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第4轮中美经贸谈判原本就不被看好,但真正让气氛骤然紧张的,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台湾议题”。9月13日,美国在台协会(AIT)放出风声,说二战相关文件从未明确台湾的政治地位。这话不只是一句“学术考据”,更像是在谈判前扔进火堆的一把柴,直指中方的底线。
很快,岛内反应传来。不是执政的民进党,而是国民党率先出手。马英九办公室秘书长萧旭岑点名批驳,强调《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早就明确台湾与澎湖要归还中国,所谓“未定论”纯属无稽之谈。这种表态,既是对AIT的直接回击,也让人看出:在岛内,美国的造势并没有得到一致呼应。换句话说,还没等到马德里谈判桌,争论就先在话语场上点燃了。
第二天,也就是9月14日,中美代表团在西班牙首都正式展开新一轮会谈。按照前三轮的经验,加上时差,这场磋商几乎可以确定会拖到深夜。外界清楚,这次清单上摆的不只是贸易问题,还有TikTok的处置、俄罗斯和伊朗石油问题,甚至包括美国最渴求的稀土供应。稀土这个关键词,意味着谈判已不再是单纯的关税讨价还价,而是被捆绑进了战略博弈。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谈判开场之前,美方已经打出一套组合拳。先是拉黑23家中国企业,接着鼓动北约32国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最后在深夜打出“台湾牌”。三连击的顺序安排并非偶然,而是要制造出一个压迫性的背景,逼迫中方在谈判桌上自我收缩。
如果把这些动作放进更长的时间线,就能看出特朗普政府的思路。自关税战打响以来,他们一直试图把东海、南海和台海捆绑在一起,做成一个环形压力带。先在夏威夷拉拢美日澳菲讨论第一岛链部署,又在南海推动所谓的“联合巡航”,美在台协会不断炒作与民进党的合作项目,从太空港到无人机,不断往火堆里添柴。
最近之所以动作频繁,一个关键原因是中国“九三阅兵”带来的震动,让美西方意识到继续单打独斗已难以压制,于是特朗普重新拿起了拜登的“联盟策略”。
把这条线索拉回到马德里,就能理解美方为何在稀土上开出夸张要求。所谓“无限量供应”,实际上就是要把中方的战略性资源当作稳固的后勤保障。而当台海问题被刻意加热,这一诉求更像是被包装成一种安全交换——你在政治主权上退步,我才在经贸问题上松口。价格因此被推高,谈判空间随之变窄。
不过,中方的态度向来明确:政治主权不是谈判筹码。为了表明立场,中方抛出了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用行动提醒特朗普——“卡脖子”老路已经失效,讹诈无法奏效。换句话说,能谈的议题会认真谈,不该碰的底线绝不会让。
问题在于,把台湾当成谈判工具,风险不仅高,而且极易反噬。一旦经贸谈判被安全化绑架,不仅产业链和资本市场要承压,周边军事局势也会跟着紧张。原本可以通过专业条款拆解的问题,被硬生生拉成了输不起的对撞。
因此,马德里的这一轮磋商,本质上是在走两条可能的路径:要么双方把台海与经贸切开,回到互利交换的轨道;要么美国继续筹码化,触动红线,谈判陷入“越谈越僵”的恶性循环。正如文章最后的提醒——东风5C的射程可以覆盖全球,这并非虚张声势,而是告诉美国:谈则大门敞开,打也绝不会退让。
最终,这场谈判的成败,并不取决于某一条条文如何措辞,而在于美方愿不愿意把火苗从桌下移开。台海不是筹码,一旦误判,烧掉的不止是谈判桌,还有本该存在的互利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