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250万?这个数字是不是搞错了?”
张峰看着离职协议上的赔偿金额,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作为一个46岁的技术总监,被突然裁员已经足够意外,但这个远超正常标准的补偿更让他困惑。
“没错,这是公司对你12年贡献的认可。”HR的话听起来很官方,但眼神中闪过的一丝异样让张峰隐隐感到不安。
三天后,当张峰开始清理自己的数字足迹时,他震惊地发现自己竟然在180个工作群里。从技术讨论到项目协调,从部门通知到非正式聊天,这些群就像蛛网一样连接着他12年的职场生涯。
“既然要走,就彻底一点。”张峰做了一个决定,开始逐一退出并拉黑所有群聊。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连锁反应。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家整理个人云盘时的一个意外发现,会彻底颠覆他对过去一年的认知...
有些秘密,比250万的数字更加惊人。
01
周五下午4点,阳光透过杭州办公楼的落地窗洒进来,张峰正在电脑前调试一段代码。作为博远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46岁的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2年,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一步步做到现在的位置。
“张总,HR部门请你去一趟会议室。”秘书小陈敲门进来,表情有些严肃。
张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啥事儿?”
“我也不太清楚,王总监让我通知你的。”
会议室里,HR王总监和另外两个不认识的西装男子已经在等着他。桌上放着一沓文件,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张总,坐吧。”王总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今天找你来,是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沟通。”
张峰坐下,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什么事?”
“公司决定进行业务重组,技术架构需要调整。”王总监清了清嗓子,“经过董事会研究,决定对部分岗位进行优化。很遗憾,你的职位在调整范围内。”
“裁员?”张峰愣了一下,“为啥?”
“这不是针对个人能力的问题,”其中一个西装男子解释道,“是整体战略调整的需要。当然,公司也会给予相应的补偿。”
王总监推过来一份文件:“你看一下补偿方案,包括N+3补偿、股权回购、保密费等多个项目,总计250万。”
250万?张峰看着文件上的数字,有些不敢相信。按照正常标准,他的补偿最多也就几十万,这个数字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个数字...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王总监点点头,“这是公司对你12年贡献的认可。希望你能够理解公司的决定。”
张峰仔细翻看着文件,脑子里有些乱。虽然金额丰厚,但被裁员这件事本身还是让他感到突然和困惑。这12年来,他兢兢业业,技术能力也得到公司认可,为什么会被列入裁员名单?
“我需要考虑一下吗?”
“当然可以,不过希望你尽快决定。如果同意的话,下周一就可以办理相关手续。”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马强匆匆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我听说张总在这里...”马强看到会议室里的场景,脸色顿时变了,“怎么回事?”
“马副总监,你来得正好。”王总监站起身,“张总的事情需要和你交接一下。”
马强听完情况,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这是什么意思?老张在公司这么多年,技术能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怎么能说裁就裁?”
“马副总监,请你理解,这是公司的整体决策。”
“整体决策?”马强的声音提高了几度,“老张带着技术团队做了多少项目,创造了多少价值,你们心里没数吗?”
张峰摆摆手:“算了,小马。既然公司已经决定了,咱就接受吧。”
“老张,你怎么能这样?”马强转向张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你不能就这么算了啊!”
“250万的补偿已经很公道了。”张峰苦笑一下,“我签字吧。”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技术部门。同事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震惊,有人同情,有人羡慕那250万的高额补偿,也有人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也会被裁。
技术部的老员工刘强凑过来问:“张总,真的假的?你要走了?”
“嗯,下周一开始办手续。”张峰收拾着桌上的东西。
“250万?我的天,这得是我工作多少年的工资了。”年轻的程序员小王眼中满是羡慕。
“羡慕什么,”另一个同事摇摇头,“人家在这干了12年,现在46岁了,重新找工作容易吗?”
马强走过来,拍了拍张峰的肩膀:“老张,今晚我请客,咱们好好喝一杯。”
“行。”张峰点点头,心情复杂。
02
下班后,在公司附近的烧烤店里,马强要了一箱啤酒。
“公司太过分了!”马强端起酒杯,“老张,你为公司做了这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你?”
张峰喝了一口酒:“也许是我真的跟不上时代了吧。现在的技术发展这么快,说不定公司确实需要年轻人。”
“扯淡!”马强拍桌子,“你的技术水平我还不了解?公司那些项目,哪个不是你在撑着?”
“算了,事情已经这样了。”张峰摆摆手,“250万也够我生活一段时间了,正好可以休息休息,想想以后做什么。”
马强看着张峰,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你打算怎么办?”
“先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完,然后彻底休息一段时间。”张峰想了想,“这些年一直忙工作,都没时间好好陪家人,正好可以补偿一下。”
“那公司这边呢?你还会和大家保持联系吗?”
“应该不会了吧。”张峰苦笑,“既然选择了离开,就彻底一点。免得大家尴尬。”
马强点点头:“也对。不过老张,咱们的友谊可不能断。这么多年的兄弟了。”
“那是自然。”张峰举起酒杯,“来,为咱们的友谊干杯。”
周一上午,张峰开始正式办理离职手续。HR部门效率很高,各种文件很快就准备妥当。
“张总,这是你的离职清单,”小陈递过来一份表格,“需要你确认一下个人物品和系统权限。”
张峰看着清单,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要清理一下工作群。”
“工作群?”
“对,这些年加的群太多了,我数数...”张峰打开手机微信,开始统计,“我去,180个群!”
从技术讨论群到项目协调群,从部门内部群到跨部门沟通群,从公司通知群到非正式的聊天群,张峰发现自己竟然在180个不同的工作群里。
“这么多年下来,确实积累了不少。”小陈笑了笑。
“看来我得花点时间清理了。”张峰摇摇头,“既然要走,就彻底断干净。”
马强这时走过来:“老张,交接的事情别担心,我来处理。”
“辛苦你了。”张峰感激地看着马强,“这些项目的情况你都了解,交给你我放心。”
“咱俩还客气啥。”马强拍拍张峰的肩膀,“你安心走,这边我顶着。”
03
张峰开始逐一退出工作群。每退出一个群,就像是在告别一段回忆。有些群里,同事们还在正常聊着工作,有些群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
“老张要走了?”有同事在群里问。
“是的,大家多保重。”张峰简单回复了一句,然后点击退出群聊。
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私聊过来:
“张总,真舍不得你走啊。”
“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保持联系!”
但张峰想了想,还是决定拉黑所有工作联系人。他觉得既然选择了离开,就应该彻底一点,免得以后大家都尴尬。
周末,张峰和马强又约了一次酒。
“你真的要把所有人都拉黑?”马强问道。
“嗯,”张峰点点头,“我觉得这样对大家都好。既然公司不要我了,我也别给大家添麻烦。”
“说得对!”马强举起酒杯,“既然公司无情,你也别念旧情。那些群该退的退,该拉黑的拉黑,干净利落!”
“你理解就好。”张峰很感动,“还是你懂我。”
“咱们兄弟这么多年了,我当然懂你。”马强拍着胸脯,“以后你就安心享受生活,公司那边的事情别想了。”
张峰喝着酒,心里涌起一阵暖流。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有马强这样的朋友支持他,真是不容易。
周一上班后,张峰继续他的“退群大业”。技术部的同事们都知道了他的决定,有人理解,有人觉得他做得太绝。
“张总这样做会不会太过了?”有同事私下议论。
“人家拿了250万,当然要和公司撇清关系了。”
“也不能这么说,张总这人一向讲原则。”
但不管外界怎么议论,张峰都坚持着自己的决定。他一个群一个群地退出,每退出一个,就在心里和过去告别一次。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他的这种系统性退群行为,正在公司内部引发一场小规模的震动。
04
周二上午,项目管理部门发现了第一个问题:智能制造项目的某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需要张峰的历史决策记录,但他已经退出了相关的技术群。
“张总的联系方式还能用吗?”项目经理问马强。
“应该可以,我试试。”马强拿起手机,给张峰发了条微信,“老张,智能制造项目那边有个技术问题想咨询你一下。”
但消息发出去后,显示的是一个红色感叹号。
“怎么了?”项目经理问。
“他...他把我也拉黑了。”马强脸上露出一丝尴尬。
很快,更多的问题开始出现。各个部门陆续发现,一些重要的技术协调工作缺少了张峰这个关键环节。平时大家都习惯了在群里向张峰咨询技术问题,现在突然发现他不在群里了,而且联系方式也被拉黑了。
“这下麻烦了。”产品部的经理抱怨道,“很多历史决策只有张总知道详细情况。”
“我来处理吧。”马强主动承担起了协调工作,“张总走之前和我交接过,我尽量帮大家解决。”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马强忙前忙后,帮助各个部门解决因为张峰离职而产生的技术问题。他表现得非常尽职尽责,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还是马副总监靠谱。”
“是啊,关键时刻还得看马强。”
“张总走了也没关系,有马强在。”
听到这些夸奖,马强表面上谦虚地摆摆手,心里却暗暗得意。
05
张峰的退群行为产生的影响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到了周三,公司内部开始出现明显的混乱。
上午10点,CEO林总的办公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紧急会议。
“现在什么情况?”林总皱着眉头问。
“张峰离职后,我们发现很多技术决策链都断了。”技术副总赵强汇报道,“他把所有工作群都退了,联系方式也拉黑了。”
“250万的补偿不够吗?他还想怎样?”人事总监有些不解。
“不是钱的问题,”赵强摇摇头,“据说他觉得既然被裁了,就要彻底断绝关系。”
林总沉思了一会儿:“这个张峰,做事还真是绝。马上给我他的手机号,我亲自联系他。”
与此同时,在家里的张峰正在享受久违的悠闲时光。他泡了一壶茶,坐在阳台上看书。这是12年来第一次在工作日的上午如此放松。
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你好,我是博远科技的林总。”
张峰愣了一下:“林总?你怎么...”
“张总,是这样的,我想和你谈谈。”林总的语气很客气,“你看方便的话,咱们见个面?”
“林总,如果是工作的事情,我觉得没必要了。我已经不是公司员工了。”
“我知道,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希望你能帮忙处理一下。当然,我们可以给你顾问费。”
张峰想了想:“什么事?”
“电话里说不清楚,咱们见面谈吧。明天下午怎么样?”
“林总,我很感谢你的重视,但是我已经决定彻底休息一段时间了。”张峰的语气很坚决,“既然选择了结束,就要干净彻底。”
林总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张总,公司愿意提供年薪500万的首席技术顾问职位,你只需要...”
“林总,谢谢你的好意,但我真的不考虑了。”张峰打断了他,“再见。”
挂了电话,张峰长出一口气。500万年薪确实很诱人,但他已经想清楚了,既然要走,就要走得彻底。
当天晚上,马强又约张峰出来喝酒。
“听说林总亲自给你打电话了?”马强问道。
“你怎么知道?”
“公司都传遍了。”马强摇摇头,“500万年薪啊,老张,你确定不考虑?”
“不考虑。”张峰的态度很坚决,“我现在只想好好休息。”
“对!”马强举起酒杯,“有骨气!什么500万,不就是想让你回去当牛做马吗?”
“还是你理解我。”张峰很感动。
“那是当然。”马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你这样的人才,公司不要是他们的损失。”
公司里,张峰拒绝CEO邀请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同事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张总真有骨气,500万都不动心。”
“也是,被裁了还要你回去,这不是打脸吗?”
“不过这样下去,公司确实会有麻烦。”
确实,张峰的“彻底告别”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作为技术总监,他掌握着太多的关键信息和决策记录。现在这些信息突然断档,让很多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管理层开始频繁开会讨论“张峰离职的负面影响”。
“我们低估了他的影响力。”赵强在会议上说,“很多重要决策都只有他知道详细情况。”
“那就让马强顶上去。”孙华建议道,“他是副总监,而且和张峰关系不错,应该了解情况。”
“马强确实表现不错,”林总点点头,“这几天他帮忙解决了不少问题。”
会议室里,孙华暗暗松了一口气。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而在家里的张峰,还在享受着他以为的自由时光。他开始学习新的技能,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这12年来,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轻松。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
离职后的第二周,张峰开始整理家里的物品。12年的职场生涯积累了太多东西,他决定来一次彻底的大清理。
“这些旧文件都可以扔了。”张峰翻着一堆打印资料,“还有这些...咦,这个硬盘是什么时候的?”
他找到一个旧的移动硬盘,好奇地插到电脑上。里面是一些工作文档的备份,还有自动同步的聊天记录。
“微信记录也备份了?”张峰点开聊天记录文件夹,“看看以前都聊了些什么。”
他随意翻看着备份记录,大部分都是日常的工作交流。突然,一条消息让他愣住了。
06
时间显示是去年6月15日,智能制造项目群里,显示是“张峰”发的一条技术建议:
“建议采用A方案进行算法优化,B方案存在安全隐患。”
但张峰清楚地记得,去年6月15日那天,他根本没有参与过这个讨论。当时他正在北京出差,参加一个技术大会。
“奇怪,我什么时候发的这条消息?”
张峰继续翻看,越看越心惊。在聊天记录里,有大量显示是“他”发出的消息,但他对这些消息完全没有印象。
“这是怎么回事?”
他开始系统地检查这些异常消息,发现了更多令人困惑的细节:
时间跨度:这些奇怪的消息时间跨度长达1年多,从去年3月一直到上个月。
内容性质:这些消息涉及重要的技术决策、项目方向调整,甚至还有一些人事建议。
语言风格:仔细对比后,张峰发现这些消息的语言风格和他平时的表达习惯有微妙的差异。
最令人震惊的是,其中有几条消息的发送时间,他确定自己不在公司,甚至不在上海。
去年6月15日,他在北京出差;去年8月3日,他在杭州总部开会;去年10月20日,他在家休病假...但这些消息都显示是从上海的公司发出的。
“这不可能啊。”张峰感到一阵恶寒,“有人在冒充我?”
他继续深入检查,发现了更多诡异的细节。这些“假消息”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很多都被公司采纳了。更可怕的是,其中有几个决策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比如去年7月的一条消息,“张峰”建议修改核心算法的某个参数。这个建议后来被采纳,但导致了系统性能下降,花了两个月才修复。
“我从来没有提过这样的建议!”张峰越想越害怕。
如果有人一直在冒充他发送技术建议,而且这些建议有些是错误的,那他岂不是成了替罪羊?
“不对,一定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张峰试图冷静下来,“也许是系统故障,或者记忆出了问题。”
但无论怎么回想,他都无法想起发送过这些消息的场景。那些错误的建议,更是与他的技术理念完全相悖。
张峰感到一阵眩晕。如果真的有人冒充他长达一年多,而且同事们从来没有发现异常,这意味着什么?
“我得找人问问。”张峰拿起手机,想要联系公司的同事,但马上想起来,他已经把所有人都拉黑了。
这时,他想到了马强。虽然把马强也拉黑了,但他们是这么多年的朋友,总该有办法联系上。
张峰找到马强的个人手机号,拨了过去。
“老张?你怎么...”马强的声音听起来很惊讶。
“小马,我有个紧急的事情想问你。”
“什么事?你先把我从黑名单里拉出来,微信上说。”
“好的,等我一下。”
张峰重新添加了马强的微信,然后约他见面。
一个小时后,在一家咖啡厅里,张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马强。
“你说什么?”马强的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有人冒充你发消息?这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但这些聊天记录确实存在。”张峰拿出手机,给马强看那些异常消息。
马强仔细看了几条,眉头紧皱:“这确实很奇怪。会不会是系统故障?”
“我也希望是系统故障,但是...”张峰指着其中一条消息,“你看这条,去年6月15日发的,但那天我明明在北京。”
马强看了看,沉思了片刻:“老张,你仔细想想,你工作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什么意思?”
“我是说,你工作起来特别专注,有时候叫你都听不见。会不会是你在极度专注的时候发的这些消息,但是太累了,事后不记得了?”
张峰愣了一下:“你这么一说...”
“我以前就发现,你工作起来像变了个人似的。”马强继续说道,“特别是那些重要决策,你总是能做出很准确的判断,但事后问你,你有时候也不记得具体是怎么想的。”
张峰开始回想自己的工作状态。确实,在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时候,他会进入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有时候几个小时过去了,他都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你记得去年那次通宵达旦做技术方案吗?”马强提醒道,“第二天你完全不记得凌晨2点我们的对话内容。”
“有这事吗?”
“当然有。还有那次,你在会议室坐了一下午,出来后问我'我刚才做了什么'。我当时还开玩笑,说你有'工作模式'和'生活模式'呢。”
张峰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马强说的这些事情,他确实有一些印象,但不是很清晰。
“会不会真的是我发的,但是忘记了?”张峰开始怀疑自己。
“很有可能。”马强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些资料,“你看,网上说高强度工作确实会影响记忆。”
张峰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也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那些错误的决策呢?”张峰还是有些疑虑。
“人无完人嘛。”马强摆摆手,“再说,那些决策当时看起来都是合理的,只是后来的情况变化了。”
“你说得对。”张峰开始释然,“也许真的是我自己的问题。”
“老张,你别太担心了。”马强表现得很关心,“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要不你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我帮你继续调查这件事?”
“也好。”张峰点点头,“麻烦你了。”
“咱俩还客气啥。”马强拍拍张峰的肩膀,“你就安心养身体,这件事交给我。”
07
告别马强后,张峰回到家里,心情复杂。马强的解释听起来很合理,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安。
他重新打开那些聊天记录,一条一条地仔细研究。但越看越觉得马强说得有道理。也许真的是自己在极度专注的状态下发的这些消息,只是事后不记得了。
“算了,别想了。”张峰关闭了电脑,“既然已经离职了,这些事情也就过去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坐在另一家咖啡厅里的马强,此时正在给孙华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