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年轻时总想着往前冲,追名逐利、为家奔波,把日子过得像上紧的发条。
可到了老年才明白,世间最难得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不慌不忙地过日子。
安自己的身,顺自己的意,才是晚年最舒心的活法。
脚步慢一点,日子才稳一点
白居易晚年写“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可后来他在洛阳筑草堂,晨起看露、午后听蝉,慢慢悠悠地品一盏茶,反倒活出了“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的自在。
老年的时光,本就不该再追赶别人的脚步。
年轻时为了生计,我们习惯了步履匆匆,吃饭囫囵吞枣,走路风风火火,连看风景都要赶在下一个行程前。
可年岁渐长,身体不再允许我们透支,心也该跟着慢下来。
慢,不是偷懒,是给身体喘息的机会,也是给生活留白的智慧。
晚年的脚步慢一点,日子才能走得稳一点,才能看清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生活简一点,心里才轻一点
苏轼被贬黄州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把日子过成了“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模样:
少了官场的繁杂,多了耕田种菜的简单;少了应酬的喧闹,多了读书赏月的清净。
人到老年,最该学苏轼这份“减”的智慧。
其实晚年的生活,该删的就删,该减的就减。
旧衣服穿不着就捐出去,旧物件用不上就清理掉,让家变得敞亮;
无关紧要的群聊就退出,没必要的应酬就拒绝,让时间只属于自己。
生活简单了,心里的负担才会轻;心里轻了,日子才能过得松快。
就像古人说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简单的生活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跟自己和解,日子才顺一点
王阳明晚年讲“心外无物”,说到底,就是跟自己和解: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放下过去的执念。
人这一辈子,谁没受过委屈、犯过错误?可如果到了老年还揪着不放,苦的只能是自己。
到了这个年纪该明白,我们不是超人,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也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好。
曾经没抓住的机会,不必再遗憾,那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曾经受过的伤害,不必再记恨,放下了才是放过自己;
身体上的小毛病,不必太焦虑,好好调理,平常心对待就好。
跟自己和解,不是妥协,是懂得与自己相处。
接受自己的平凡,才会发现平凡日子里的甜;
放下过去的执念,才能拥抱眼前的安。
就像季羡林先生说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跟自己和解了,日子才会顺着心意走,才会活得坦然又自在。
人到老年,不必再跟岁月较劲,也不必再跟别人攀比。
放缓脚步,才能感受生活的温度;简化生活,才能卸下心里的包袱;与己和解,才能顺随自己的心意。
安自己的身,是让身体舒服,不折腾、不勉强;
顺自己的意,是让心里自在,不纠结、不将就。
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守着这份安稳,把晚年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急不慌,不忧不扰,活得踏实,过得舒心。
你看那些晒着太阳的老人,手里摇着蒲扇,眼里带着笑意,多好啊。
其实我们想要的晚年,不是多么富有,而是能这样安安稳稳、顺顺利利地,过好每一天。你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