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贯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路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4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启动建设。去年9月14日,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江苏,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搭建“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形成“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

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枢纽,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节点,构建“中心+节点”的高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高校技术转移转化网络正加速成型,全链条服务体系正快速建设,区域创新生态正不断优化。

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入“量质齐升”发展阶段,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转化基础较薄弱、转化资源不聚集、转化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更好推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打通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贯通从技术产生到商业化的技术转移链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量”,还需要持续发力。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制度支持。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制定实施支持政策,释放政策的最大激励与保障效应。一是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特区”。依托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确保激励政策和措施落地,提升政策供给集成度,强化政策协同性,以政策为引领,加快技术转移全要素资源集聚,打通制约高校技术转移的卡点堵点,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政策环境。二是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推动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消除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的国有资产减值、流失风险的顾虑。三是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赋予高校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管理制度,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建设,夯实资源保障。一是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物理聚集空间,发挥有组织转化的集聚效应。高校技术转移具有周期长、全链条、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等典型特点,依托产业基础雄厚、需求集中的区域打造物理聚集空间,有利于快速形成集成创新优势,构建校地合作、生态协同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持续提供高水平技术供给。二是增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撑,优化有组织转化的金融供给。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和专项超长期国债等科技金融支持,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有效满足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需求。三是构建全链融通的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建立有组织转化的创新生态。合力打造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工作体系,破题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打造多元功能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全流程生态体系。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强化服务基础。一是建设职能聚焦的转化专业化服务团队,为校企对接提供全流程成果转化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一门式”成果转化服务,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产业创新服务,形成技术转移集成服务能力。二是提升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能力建设。鼓励区域中心参建高校依托优势学科选聘技术转移专员,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不断深化“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人才交流机制,形成技术转移专业化队伍。健全完善高校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审体系。健全完善技术经理人激励制度,对技术经理人按照成果转移转化绩效给予奖励。三是建立技术转移转化“前—中—后”全流程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区域中心分级分类的快速审批机制,构建覆盖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体系。实施“市场化赋能+生态化协作”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通过搭建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池、设立转化服务专项基金等措施,形成激励相容的服务生态。

(作者为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46009文章数 27038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