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等不适症状。近日,中医师齐岩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秋季干燥症与环境湿度降低、人体代谢调整有关,并从中医角度给出了专业的防燥建议。
齐岩医生指出,在中医理论中,秋气与燥邪相通,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肺为娇脏,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燥邪侵袭,首先犯肺,导致肺阴受损,津液输布失常,从而引发一系列干燥表现。"齐岩医生耐心地解释道。
针对秋燥问题,齐岩医生推荐了药食同源的梨。"梨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润燥、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说是秋季的'天然加湿器'。"说到这里,齐岩医生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中医药食同源理念的自信。
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和症状,齐岩医生给出了详细的食疗方案:
对于口干咽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者,她推荐冰糖炖雪梨这一经典方子。具体做法是:雪梨洗净,从上1/3处切开,去核,放入冰糖、川贝母粉,盖上"梨盖",隔水蒸30分钟至软烂。每日1次,连汤带肉食用。
针对皮肤干燥、鼻干目涩、阴虚明显者,齐岩医生建议食用雪梨银耳羹。将雪梨切块,与泡发的银耳、百合一起加水慢炖1小时,最后加入少许枸杞。这道甜品可以经常服用,滋阴润燥效果显著。
对于需要便捷养生的人群,齐岩医生推出了梨藕汁:鲜梨1个、鲜藕1节,分别洗净去皮,切块后榨汁,即榨即饮,适合日常补水饮用。
在采访过程中,齐岩医生始终保持着医者特有的严谨和仁心。她特别提醒:"梨性偏凉,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过多,建议熟用或与生姜、红枣同煮以平衡寒性。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食用量,尤其是煮制加糖的梨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针对有些人反映"吃一两次梨感觉变化不大"的问题,齐岩医生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津液的恢复与滋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久旱的土地,不是一场小雨就能润透,需要绵绵细雨持续滋润。"她建议连续食用2-4周,才能逐步改善人体津液不足的状态。
最后,齐岩医生郑重提醒:食疗不能替代医学调理!若出现严重干燥症状,如持续眼干、口干、关节痛或伴随全身性表现,务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调理。
齐岩医生以其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仁爱的医者情怀,为秋季养生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建议,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调理身体,安然度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