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2年守国,14年守家,他用26载光阴诠释“好人”

0
分享至

黄善古的人生,是一场持续了26年的默默坚守。2025年8月,当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名单公布,这位来自广东韶关翁源县的普通退役军人,悄然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他没有显赫的身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好人”。


2025年1月,黄善古获得“广东好人”荣誉。

与黄善古连线的那天,他刚刚结束午饭。视频中的他,面容清瘦,眼神温和。对于获得“中国好人”的荣誉,他说:“这是我的战友、我的家人以及很多人的功劳,它不仅仅属于我。”

南疆烽火铸忠魂

1981年,20岁的黄善古揣着母亲给的一块水石和一包红薯干到了广西边陲的军营。“水石是母亲怕我水土不服,让我将它放在水源头,就不会有事了。”他哽咽道。沉甸甸的不只是石头,还有母亲爱子的拳拳之心。

在军队里,黄善古参与了多次抵御外敌的自卫反击战。每每上战场前,按照惯例都要给家人留下一封书信。面对是否会害怕的疑问,黄善古说:“上了战场什么都想不起来,也来不及觉得害怕了,就是往前冲。”


黄善古在军营中获得的奖章、证书。

黄善古未曾深思,这封“遗书”对于父母意味着什么,直到1984年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回来后,他收到了父亲一封仅有三行字的家书:“儿,英雄出险道,险道出英雄。”

这封信,他珍藏至今,也成为他一生中最柔软的记忆。“父亲既希望我成为英雄,又盼我平安回来。我觉得很对不起他,那封遗书,我不该写得那么急就寄出去。”视频那端,他低头哽咽,泪水无声滑落。

军营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赠予了他一批生死与共的兄弟。1988年,他因出色表现立下二等功,获得了200元奖金。对当时月津贴只有十几元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然而黄善古几乎没有犹豫,就将奖金分成了四份:120元交给炊事班,给全连加菜改善伙食;40元寄给家中困难的战友;40元寄回老家孝敬父母。

这个决定让许多战友感到惊讶,但他却说:“在战场上,大家都是生死与共的兄弟。有的战友牺牲了,有的战友家里困难,我能帮一点是一点。”

这个无私的举动凝聚了整个连队,形成了一种相互关照、团结向上的氛围。“之后我们年年都拿先进连队的。”黄善古骄傲地说。

孝老爱亲显担当

战场的硝烟尚未散尽,另一场战斗已悄然来临。1993年,女儿黄柳被确诊为特发性心肌扩张症,一种极为罕见的心脏病。医生说,她可能活不过三岁。曾经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侦察兵,第一次在医院的抽血室感到了无力。


黄善古一家合照。

“两个大人都抱不住一个小孩?”护士的责备像针一样扎进他心里。“我不是抱不住,是心里软了,手也使不上劲。”那一刻,他意识到,有些敌人,看不见摸不着,却比真枪实弹更令人窒息。

为了攒钱给女儿治病,黄善古离开了热爱的军营,远赴新疆打工。四千公里的距离,没有阻隔他对家庭的牵挂。那时通讯不便,但他仍坚持每天给家里打电话,每周给家里写信。

“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家里好不好、女儿是不是还平安才能安心。”黄善古从不与家人诉说自己的苦与累,只有新疆的晚风听过。第二天,他又继续扛起工具,走向工地。他自己知道,每一滴汗水,都是为女儿争取活下去的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柳分别在 1996 年、1997 年各做一次大手术后完全康复。黄善古家庭也为此“千金散尽女返来”。

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

2010年,黄善古的岳母不幸确诊帕金森症,逐渐失去自理能力。他没有犹豫,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悉心守护在她的身旁。2017年,他的母亲又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从此,黄善古每天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不仅按时为母亲喂药喂饭,还坚持为她洗脚按摩。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他每天都会为她讲一个故事,用“一日一故事”的方式转移她的注意力,温暖她最后的时光。这样日复一日,他精心陪护了120天,直到母亲安详离世。

刚刚送别母亲,同一年内,岳父又因第三次中风瘫痪在床。面对接连的考验,黄善古再次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他不辞辛苦地为岳父清理身体、喂饭喂药,定时翻身按摩,耐心清洗褥疮,这样无微不至的照料持续了整整三年半,直至岳父平静地离开人世。

与此同时,黄善古自己的父亲还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离不开他的日常照顾。尽管已经年届六十,他自己也步入老年,却从未推脱过身为儿子的责任。

2022年,家庭重担再次加重——二弟媳被确诊乳腺癌,无法继续照顾她十岁的孩子。尽管家中已有高龄老父需要照料,黄善古仍毫不犹豫地将侄子接到自己家中,视如己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

生活艰难,但他从未被压垮。和当时上战场一样,他没有时间去想是不是害怕,是不是不公。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枪向前冲。

家风传承育新人

军营的磨砺与生活的磨难让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执着,近乎苛刻。儿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要做50个俯卧撑;儿女大学期间的生活费,都要靠自己打工赚取。

子女曾对此不解,直到后来都在城市站稳脚跟。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儿子终于说出:“好在您没当官,没给我们纳凉,让我们自己走得坚实。”那一刻,黄善古破天荒地向孩子道了歉,为他曾经的严厉。但也正是这种教育,让儿女都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


黄善古的儿子黄越。

女儿黄柳在工作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儿子黄越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们说,父亲没给他们很多的物质财富,却给了他们最宝贵的精神力量。


黄善古的女儿黄柳。

站在“中国好人”的领奖台上,黄善古的目光却仿佛穿越了人群。“与长眠南疆的战友相比,我是幸运的。”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老家建一个荣誉室,将军功章和奖牌陈列出来。“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6年,黄善古用行动默默书写着“好人”的含义——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平凡生活中的深情与责任。他是一位真正的守护者,守护着家庭,守护着记忆,也守护着这个时代最朴素的价值观。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72779文章数 35847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