心技术的那部分,剩下的所有东西进行全球产业链覆盖,由其采购。这既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实也成就了美国今天很多上万亿规模的企业。
但是我们再看,像东芝、松下等等这些日本知名企业,恰恰是由于他们采用全球精细化分工的方式太晚了,所以导致他们今天总体的衰退。这也是日本在大量著作中对其经济衰退30年总结的教训。
所以目前来看,精细化的分工也是一种轻量化的方式,对吧?这依然适用于我们今天的很多创业者,你的企业其实抓住最核心的利润和最核心的技术就可以了,而其他的部分一定要采用精细化分工的采购方式,这样既成就了一个生态链,同时也让自己没有那么重的负担。
“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的分工其实就是在精细化分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精细化的划分。而在日本那个时候,“分”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情绪价值。那个时候其实还没有“情绪价值”这样的词,更多的是日本由于经济的衰退,导致很多人开始一个人生活。这样的话,不光是生活用品上变成了一人份,他们在自己的娱乐、生活和内在精神上也是愉悦自己,而不去考虑其他人的想法。
所以那个时候的“情绪价值”是什么呢?是动漫,日本的动漫文化在那个时候大爆发,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弹珠机等等,很多相关企业都变成了连锁企业。如果你反观今天的中国,可以看泡泡玛特,它就类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二次元产业。实际上中国的二次元和像这种能够满足一个人情绪陪伴的、与情绪价值相关的产业,未来可见会进行大规模的爆发。
所以我觉得对于很多年轻人,包括创业者来说,未来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其实就在情绪价值领域。因为他们已经把情绪标签化了,把情绪进行了对等的标价。这是一种高度的创新,也是在新的时代下,在物质已经极大发达、至少饿不死,而经济又开始逐渐往回收缩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在这样一个通缩的世界当中活得更精彩、更愉悦。未来情绪类的价值一定是一个大爆发的领域。
所以其实这种分化是必然的,你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结构在逐渐从一个主流变成越来越多像葡萄珠一样的分化,而每一个葡萄珠、每一个社群、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商品。那么其实你不再追求所谓的大人群,说我做什么东西要满足14亿体量,甚至全世界80亿体量,不是的,你只要能满足4000人、4万人这样一个小部落的需求,你就能活得非常好。这是未来所有年轻人和创业者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分化方向。
而最重要的就是“养”。“养”是指在日本经济衰退30年当中,日本最大的产业——养老产业进行了蓬勃的爆发。日本的养老产业跟今天中国的养老产业对比,我们还处于幼儿园阶段。他们的养老产业无论从考证、照护还是其他方面,都做得非常精细化。
今天的中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见过世面、有时间又有财富自由的人在逐渐老去,这部分人的老年生活一定是非常精彩的,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上职高的孩子,一定要认真考虑养老产业。养老产业绝对不仅仅是照顾失能老人,那只是养老产业中非常细微的一部分,还有各种层出不穷的养老院、各种不同模式的养老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
包括我前一段时间见到一对华人夫妇,他们就致力于把中国文化推向日本,夫妇两人都是做音乐的,他们把中国的二胡文化带到了日本的高校和养老院,得到了日本社会的空前欢迎,日本前首相都接待了他们,而且非常喜欢他们的音乐。这既推广了中国文化,又让他们自己生活得非常好。
所以养老银发经济一定是未来一个大爆发的经济领域。我们中国的社会未来一定是两端,一端是养老,一端是情绪价值,也就是年轻人的这种部落文化。这是精细化分工之后,最终走向养老和娱乐的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未来中国的消费是两端非常明显的,一端是银发经济的消费端,一端是青年或者年轻人的消费端。那么中年人是干什么呢?就是把“营养”输送给这两端,所以中年人没有太多的消费能力,但这两端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
在日本经济衰退的过去30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了老年服务行业,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学识创造了自己的企业,生活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也是未来我们中国普通人、很多创业者应该去借鉴的。
所以不是说我们所有人的机会都一定是在经济快速蓬勃发展的时候,恰恰是经济开始回收的时候,可能是打破阶层垄断最关键的时候。但如果你总是被那些高大上的思维所洗脑,那么你就看不到这些机会。众多的日本企业和众多的日本年轻人,恰恰是在过去经济衰退的30年当中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