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您真的想好了?"
李建国看着母亲王桂芳颤抖的手,心情五味杂陈。
68岁的王桂芳坐在清河市公证处的椅子上,面前摆着厚厚一摞房产证和银行存折。
8套自建房,200万存款,这是她大半辈子的心血。
"建国啊,妈年纪大了,这些东西留着也没用。"
王桂芳的声音有些哽咽,"趁着妈还清醒,都给你吧。"
公证员再次确认:"王桂芳女士,您确定要将名下所有财产无偿转让给儿子李建国?"
"确定。"
王桂芳拿起笔,在最后一份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01
王桂芳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看着面前最后一份过户协议,心里五味杂陈。
68岁的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把毕生积蓄都给了儿子。
"妈,您这是干啥呢,又不是生离死别。"李建国看着母亲红了眼眶,有些不自在地说道。
王桂芳深深看了儿子一眼,那眼神里有太多他读不懂的东西。
"建国啊,妈就是想趁着还清醒,把这些事情都办了。"王桂芳擦了擦眼角,"省得以后麻烦。"
张丽在一旁催促:"妈,您就别多想了,建国会好好孝敬您的。公证员还等着呢。"
公证员再次确认各项信息,8套房产,200万存款,全部无偿转让。
王桂芳最后看了一眼那些房产证,那上面每一个地址都承载着她大半生的回忆。
建设路32号,那是她和老伴第一套房子,两人省吃俭用攒了十年才买下。
幸福街18号,是老伴去世前最后住过的地方,他走的那天还说要把院子里的花修剪一下。
文化巷6号,是她最喜欢的一套,因为离菜市场近,买菜方便。
每一套房子都是她用血汗钱一砖一瓦攒出来的,现在却要一次性全部交给儿子。
三个月前的那个下午改变了一切。
那天王桂芳正在院子里浇花,张丽突然登门拜访,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殷勤笑容。
"妈,您看您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多不安全啊。"张丽坐在沙发上,眼睛却在房间里转来转去。
"前几天电视上还播了,独居老人在家出事,好几天才被发现。"
王桂芳手里的水壶停了下来:"我身体还硬朗着呢。"
"那也得防患于未然啊。"张丽话锋一转,"而且您这8套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过户给建国,他年轻有精力,能帮您打理。"
王桂芳一下子就明白了张丽的真实意图,但她什么也没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建国夫妇频繁登门。有时候是张丽一个人来,有时候是夫妻俩一起。
每次都会找各种理由提及房产的事。
"妈,您年纪大了,万一哪天糊涂了,这些财产可就麻烦了。"
"现在过户手续简单,等以后政策变了就难办了。"
"建国是您亲儿子,还能害您不成?"
王桂芳听着这些话,心里苦涩得很。她不是不明白儿媳的小心思,但她有自己的考虑。
最近这段时间,她总是感觉身体不太对劲。夜里经常失眠,食欲也不太好,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感到胸闷。
去年老伴刚走的时候,她以为是伤心过度。可现在都一年多了,这些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她害怕自己真的有什么不测,到时候这些财产会引起麻烦。
王桂芳的邻居老刘是个热心人,看出了她最近的心事。
"桂芳啊,你最近看起来心情不太好,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没事,就是年纪大了,总想些乱七八糟的。"王桂芳不想让人担心。
"你儿子儿媳最近来得挺勤啊。"老刘话里有话。
王桂芳苦笑:"他们想要我把房子过户给建国。"
"这事儿你可得想清楚。"老刘皱着眉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事,老人把财产给了孩子,最后过得不如意的。"
"建国不是那样的人。"王桂芳为儿子辩护,但声音里缺少说服力。
老刘摇摇头,没再多说什么,但那担忧的眼神让王桂芳心里更加忐忑。
晚上回到家,王桂芳坐在客厅里发呆。
这套老房子陪伴了她30年,每一个角落都有回忆。客厅墙上挂着一家三口的合影,那时候建国还是个小孩子,笑得那么天真。
厨房里还有老伴用过的茶壶,虽然已经泛黄,但她舍不得扔。
卧室里的大衣柜是结婚时买的,虽然样式老旧,但质量特别好,用了这么多年还结实着呢。
如果把房子给了建国,她还能在这里住多久?
王桂芳心里很清楚,一旦房产过户,主动权就不在她手里了。
但她更清楚的是,如果自己真的有个三长两短,这些财产迟早都是建国的。与其到时候麻烦,不如现在就办妥当。
最关键的是,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能够更多地陪伴她。
第二天早上,王桂芳主动给李建国打了电话。
"建国,你们说的那个过户的事,我想通了。"
电话那头的李建国明显愣了一下:"妈,您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不过我有个条件。"
"您说。"
"过户以后,我还要继续住在老房子里。"
"那当然了,这本来就是您的家。"李建国满口答应。
王桂芳放下电话,心里既有解脱,也有说不出的失落。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表现得格外孝顺。每天都会过来看望,有时候还会带点王桂芳爱吃的点心。
"妈,您看我给您买的阿胶糕,说是对身体特别好。"
"这个燕窝是张丽托人从南方带回来的,您每天泡一点喝。"
"还有这个按摩椅,放在客厅里,您没事的时候可以按按腰。"
王桂芳看着儿子忙前忙后,心里暖暖的。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建国还是那个孝顺的儿子。
但她不知道的是,李建国回到家就和张丽计算着那8套房子的价值。
"现在清河市的房价涨得厉害,妈那几套房子保守估计也得值个四五百万。"张丽拿着手机搜索房价信息。
"加上200万存款,咱们一下子就有六七百万了。"李建国也兴奋得睡不着觉。
"明天就去办手续,早办早安心。"张丽催促道。
公证处里,王桂芳签完最后一个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李建国拿着房产证,手都有些发抖。这些红本本代表着他下半辈子的保障。
"妈,您放心,这些房子我会好好打理的。"李建国拍着胸脯保证。
"租金收入都给您当生活费,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王桂芳点点头,但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02
从公证处回来的路上,王桂芳坐在李建国的车里,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
这些地方她走了几十年,每一条街道都能闭着眼睛走到头。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有些陌生。
"妈,您是不是累了?要不先回家休息一下?"李建国从后视镜里看到母亲有些疲惫。
"不累,就是心里有点空。"王桂芳如实说道。
张丽在副驾驶座上回过头:"妈,您这是多想了。财产给建国,不还是给咱们自己家嘛。"
王桂芳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车窗外的风景。
回到家后,李建国夫妇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在客厅里坐了下来。
"妈,我和张丽商量了一下,觉得您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确实不太合适。"李建国清了清嗓子。
王桂芳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怎么不合适?"
"您看,这房子三室两厅,您一个人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空间。"张丽接过话头,"而且楼层也高,上下楼梯对您膝盖不好。"
"我住了30年了,习惯了。"王桂芳的语气有些强硬。
"妈,我们不是要赶您走。"李建国连忙解释,"是想给您找个更适合的地方住。"
张丽拿出手机,翻出早就准备好的资料:"您看,这个慈善养老院环境特别好,有专门的护工照顾,一日三餐都不用您操心。"
王桂芳接过手机,看着屏幕上的照片。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我不想去养老院。"王桂芳的态度很坚决。
"妈,您先别急着拒绝。"李建国耐心劝说,"这不是普通的养老院,是慈善性质的,收费不高,服务还特别好。"
"而且那里有很多同龄人,您不会孤单。"张丽补充道。
王桂芳放下手机:"我说了不去就是不去。"
客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李建国和张丽对视了一眼,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那好吧,您先考虑考虑。"李建国站起身,"我们先回去了。"
王桂芳送他们到门口,心里越来越不安。
晚上,王桂芳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翻着那些已经过户的房产证复印件。
虽然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但感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她拿起电话,想给建国打过去,但拨到一半又放下了。能说什么呢?财产已经给出去了,总不能要回来吧。
夜里王桂芳辗转反侧,总是睡不着。
她起身到厨房倒了杯水,站在窗前看着小院里的月光。
老伴在世的时候,两人经常在这个时候坐在院子里聊天。
"老头子,我是不是做错了?"王桂芳对着月亮轻声说道。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夫妇又来了,这次还带着行李箱。
"妈,我们昨天想了想,您一个人在家我们实在不放心。"李建国一进门就说。
"所以我们给您在那个养老院定了个房间,今天就过去看看。"张丽拖着行李箱,"就住几天,您觉得不习惯再回来。"
王桂芳看着他们的架势,心里明白这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我说了不去。"王桂芳的声音有些颤抖。
"妈,您就当是出去旅游几天。"李建国的语气虽然温和,但态度很坚决,"而且这房子我们准备重新装修一下,您住在这里不方便。"
"装修?"王桂芳愣了。
"对,房子有些老了,我们想给您弄得舒适一点。"张丽解释道,"所以您正好去养老院住几天,等装修完了再回来。"
王桂芳这才明白,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根本容不得她反对。
她环顾四周,这个陪伴了她30年的家,可能很快就要面目全非了。
"那...那我收拾点东西。"王桂芳的声音越来越小。
"不用收拾太多,养老院什么都有。"张丽已经开始帮她装行李,"就带点换洗衣服就行。"
王桂芳慢慢走向卧室,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她从衣柜里拿出几件常穿的衣服,又从床头柜里拿出老伴的照片。
看着照片里老伴慈祥的笑容,王桂芳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老头子,我好像真的做错了。"她小声哽咽着。
李建国走进卧室,看到母亲在哭,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妈,您别哭了。就住几天,很快就回来了。"
王桂芳擦了擦眼泪:"建国,你能不能答应妈一件事?"
"您说。"
"以后多回来看看。"
"一定,一定。"李建国连忙点头。
慈善养老院位于清河市郊区,环境确实不错。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看起来很安静。
院长孙主任是个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看起来很和蔼。
"王阿姨,欢迎您来我们这里。"孙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您的房间在二楼,朝南的,阳光特别好。"
王桂芳跟着他们上楼,脚步越来越沉重。
房间确实不错,单人间,有独立卫生间,还有个小阳台。
"妈,您看这里多好,比家里还舒服呢。"张丽故作轻松地说道。
王桂芳坐在床边,看着陌生的环境,心里空落落的。
"建国,你们什么时候来接我?"
"过几天吧,等家里装修得差不多了。"李建国避开了母亲的眼神。
办完入住手续,李建国夫妇就要离开了。
"妈,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李建国在门口说道。
王桂芳站在窗前,看着儿子的车慢慢开远,眼泪又一次模糊了视线。
03
养老院的生活很规律,一日三餐按时供应,各种活动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但王桂芳总是提不起精神,她想家,想那个住了30年的老房子。
隔壁床的李奶奶是个热心人,看出了王桂芳的心事。
"桂芳,你怎么总是愁眉苦脸的?是不是想家了?"李奶奶关心地问道。
"嗯,有点。"王桂芳如实说道。
"刚来都这样,我当初也是。"李奶奶拍拍王桂芳的手,"慢慢就习惯了。"
"你在这里多久了?"
"三年了。"李奶奶叹了口气,"我儿子说是让我来住几天,结果一住就是三年。"
王桂芳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那你儿子不接你回去吗?"
"开始还说过,后来就不提了。"李奶奶的眼中有些落寞,"现在我也想开了,反正房子都给他了,住哪里不是住呢。"
王桂芳听着这话,心里越来越不安。
"你也把房子给儿子了?"
"对啊,两套房子,还有存款,全给了。"李奶奶苦笑,"当时他们说是为了我好,我就信了。"
王桂芳感觉自己的处境和李奶奶如出一辙,心里的恐惧越来越强烈。
第一天晚上,王桂芳给李建国打了电话。
"建国,我想回家。"
"妈,您才去一天,适应适应就好了。"李建国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我不想适应,我就想回自己家。"
"家里正在装修呢,灰尘特别大,您回来对身体不好。"
王桂芳听着儿子的推脱,心里越来越委屈:"那要装修多久?"
"快了,快了。"李建国敷衍道,"您再等等。"
挂了电话,王桂芳在陌生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第二天,王桂芳又给李建国打电话,但这次只响了几声就被挂断了。
她再打,提示忙音。
连续试了几次,都是一样的结果。
王桂芳心里明白,儿子在故意躲避她的电话。
下午的时候,她试着给家里的座机打电话,但一直没人接。
"奶奶,您是不是想家了?"护工小王看出了王桂芳的心事。
小王是个20多岁的姑娘,人很善良,对这里的老人都很照顾。
"是啊,想得厉害。"王桂芳没有隐瞒。
"那您为什么不回去呢?"
"儿子不让回。"王桂芳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里满是苦涩。
小王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还有这种情况。
"那...那总有回去的时候吧?"
"不知道。"王桂芳摇摇头,"他说在装修,但也不知道要装到什么时候。"
小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陪着王桂芳坐了一会儿。
晚上,王桂芳躺在床上,想起了老刘的话。确实有太多老人把财产给了孩子后过得不如意,她以为自己的儿子不会这样,没想到......
第三天上午,王桂芳鼓起勇气,又给李建国打了电话。
这次电话通了,但李建国的态度明显比前两天冷淡了很多。
"妈,我正忙着呢,有什么事吗?"
"我想回家。"王桂芳直接说出了心里话。
"妈,我不是说了吗,家里在装修。"李建国有些不耐烦。
"那你告诉我具体什么时候能装完?"
"这个...这个不好说,装修的事情比较复杂。"李建国支支吾吾。
"建国,你老实告诉妈,是不是不想让我回去了?"王桂芳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久,李建国才开口:"妈,您怎么会这么想?"
"那你给我个准确时间。"
"最快也得一个月。"李建国随口说道。
王桂芳听着这话,心里凉透了。一个月?真的只是装修吗?
挂了电话,王桂芳坐在窗前发呆。
外面阳光明媚,但她的心里却像结了冰一样。
李奶奶走过来坐在她身边:"怎么样,你儿子怎么说?"
"说要装修一个月。"王桂芳声音颤抖。
"装修一个月?"李奶奶摇摇头,"我儿子当初也是这么说的,说装修,结果装了三年还没装完。"
王桂芳听着这话,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桂芳,你别太难过。"李奶奶安慰道,"反正财产都给他们了,咱们也没别的选择。"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王桂芳哽咽着说,"我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给了他,就想着他能多陪陪我,没想到......"
"唉,现在的年轻人哪,都只认钱不认人。"李奶奶叹气,"我们这些老人啊,就是太天真了。"
下午的时候,王桂芳试着给邻居老刘打电话。
"老刘,我是桂芳。"
"桂芳?你怎么了?听起来心情不太好。"老刘关心地问道。
"我现在在养老院。"
"养老院?"老刘吃了一惊,"怎么突然去养老院了?"
王桂芳把这几天的经历简单说了一遍。
老刘听完后沉默了好久:"桂芳,我当初就提醒过你,怎么还是......"
"我也没想到建国会这样。"王桂芳的声音里满是后悔。
"那现在怎么办?"
"不知道,他说家里在装修,一个月后再说。"
老刘在电话里叹了口气:"桂芳,你要有心理准备,这一个月可能会变成很久。"
"我知道。"王桂芳苦笑,"我现在什么都明白了。"
晚上,王桂芳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她想起了和老伴一起度过的那些岁月,想起了建国小时候生病她整夜不眠地照顾,想起了为了给建国娶媳妇她省吃俭用攒钱......
那时候的建国多孝顺啊,每次回家都会给她带好吃的,还会陪她聊天。
可现在呢?财产到手了,人就变了。
王桂芳越想越委屈,眼泪打湿了枕头。
她后悔了,真的后悔了。
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她只能承受这个苦果。
第三天晚上,王桂芳做了一个梦。
梦里老伴回来了,坐在她床边,温和地看着她。
"老头子,我是不是做错了?"梦里的王桂芳问道。
"桂芳,咱们的建国不是坏孩子,他只是被金钱迷了心。"老伴轻抚着她的手。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
"等吧,总有他想明白的那一天。"老伴的声音渐渐远去。
王桂芳从梦中醒来,发现枕头又湿了。
她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既有对儿子的失望,也有对未来的恐惧。
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儿子良心发现的那一天。
但她知道,现在的她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财产给出去了,房子也不属于她了,她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一切。
就这样,王桂芳在养老院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痛苦的三天。
第三天下午,李建国正在母亲的房子里查看装修进度。
他对着空荡荡的客厅满意地点点头,工人们已经把家具都搬走了。
"这下好了,房子空出来,咱们就能重新规划了。"李建国对张丽说道。
"八套房子全部出租,保守估计一个月两万五。"张丽拿着计算器,眼里闪着光。
"一年就是三十万,比我上班赚得多多了。"
李建国也兴奋得合不拢嘴,拿出手机准备联系装修公司。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响起。
来电显示:慈善养老院。
李建国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养老院打电话干什么?
"李先生,您母亲这边有些情况,需要您过来一趟。"
孙主任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切。
"什么情况?她又闹着要回家了?"李建国有些不耐烦。
"不是的,您来了就知道了。"孙主任的语气很奇怪,"她现在很安静,但是...您还是亲自来一趟吧。"
李建国心里有些疑惑,但还是不情愿地往养老院赶。
到了养老院,孙主任的表情看起来很复杂。
"您母亲在办公室里,她说有话要对您说。"
李建国走到办公室门前,透过玻璃看到母亲坐在里面。
他推开门走了进去,看到房间里的景象时,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