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我,退休回家陪伴父母后才明白:不能事事共情,否则会崩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天刚蒙蒙亮,楼下就传来父亲的哀求:“不要摔东西!你听我说!”

我冲下楼,只见母亲气呼呼地坐着,地上是摔碎的茶杯。

“你爸连茶都泡不好!”她埋怨道。

退休回家陪伴父母,本以为是温暖晚年,没想到却陷入日复一日的争吵。

半年时间,我瘦了十斤,皱纹深了,心也更累了。

直到那晚,父亲轻声对我说:“你太在意了。老人的话,听听就过去,别事事共情……”



01

天刚蒙蒙亮,我就被楼下的吵闹声惊醒。

"不要摔东西!你听我说!"父亲的声音透着焦急。

我叹了口气,从床上爬起来。

退休后回到老家陪伴父母本是善举,却没想到每天都面临这样的争吵。

走下楼,只见母亲正气呼呼地坐在沙发上,父亲一脸无奈地看着地上摔碎的茶杯。

"又怎么了?"我问道。

"你妈又嫌我茶泡得不好喝。"父亲揉着额头说。

"那是你茶叶放多了!苦得要死,我喝一口差点吐出来!"母亲插嘴道。

"好了好了,我重新泡。"我说着弯腰收拾碎片。

自从半年前我退休,回到老家陪伴78岁的父亲和75岁的母亲,生活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收拾完碎片,我泡了新茶端给母亲。

她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这还差不多。"

"退休了就该享享清福,整天这么急躁干嘛?"我试图缓和气氛。

"哼,我才不急躁,是你爸什么都做不好!"母亲不依不饶。

父亲坐在一旁,眼神黯淡。

他曾是工厂的技术骨干,如今却被母亲嫌弃"什么都做不好"。

吃早饭时,又是一场战争。

"这粥太稀了!"母亲嫌弃道。

"昨天你说太稠了不好消化。"父亲小声反驳。

"我什么时候说过?你别胡说八道!"

我赶紧打圆场:"妈,今天天气不错,一会儿我陪您去公园散步吧。"

母亲眼睛一亮:"好啊,正好去看看王阿姨,她儿子前天送了盆兰花给她,听说可漂亮了。"

送父母出门后,我躲在卫生间里给妹妹陈梅打电话。

"姐,你又被他们折腾了?"电话那头,妹妹的声音充满同情。

"我快撑不住了,"我声音哽咽,"妈的脾气越来越大,爸又太忍让,我每天都像个和事佬。"

"要不,咱们考虑请个保姆?"妹妹建议道。

"试过了,上个月请的阿姨才待了三天就跑了,说妈太难伺候。"我无奈的说。

"那送养老院?"妹妹接着建议。

"妈坚决不去,说是儿女嫌弃她。"我更无奈了。

挂了电话,我望着镜子中憔悴的自己。

才回来半年,我就瘦了近十斤,眼角的皱纹也深了不少。

从浴室出来,发现父亲站在客厅发呆。

"爸,怎么了?"

"没事,"他勉强笑了笑,"就是想起以前的事。"

"什么事?"

"你妈年轻时不是这样的,"父亲眼里泛着泪光,"那时候她多温柔啊,知道我加班回来累了,总会煮碗面等我。"

我拍拍父亲的肩膀:"人老了,总会变的。"

"是啊,变了..."父亲的声音轻如蚊蚋。

晚上,当我帮母亲洗脚时,她突然问:"陈静,你觉得我是不是很难相处?"

我一愣:"妈,您怎么这么问?"

"我看你爸整天愁眉苦脸的,你又常躲着我打电话。是不是我太凶了?"

我不知如何作答。若说不是,那是假话;若说是,又怕伤她自尊。

"妈,您只是太关心生活细节了。"我委婉地说。

"我这不是为你们好吗?"她叹了口气,"一辈子操劳,就盼着你们过得好,如今自己却成了负担。"

这一刻,我心如刀绞。



02

周日一早,妹妹陈梅一家来探望。

她的儿子小宇刚上大学,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

"外婆,我给您带了您喜欢的桂花糕。"小宇笑着递上礼物。

母亲接过来,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好孩子,知道疼外婆。"

午饭时,母亲却又开始了挑剔:"这鱼怎么这么老?一点都不新鲜。"

"妈,这是我一大早去市场特意挑的。"我解释道。

"你这人就是不会挑,看看这鱼眼睛都浑浊了,肯定不新鲜!"

我正要辩解,妹妹在桌下踢了我一脚,示意我别说话。

"妈,您尝尝这个青菜,我放了您爱吃的蒜末。"妹妹转移话题。

饭后,母亲拉着小宇聊天,父亲在阳台看报纸,我和妹妹则在厨房洗碗。

"姐,你就别跟妈较真了,"妹妹低声说,"她年纪大了,脾气肯定比以前大。"

"我知道,可天天这样,谁受得了?"我苦笑,"有时候我甚至希望自己能聋一会儿。"

"你得想开点,妈这辈子不容易。年轻时为了家庭放弃工作,中年时为了我们的学费累出一身病,现在老了,总得让她发发牢骚。"

我默然。妹妹说得没错,可为什么这些道理我都懂,却依然感到窒息?

晚上送走妹妹一家,我在书房整理照片。

翻到一张三十年前的全家福,那时父母正值壮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看什么呢?"父亲推门进来。

我指着照片:"爸,那时候您和妈感情多好啊。"

父亲坐下来,轻抚照片:"人老了,就像旧房子,结构松动了,什么声音都会响。你妈啊,不是故意凶我们,她只是怕被忽视,怕自己没用了。"

"可我真的很累,"我忍不住坦白,"每天都要猜她的心思,稍有不顺就引发争吵。"

"静儿,你是个好女儿,"父亲拍拍我的手,"但你太在意了。有时候,老人的话就像放屁,听听就过去了,何必都往心里去?"

我愕然。一向温和的父亲竟说出这样直白的话。

"我和你妈相处五十年,早就摸透了,"父亲继续道,"她骂人时,我就当听戏,左耳进右耳出。你非要事事共情,迟早把自己逼疯。"

深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父亲的话像一把钥匙,似乎打开了某扇门。

我一直以为自己足够理解父母,足够包容他们的脾气。

可实际上,我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情绪去回应他们,结果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凌晨两点,我被楼下的响动惊醒。下楼一看,母亲正在厨房翻找什么。

"妈,这么晚了,您找什么呢?"

"我饿了,想找点吃的。"母亲答道。

"冰箱里有水果,我去拿。"

"不用!我自己能行!"她粗暴地推开我。

我强忍怒火:"妈,您别这样,我只是想帮忙。"

"帮忙?帮倒忙还差不多!你总是这样,看不起我这个老太婆,觉得我什么都做不好!"

荒谬的指责让我再也控制不住:"妈!我什么时候看不起您了?我放弃城里的生活回来陪您,每天忍受您的挑剔和指责,到头来却被说成这样?"

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母亲站在那里,眼中闪过一丝受伤。

"妈,我不是那个意思..."

"不用解释,我知道我是个麻烦,"她转身离开,"你们都嫌我烦。"

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我心如刀绞,又一次陷入了内疚的漩涡。



03

第二天清晨,我带了母亲最爱的豆浆和油条上楼,想向她道歉。

敲了半天门,没人应答。我心里一紧,赶紧用备用钥匙开门。

母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妈!您怎么了?"我惊慌失措。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她虚弱地说。

我立刻给社区医生打电话。医生来后检查说是血压波动,开了药就走了。

"妈,对不起,昨晚我不该那样说话。"我愧疚地坐在床边。

母亲摆摆手:"我知道我脾气不好,常惹你们生气。"

"不是的,妈,是我太敏感了。"

"陈静啊,"母亲突然拉住我的手,"你知道我为什么总发脾气吗?"

我摇摇头。

"我怕啊,"她眼中泛起泪光,"怕自己突然就不在了,来不及告诉你们我的想法。你爸那人太闷,我说什么他都点头,我气啊,就冲他发火。"

这番坦白让我心头一震。原来母亲的暴躁背后,是对生命流逝的恐惧。

"妈,您别想那么多,好好吃药,保重身体。"

"我知道,"她擦擦眼泪,"只是看到同龄人一个个走了,心里害怕。上个月,张婶不还好好的吗?一觉睡去就没了。"

当天下午,父亲提议带母亲去公园散步。看着他们手挽手离去的背影,我第一次没有跟上去,而是坐在院子里发呆。

邻居王大妈路过,好奇地问:"陈行长,怎么一个人坐这儿?"

退休前,镇上的人都喊我陈行长。

"没事,休息一下。"我勉强笑笑。

"我看你这半年瘦了不少,"王大妈关切地说,"照顾老人不容易啊。"

"还行吧,就是有时候..."我欲言又止。

"我明白,"王大妈坐下来,"我婆婆在世时,我也是整天提心吊胆的。后来想通了,老人家就像孩子,说的话别太当真。"

"可我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我叹气道,"他们养我那么大,我连他们的话都听不进去,算什么孝顺?"

王大妈笑了:"孝顺不是把自己逼疯,而是让老人安心。你天天愁眉苦脸的,老人看了能开心吗?"

我若有所思。

晚上,母亲情绪好多了,还主动提出要包饺子。我和父亲都很惊喜。

"妈,我来和面。"我说。

"行,你爸包饺子,我来煮。"母亲难得地安排得井井有条。

饭桌上,气氛融洽。父亲甚至讲了个笑话,逗得母亲咯咯笑。

"对了,明天李医生要来给妈检查身体,"我提醒道,"上次他说妈的血压有点高。"

母亲脸色立刻变了:"又是李医生?上次他说我要少吃盐,害得我吃了一周淡饭,难吃死了!"

"妈,医生是为您好。"

"好什么好!我活了七十多年,什么没经历过?还用他教我怎么活?"

我深吸一口气,想起父亲和王大妈的话,强迫自己不要代入母亲的情绪。

"行,那明天我打电话取消。"我平静地说。

母亲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我会这么轻易放弃:"...真取消?"

"是啊,您不想看,那就不看呗。"我继续吃饭。

"你...你就这么不关心我的健康?"母亲竟有些委屈。

我放下筷子,看着她:"妈,我当然关心您。但您不想看医生,我强求什么呢?您是成年人,有权利做自己的决定。"

父亲在桌下轻轻踢了我一脚,冲我挤挤眼。

"那...那还是看吧,"母亲嘟囔道,"反正也是你们的一片心意。"

晚上临睡前,父亲悄悄来到我房间:"今天处理得不错。"

"您说得对,有些事不能太较真。"我笑道。

"慢慢来,你会找到和她的相处方式的。"父亲拍拍我的肩膀。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全部投入到父母的需求中,而是在关爱他们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心情。

我仿佛看到了一线曙光。



04

转眼间,回家陪伴父母已经一年了。

我渐渐学会了与他们相处的技巧,不再事事较真,学会在父母发脾气时保持距离。

这天早上,母亲突然宣布要去看望她的姐姐——我的大姨。

我却当场愣住,震惊不已的看着母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