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5北京文化(000802)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首场专业沙龙,在海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与会嘉宾共同见证海淀率先实现“百模规模”,并继续围绕AI赋能数字内容生产的创新模式、变革路径、挑战和机遇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本次沙龙以“文化智造: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为核心议题,活动伊始,百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行业翘楚参观2025亚洲数字艺术展,展览呈现来自6国18位艺术家的近30件多元形态数字艺术作品,为现场带来沉浸式体验。
随后,众人共同见证海淀率先实现“百模规模”。据了解,在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下,海淀区率先建立全国首个大模型生态服务站,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截至本次沙龙举办,海淀区备案大模型总数已达105款,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二,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百模规模”的地市级区域;不仅孕育了豆包、文心一言、ChatGLM等通用头部大模型,还孵化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体“通通”、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等多项重大成果。
沙龙现场展示了“AI赋能智慧海淀‘百模绽放’新画卷”,向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献礼,为“AI重塑数字内容生产”的深度探讨开启了序幕。
沙龙上半场以《AI驱动内容生产变革》为主题,AIGC数字艺术家、AINext联合创始人郭致聪指出,可被算法复制的内容生产会被AI替代,但源自独特生命体验的顶级创意不会,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才是未来艺术创作的核心竞争力;在沙龙下半场《人工智能与创意转化》议题讨论中,自由量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TO姜涛认为AI有助于实现创意平权,激发更广泛群体参与文艺创作。当红齐天集团联合创始人马子涵提出,A世代与Z世代消费者已成为渴求参与的“共创者”,需通过个性化叙事提升沉浸体验。
本次专业沙龙是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设置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核心方向,围绕网络文化创新发展等六大议题深入研讨,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凝聚智慧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编辑/刘忠禹?
本文来自和讯财经,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和讯财经”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