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戎装虽解 初心不改:第五届云南退役军人创业大赛选手奋斗风采

0
分享至

在第五届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决赛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多位本届赛事的优秀选手代表。他们中有坚守边防的钢铁战士,有扎根田野的新农人,也有历经商海沉浮的行业先锋。虽然战场不同,但他们用同样的军人本色,在创业路上书写着各自的精彩篇章。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退役军人从军营到商海的不凡故事……

从边防战士到网红创业者,台球梦想与家国情怀

在西藏日喀则的边防线上,他曾持枪巡逻,守护国家安全;在互联网世界中,他以“仙人”之名凭借幽默风趣的台球短视频收获千万粉丝。他是退役军人陈江涛,一位从边防战士转型为创业者的90后青年。

2012年,陈江涛毅然选择参军,主动要求前往最艰苦的西藏日喀则边防部队服役。“那里是印度边境,我在的是边防营。”他回忆道,“巡逻时我们会遇到印度士兵,还有狼等野生动物,每次巡逻都是真枪实弹,随时可能遇到危险。”

在部队的两年时间里,这位年轻的战士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也培养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部队给我们的培养,让我们对每一件事情的执行力比较强,上级下达的命令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


陈江涛和他的合作伙伴 供图

2014年退役后,陈江涛开始了创业之路。然而,初次创业就遭遇重创——被高中同学骗走了父亲给的40多万元创业资金。“那时候很难过,不仅因为钱被骗了,更因为骗我的是关系特别好的同学。”

面对挫折,这位退役军人没有放弃。他用一年时间拼命工作,将40万元全部赚回还给父亲。“那一年的目标不是挣多少钱,就是要把我爸给我做生意被骗的钱全部挣回来。”

2019年,陈江涛偶然拍摄的一条短视频在网络上爆火,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其实,他的演艺天赋早有端倪:高中时参加五四汇演,部队春节联欢会上自编自演的小品曾包揽前三名。

如今,他创立的“仙人台球”品牌已在全国开设150家门店,其中70%在云南,其余分布在贵州、四川、广东、江苏等地,解决了6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300多名退役军人。


仙人台球举办2025年战略研讨会 供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江涛的公司对退役军人实行特殊照顾政策:“同样的岗位,退役军人薪资要比别人高200元。”作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的理事,他经常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等活动。

对此,陈江涛表示,当过兵的人就是为我们所有人站过岗。关爱军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对于未来,陈江涛目标明确:在2026年底前做到全国台球连锁第一。“既然我能够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应该更努力地去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丁点力量。”

从边防哨所到创业舞台,从保家卫国到服务社会,陈江涛用行动诠释着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从部队到田野,退役不改奋斗本色

作为一名年轻的退役军人与农业创业者,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飞带领企业以“双绑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实现企业稳健成长,更显著带动农户增收,走出了一条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扎实之路。

李云飞出生于山东寿光,在云南长大,后赴福建服役。在部队期间,他曾荣立三等功,获东部战区表彰。虽然符合提干条件,但出于对农业的热爱和承接家业的责任,他选择退役返乡,投身于农业二次创业。

他从父亲手里接手的农业企业已有12年历史。近年来,企业从传统种植转向科技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新推出“双绑合作模式”,有效整合农户资源,实现企业、村集体与农民多方共赢。


李云飞(左一)荣获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赛道一等

所谓“双绑模式”,是通过“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投入品、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大机制,将分散农户纳入标准化生产体系。企业依托院士工作站、高校研究院等科研资源提供全流程指导;集中采购降低农资成本;打造“鲁巅蔬菜”“耘飞黄瓜”“耘飞番茄”品牌提升溢价能力;掌控销售渠道,避免中间环节盘剥。

“我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而是与村集体签约,由村组织管理农户,企业专注技术和市场。”李云飞说。这一机制既发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也避免企业陷入个体农户管理的困境。

令人瞩目的是该模式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弥渡县大荒地村参与项目的农户中,最高一户年纯收入达35万元,户均分红27万元。企业还从利润中提取3%分配给村集体,用于村民社保、爱心食堂、关怀基金等公益用途。“村集体有了收入,基层治理更有力,村风村貌也明显提升。”李云飞介绍。

目前,“双绑模式”已在大理、楚雄、保山、临沧、德宏、迪庆等地推广,覆盖十多种蔬菜种类,2023年企业营业额达1.8亿元。李云飞透露,下一步企业将打造精品农产品直采平台,对接全国市场,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强化市场话语权。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李云飞深知战友返乡创业的不易。目前,他正与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推进专属于退役军人的农业创业园项目,提供资金、技术、品牌、销售全链支持,助力战友快速转型新农人。“这件事很有意义,见到乡亲们日子变好,村子越来越美,比什么都值得。”李云飞说。

李云飞的故事,是新时代退役军人投身农业农村、助力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军民融合、创业富民的实际行动,也看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希望与未来。

从战场到商海,千万元挫折与重生

在普洱市,有一位特殊的咖啡品牌创始人。他曾在枪林弹雨中保家卫国,也曾在商海浮沉中亏掉全部身家。他是李洪方,赛纳咖啡的创始人,一位参加过两山战役的退役老兵。


李洪方(前排左二)和战友在战场上 供图

1981年入伍,1986年退役,李洪方在部队期间参加了两山战役。即使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他也没有停止学习,靠着自学掌握了英语,这为他日后进入咖啡行业奠定了基础。

2004年,李洪方在普洱创立了赛纳咖啡。经过20年发展,公司已在中国咖啡主产区普洱建立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个鲜果脱皮加工厂、一个咖啡脱壳厂、一个咖啡焙炒厂和足够的仓储设施,年生产能力设计为25000吨。

赛纳咖啡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业务,将中国阿拉比卡咖啡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将世界其他国家的咖啡进口到中国,年交易量在10000吨左右。公司还拓展了咖啡机械贸易,将其他国家生产的咖啡机械进口到中国市场销售,同时将中国制造的咖啡机械出口到其他咖啡生产国,并提供零配件等相关服务。

2015年,因一次市场判断失误,李洪方一次性亏损了1000多万元,这几乎是他全部的身家。“要是一般人的话,可能就彻底一蹶不振了。”李洪方回忆道。但正是在部队培养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支撑下,李洪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认真分析教训,努力经营,最终让企业重新站起来。

李洪方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产值达3000多万元,纳税108万余元,带动就业13人。下一步,他计划重点突破营销领域,让赛纳咖啡的产品进入更多家庭,实现经营突围。


李洪方(前排右一)和他的同事。供图

参加本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李洪方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宣传品牌,同时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学习新的营销知识,特别是线上平台的运营和新技术应用。

从战场到商海,从亏损千万到重振旗鼓,李洪方的创业故事印证了“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他的经历不仅展现了退役军人的坚韧不拔,也为正在创业路上的战友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要初心不改,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大赛将至,期待展现退役军人风采

云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决赛将于本月24日至26日在丽江举办。这场赛事不仅是一次创业项目的比拼,更是一次退役军人奋斗精神的集中展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宝贵品质,也看到了他们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共同期待选手们在决赛中的精彩表现,也祝愿所有退役军人在创业道路上再创辉煌!(昆明信息港 记者徐毅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昆明信息港 incentive-icons
昆明信息港
昆明信息港官方账号
40004文章数 136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