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十五岁,对一个男人来说,像是一道无形的山脊。翻过去,或许是另一片开阔地,但更多的人,是在这山脊上被一阵风吹得摇摇欲坠。陈竞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快要站不稳的人。
他每天挤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闻着车厢里混杂着包子和香水的气味,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城市灯火,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这趟列车,被固定在轨道上,轰隆隆地往前冲,却不知道终点站的风景究竟是什么模样。他以为稳定就是一切,直到那扇熟悉又陌生的会议室大门在他面前关上。
01
周五的下午,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会议室的长桌上切割出几道明晃晃的光斑。空气里有种不寻常的安静,连中央空调的出风声都显得格外清晰。陈竞坐在桌子的一侧,对面是事业部的负责人高世明,高总,以及人力资源的李经理。
高总那张平时总是挂着和煦笑容的脸,今天显得有些僵硬。他十指交叉放在桌上,清了清嗓子,目光却飘忽地落在陈竞身后的墙壁上。“阿竞啊,”他开口了,声音比平时低沉,“最近公司业务压力大,集团要求我们对组织架构进行一些……优化。”
陈竞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他是个搞技术的,对这些云山雾罩的词汇天生反感。“优化”这个词,他听得太多了,往往意味着有人要离开。他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看着高总,等着下文。
“方舟项目组呢,需要减员增效,更聚焦核心业务。”高总的话说得很慢,像是在斟酌每一个字。“经过事业部和你上级领导的综合评估,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李经理在这时候递过来一个文件夹,推到陈竞面前。“陈竞,这是公司给出的方案。考虑到你多年的贡献,我们会在法定的基础上,给予额外的补偿。”
陈竞的大脑有那么几秒钟是空白的。他像一个被人从背后猛推了一把的游泳者,瞬间呛了水,满心都是冰冷的惊愕。他为“方舟”项目付出了整整三年的心血,从一行行代码开始,搭建起整个项目的骨架。项目进度一直领先于计划,客户的反馈也都是赞不绝口。他想不通,为什么被“优化”掉的人会是自己。
“高总,”陈竞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我的绩效,连续三年都是A。上个季度的项目评审会,您还当众表扬过我。能告诉我,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吗?”
高总避开了他的视线,端起手边的茶杯呷了一口,说出了一句让陈竞彻底心寒的话:“你的管理风格,跟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太相符。我们需要更有……活力的领导者。”
“活力?”陈竞在心里冷笑。他想到了自己的副手徐洋,那个三十岁的海归,名校毕业,技术上马马虎虎,但做PPT和向上汇报的能力却是一流。徐洋每天在高总面前“高总长、高总短”地叫着,鞍前马后,那大概就是所谓的“活力”吧。
愤怒的潮水退去后,是极度的失望和一种被掏空的疲惫。陈竞知道,再争辩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是一个体面的人,不想在最后撕破脸,闹得大家都不好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争取到应得的,甚至更多的东西。
他没有去看那份N+1的赔偿方案,而是将身体靠在椅背上,目光直视着高总,一字一句地说道:“高总,我在启明科技干了八年,方舟项目我跟了三年。这个项目的底层架构、核心算法、包括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团队申请下来的三项技术专利,主要贡献人都是我。这些东西,都记录在公司的系统里。”
他顿了顿,语气不带一丝感情,继续说:“项目的核心数据库,以及下一阶段开发环境的所有安全密钥和最高权限,目前都还在我手里。交接工作,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如果交接不顺利,这个价值上亿的项目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您比我清楚。”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高总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与身旁的李经理交换了一个难以察uc的眼神。他们原以为,一个老实巴交的技术总监,会拿着补偿协议,安安静静地走人。他们没有料到,这只平日里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老黄牛”,会在最后关头,亮出自己最锋利的角。
李经理赶紧出来打圆场:“陈竞,你别误会,公司绝对认可你的贡献。关于补偿,我们还可以再谈。你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
陈竞心里有了底。他平静地报出了一个数字,一个综合了项目奖金、专利奖励和特殊贡献补偿的数字。五十万。这个数字让高总和李经理的脸色都变了。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拉锯,高总最终还是点了头。五十万,换一个价值数亿的项目的平稳过渡,这笔账,他算得清楚。
签完字,交出工牌,陈竞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位。昔日里那些称兄道弟、午饭时总要凑在一起的同事们,此刻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着他。有的人假装在忙,头也不抬;有的人远远地投来一个同情的眼神,然后迅速移开;还有几个关系不错的,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低声说一句“竞哥,常联系”,声音里却透着一股疏远。
陈-竞的目光扫过办公室,最终落在了不远处的徐洋身上。徐洋正和几个下属谈笑风生,他似乎察觉到了陈竞的注视,转过头来,嘴角勾起一抹几乎无法察觉的微笑。那一刻,陈竞什么都明白了。这不是一场意外,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清洗”。
他默默地将桌上的东西一件件装进纸箱。那盆养了三年的绿萝,叶子绿油油的,他没带走。那个印着女儿笑脸的马克杯,他用纸巾仔细包好,放进了箱子最里面。
抱着沉甸甸的纸箱,陈竞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奋斗了八年的地方。窗外的夕阳,将他的影子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得很长很长,显得格外孤单。
02
推开家门,一股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五岁的女儿悠悠像一只小蝴蝶一样飞奔过来,抱住他的大腿,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回来啦!”妻子林微系着围裙从厨房里探出头,笑着说:“就等你了,快去洗手,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
这一刻,陈竞感觉自己像一个从战场上逃回来的士兵,家是他唯一的避难所。他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个笑容,把纸箱放在玄关,然后抱起女儿,在她肉嘟嘟的脸蛋上亲了一口。“今天公司发了笔项目奖金,爸爸请你们吃大餐。”他撒了一个谎。
饭桌上,女儿叽叽喳喳地讲着幼儿园里的趣事,林微不时地往他碗里夹菜。看着妻女毫无忧虑的笑脸,陈竞的心里五味杂陈。嘴里的红烧肉,肥而不腻,是他最熟悉的味道,此刻却感觉有些难以下咽。房贷、车贷、女儿的钢琴课、双方父母的养老……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那五十万赔偿金,听起来不少,但在这个一线城市里,又能支撑多久呢?
夜深了,女儿已经睡熟。陈竞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毫无睡意。身旁的林微轻轻地翻了个身,黑暗中,她的声音很轻:“有心事?今天在公司不顺利吗?”
陈竞沉默了很久,最终还是坐了起来。他把今天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包括那五十万的赔偿金。他做好了准备,迎接妻子的震惊、焦虑,甚至是指责。
林微听完后,也沉默了。她只是起身,从背后轻轻地抱住了陈竞。她的下巴抵在他的肩膀上,温热的气息拂过他的脖颈。“没事,”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异常坚定,“被裁了就被裁了吧。这些年你太累了,每天加班到深夜,周末也在开会。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
妻子的理解和温柔,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陈竞心中那道紧锁的闸门。他紧绷了一下午的神经,在这一刻彻底垮了。一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在妻子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无声地流泪。他没有哭出声,只是肩膀在不停地耸动。那些委屈、不甘、愤怒和对未来的恐惧,都融化在了这无声的泪水里。
凌晨两点,陈竞坐在书房里,点亮了手机屏幕。微信的图标上,挂着一个刺眼的红色数字。他点开,各种工作群的消息还在不停地闪烁。有人在讨论技术问题,有人在分享行业资讯,仿佛他的离开,对这个庞大的机器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几个前同事发来了私信,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一些“太突然了”、“以后有什么打算”之类的客套话。陈竞甚至能想象出他们一边打着这些字,一边在和别人八卦自己被裁内幕的模样。他感到一阵生理性的厌恶。这些靠着利益和工作关系维系起来的所谓“好友”,在今天下午,已经用他们的冷漠和躲闪,证明了这份关系的脆弱。
他突然想做点什么,来告别这狼狈不堪的一天,告别这八年的职场生涯。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清空。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告别仪式。他先是点开了那个最核心的“方舟项目群”,在里面发了最后一条信息:“各位,江湖再见。”然后,他按下了“删除并退出”。紧接着,是事业部大群、技术中心群、兴趣小组群……上百个群聊,在他手指的滑动和点击下,一个个地消失了。
做完这一切,他感觉心里清净了不少。然后,他点开了联系人列表。高世明、徐洋、李经理……那些他曾经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人,那些他曾经以为很重要的人,他一个一个地,按下了“删除联系人”的按钮。每删除一个,都像是在斩断一根捆绑着自己的无形锁链。
他删掉了所有的“同事”、“合作方”、“供应商”,只留下了家人和几个从学生时代就认识的、真正的朋友。当联系人列表变得前所未有的干净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做完这一切,陈竞按下了关机键。手机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夹杂着一丝空虚。他知道,他清空的不仅仅是微信,更是他过去八年的人生。他主动切断了与那个世界的最后一点联系。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带来什么,他只是单纯地不想再看到、再听到任何与“启明科技”有关的人和事。他想给自己放一个真正的假。
03
第二天是周六。没有了清晨六点半的闹钟,陈竞一觉睡到了自然醒。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他睁开眼,有一瞬间的恍惚,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这是几年来,他从未有过的奢侈体验。
他没有开机的打算。那个承载了他所有工作和社交的黑色方块,此刻正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像一块普通的石头。他想享受这难得的、完全属于自己的“失联”时光。
他给妻子和女儿做了顿丰盛的早餐。看着她们吃得心满意足的模样,陈竞觉得心里某个空落落的角落,被填满了一些。上午,他带着女儿去了家附近的公园。他陪着悠悠滑滑梯、荡秋千,给她讲故事,把她举得高高的,听她咯咯地笑。女儿的笑声,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让他暂时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他努力地扮演着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享受着这“偷来”的一天。他知道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他心中始终有一丝隐隐的不安,但他强迫自己不去想。至少今天,他想为家人,也为自己,活在当下。
与此同时,在几十公里外的启明科技办公楼里,气氛却完全不同。
周六的一大早,新上任的“方舟”项目负责人徐洋,就带着自己的核心团队来到了公司。他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高总给了他明确的指令:必须在下周一之前,全面接管“方舟”项目,并准备好一份漂亮的阶段性成果报告,向最重要的客户“星辉资本”进行汇报。
徐洋对此信心满满。他觉得陈竞那一套已经过时了,他要用自己从国外学来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理念,让“方舟”项目焕然一新。他坐在了原本属于陈竞的位置上,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他的“宏图大业”。
很快,他和他的团队就发现了不对劲。他们试图访问项目的核心数据库,系统提示“权限不足”。他们想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环境,却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加密协议挡在了门外。整个“方舟”项目,像一个被锁在透明保险柜里的珍宝,他们看得见,却摸不着。
徐洋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尝试了所有他知道的后台密码和通用方法,均以失败告终。他手下的几个技术骨干,也围着电脑抓耳挠腮,束手无策。
“这……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小声问。
徐洋的脸色很难看。他心里清楚,这一定是陈竞搞的鬼。这绝对是陈竞在整个系统架构里留下的“后门”,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解开的“技术锁”。这个发现让徐洋感到一阵屈辱和愤怒。他原以为自己可以轻松取代陈竞,现在看来,他还是太小看那个不声不响的老实人了。
这个“技术锁”并非是陈竞为了报复而设置的恶意程序。恰恰相反,这是他在设计之初,为了防止项目代码被外部黑客攻击,或是被内部人员误操作而导致灾难性后果,而设计的一套最高级别的安全机制。按照正常的流程,这套机制的权限,应该在一次非常正式和严谨的交接仪式中,完成授权转移。但现在,由于陈竞被“闪电”般地裁掉,这个最重要的流程,被所有人彻底遗忘了。
项目彻底陷入了停滞。下周一就要向大金主汇报,现在连系统都进不去,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
徐洋不敢再耽搁,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硬着头皮走进了高总的办公室。他把情况向高总做了汇报。
高总起初还没当回事,他皱着眉头说:“一个技术锁而已,你们这么多人,就解不开?陈竞能做到的,你们为什么做不到?”
“高总,这个加密协议……我们从没见过。它和陈竞的个人数字签名是绑定的。没有他,谁也进不去。”徐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
高总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亲自到技术区看了一圈,看着屏幕上那一串串红色的“权限验证失败”的提示,他的脸也白了。他立刻对身旁的李经理和徐洋吼道:“还愣着干什么!马上联系陈竞!无论用什么办法,花多少钱,必须让他在周一之前,把这个问题给我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