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淮北市杜集区城管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秉持“群众在哪里,城市管理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通过打造城管工作站示范点,以点带面,让城市管理真正融入社区“毛细血管”,推动城市管理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突出便民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通过党员阵地“亮身份”。将城管岗亭作为治理载体,设置36个“城管进社区”指示牌,公示队员信息,各中队长向社区报到、亮明身份,接受监督,推动党建融入治理一线。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备空调、微波炉、充电设备等设施,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依托工作站开展“执法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咨询台、宣传册、流动车等形式,向商户、居民普及法规,以普法促守法,提升文明意识。依托“城管驿站”,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13名代表担任监督员,对城管工作进行社会评价,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以“群众说了算”倒逼工作提质,推动治理更透明、更接地气。
突出执法为民,解决群众烦心事。城管工作站进驻前,社区内占道经营、乱堆杂物、违规停车、私搭乱建等问题较突出,影响通行和居住环境。居民发现违规问题后,需通过物业、街道等多环节反馈,流程较长,部分问题处理不及时或反复出现。城管与社区、物业的联动较少,对社区内“小微违规”(如楼道堆物、违规装修)的管控存在空白。城管工作站进驻后,通过一系列整治,辖区面貌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针对噪音扰民、油烟污染等易引发邻里纠纷的问题,通过日常巡查与及时介入,提前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升级,维护社区稳定,投诉举报较同时期明显降低。
突出重心下沉,拉近群众距离感。选派专职队员常驻社区,避免“候鸟式”执法,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赋予城管工作站协调权,联动物业、环卫等本地资源,减少跨部门沟通成本,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利用二维码、智慧平台等工具,压缩问题上报与处置流程,运用AI技术识别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通过智能提醒与快速响应,实现“智能预警—快速响应—闭环处置”,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聚焦“牛皮癣”、噪音扰民等群众“有感”问题,鼓励居民随时反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用“小切口”治理服务“大民生”,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与力度。(赵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