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之时,什么才是构成美好生活的核心要素?
9月14日,国内首个超万人级、跨学科、前瞻性的“美好生活队列研究”首期成果,在京正式发布,为解码国民幸福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科学洞察。
此项研究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携手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起,经过一年时间,研究人员收集到来自安利公司大健康社群从业者的、上万份有效样本,并进行了基础性、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美好生活队列的初步研究揭示:良好社会关系是美好生活重要维度。现代化进程中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织发展,人际关系联接的样态正在被重塑,正深刻影响着美好生活的创建。以“兴趣交友、以健康为伴、以美好共情”的社群,基于兴趣爱好、健康生活和情感链接,已成为促进公众实现美好生活的新型社会支持网络。长期参与活动社群的人群,在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社交收获、个人成长、创业技能等方面均显示出更强优势。
8城、万人、上千项指标,首次深度解码幸福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工作核心,提升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中心任务与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物质条件的日益充裕,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趋丰富和多元。
今年6月,央视发布《美好生活大调查》年度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健康状况”已取代“收入水平”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同时,“家庭关系” “婚姻情感”“社会交往”等指标的影响力均显著上涨,而“兴趣爱好”正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进一步解开人民美好生活的密码,促进美好生活建设成为重要课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对美好生活的科学内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实现路径等展开深入研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教授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善宽教授指出,美好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状态,包括了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和个人成就感等等的完美地融合,科学定义和度量美好生活需要开展长期、多维度的队列研究。
在此背景下, “美好生活队列研究”于2023年正式启动。研究先后深入上海、杭州、西安、广州、福州、成都、沈阳、北京等8大代表性城市,吸引了超万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团队从膳食习惯到肝功能、血常规等生理指标,从日常运动、睡眠模式,到深层的内心幸福感,外部的社会联结与融入等1300多个关键指标切入,共同构成了首份属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多维数据库”。
朱善宽总结,队列研究这一宝贵数据库,将为探寻不同因素对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提炼总结一套可量化、可解读、易推广的实施路径和手段, 绘制独属于中国居民的美好生活的发展路线图。
从衣食无忧到全面幸福,社群成为美好生活的关键场域
从“乡土社会”的熟人礼治,到“单位社会”的工厂大院,再到如今“城镇社会”的职住分离,中国社会的人居环境经历了数次重要变迁。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许颖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许颖指出:在上述变迁过程中,人际关系逐渐疏离、群体认同日趋减弱,社会联结机制出现断裂,社会出现“原子化”趋势。与此同时,虽然物质生活更加丰盈,但身体亚健康、心理压力大、亲情淡薄,以及社交断链等诸多问题成为公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碍。
安利(中国)市场部及研发中心副总裁陈佳
安利(中国)市场部及研发中心副总裁陈佳介绍,作为美好生活队列研究的样本,安利旗下20万营销人员,创建和运营了数十万个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围绕长跑、骑行、读书、体重管理、亚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成长等丰富主题。在社群主理人带领下,大家一起学习健康知识、分享健康理念,践行健康生活习惯;在积极和谐的社群氛围中,互相陪伴、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实现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活力生活、良好关系、财务保障、个人成长、社会价值、绿色和谐等多元美好生活价值。
张许颖介绍美好生活队列研究首期成果时称,社群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社群干预对于公众全面健康、生活状态、创业就业和个人成长都起到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美好生活队列研究
社群环境助力全面健康状况持续向好。相较于普通大众,社群成员在身体状况改善、生活技能提升、幸福感获得及社交关系拓展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优势。其中,高频、长期参与社群尤为关键:每周参加3~5次或以上、持续参加三年以上的社群成员,全面健康情况明显更高。
美好生活队列研究
参与兴趣爱好社群的人群,展现出更加积极、活力、和谐、松弛的状态。他们当中91.8%感受到快乐舒畅、90.8%感到平静放松、90.1%感到活力充沛、84.8%感到生活有趣,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公众人群中有超过40%的人面临心理压力或情绪困扰。
社群还为不同人群提供了轻创业舞台。71.5%的年轻人利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开启社群创业,实现了增长阅历、拓宽圈子;65.4%的宝妈通过社群创业发挥自身优势,不仅链接社会,还兼顾家人陪伴与健康;71.3%的中年人通过社群创业开启人生第二曲线,达成工作与生活平衡,成功度过中年职业危机;78.2%的银龄群体通过社群创业实现老有所为,改善身心健康。
长期处于社群生态中的人群,在个人成长中实现更强的人生价值感和意义感,具体表现为热爱分享(77.75%)、肯于付出(76.04%)、收获信任(78.72%)、价值实现(75.53%)、持续学习(83.81%)。同时,参与社群时间越长、频率越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人生价值感也会更高。
从个案到群像,研究数据背后的鲜活人生
美好生活队列研究成果,在无数个体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费昀,一位43岁的营养师,也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曾是武汉大学的硕士高才生,在上市公司经历了15年“996”高压职场的磨练。通过育儿社群和服装社群,她分享育儿心得和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实现了事业与生活的平衡,还帮助众多焦虑的妈妈们在交流中重获平静。“当我帮助他人找到健康与幸福,那种价值远不是完成KPI或看到银行存款可以比拟的。”费昀说。
与费昀类似,曾任职互联网大厂的邢伟也因健康问题选择转换人生赛道,并将互联网产品思维融入社群管理运营,不仅改善了家人和伙伴们的健康,还获得了时间和精神上的自由。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中心主任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就业是支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新就业形态能让从业者拥有更多与人和社会链接的形式,以及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
“社群能让大家重构社会网络,重新认识自我,重新理解社会。”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表示,如费昀、邢伟这样的社群主理人们,从兴趣出发,开心工作,感受自我发展和自我效能,传递利他属性。
美好生活队列研究首期成果揭示:基于兴趣爱好的社群,正成为链接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纽带,让人们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彼此支持、相互赋能,有效纾解情绪压力,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增进社会融入、社交关系和创业就业。随着美好生活队列研究的不断深入,社群的价值将得到更加科学地挖掘和总结。作为灵活多样、积极向上的社会支持网络,社群将帮助更多人实现多维人生价值,抵达更美好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