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蒋介石逝世,毛主席得知,只说了哪三个字,新中国后两人有何交集

0
分享至



1975年4月,中南海里依旧宁静,毛主席正沉浸在繁忙国事中,忽然听闻蒋介石逝世的消息,沉默良久后,只是缓缓地吐出三个字。

毛主席说了哪三个字?当年两人多次交手,有过哪些交集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是否还在暗中争斗,里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如果您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在这次会议上,年轻的毛主席作为共产党湖南省代表参加,在会上连续发言,言辞间充满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那时的蒋介石虽也在会场,但只是国民党内,初露锋芒的年轻将领,身处位置并不重要。

两人第一次见面,不过点头简单寒暄,谁也没料到,这两位当时普通的参会者,日后竟会深刻地影响中国的命运走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凭借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一批优秀军官,打造了自己的班底。

后来在多次东征中,他大败军阀势力,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

此时的毛主席,作为代理宣传部部长,对蒋介石的军事才能也颇为欣赏,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仅两个月后,局势突变让人措手不及。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国民党高层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而蒋介石为了争夺最高领导权,一手策划中山舰事件,大肆抓捕、驱赶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



毛主席看到蒋介石为达个人目的,不顾革命事业的做法,心中不禁充满愤怒与失望。

这次事件,让毛主席认清蒋介石的独裁本质和野心,也让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次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彻底撕破了伪装,国共关系彻底破裂,而毛主席带领我党人员发动武装起义,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此之后,两人和两党因信仰、理念的不同,以及代表的人民利益差异,陷入了长达近二十年的搏杀。



尽管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御外敌,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心思始终未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妄图独吞胜利果实,连修三封书信,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当时很多人都明白,这是蒋介石的阴谋,是一场鸿门宴,可毛主席为了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不顾个人安危前往重庆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国民党方面步步紧逼,而共产党为了和平大局,做出了多方退让,最终签署了“双十协定”。



但令人失望的是,没多久蒋介石就罔顾民意,悍然撕毁协议,挑起内战。

在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自认为装备精良和有美国支持,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仅仅三年多时间,几百万大军就一败涂地。

历史在1949年驶向分野,蒋介石在祖坟前长跪不起,抓起一把黄土贴身收藏,临行前他下令炸毁宁波灵桥,却特意叮嘱蒋母墓不得损毁。

他自认舍不得母亲,担心再无相见之日,更害怕自己曾试图,挖掘毛家祖坟的恶行遭报复,担心自家祖坟会被破坏。



但远在西柏坡的毛主席下令,保护好蒋氏故宅与祖坟,因此当解放军进驻溪口时,蒋家老宅的雕花门窗完好无损,灶台里的炭灰尚有微温。

蒋介石没想到,南京解放后,毛主席没有破坏蒋家陵墓,还派人专门保护和多次维修。

只是蒋介石虽然败逃,并未就此放弃反攻的念头,因此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自以为看到了机会,满心期待美国能帮助他。

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志愿军仅用几个月,就把美军赶回三八线,实在是出人意料。



这让蒋介石既震惊又窃喜,既震惊于志愿军的强大,也为自己多年受美国气出了一口恶气,但同时他也明白,自己的想法估计难以实现了。

但美军在仁川登陆后,美国大使带来的条件,让他如坠冰窟,要他承认“两个中国”,换取第七舰队协防。

深夜的士林官邸里,蒋介石反复踱步,最终将茶杯摔得粉碎,不同意这个条件,而这让美方代表拂袖而去,却意外成为两岸关系的破冰信号。

毛主席虽然对外敌态度坚决,予以狠狠打击,但仍有很深的同胞之情,希望能通过和谈解决两岸问题。



得知蒋介石拒绝美军,毛主席深知蒋家陵园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于是亲笔写了一封信,委托章士钊先生,赴香港辗转交给蒋介石。

信里的内容简短,却,让蒋介石沉默良久,不禁连声长叹,从那之后,蒋介石也开始逐渐释放善意的信号。

1957年4月,蒋介石派宋宜山,以探望战俘宋希濂的名义回大陆,并且打探中共的情况。

周总理亲自接见宋宜山,表达了和平意愿,初步达成了几点共识,起了很好的沟通作用。



然而当时处于特殊时期,蒋介石心中顾虑重重,思量后没有进行下一步动作,此次沟通只能不了了之。

后来的岁月里,为了祖国和平统一,涌现出许多四处奔走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多次会晤蒋经国,就和谈一事进行磋商,达成共识后,又面见蒋介石,详细介绍中共方面提出的条件。

从政权、军事到民生,中共都给出了极大的让步,但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蒋介石始终没下定决心。



金门炮战中的默契更为惊心动魄,那是1958年秋,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然要求,让蒋军撤出金马,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蒋介石面对镜头,竟然再次说中华领土绝不可分割,而北京的中南海里,毛主席对着地图露出赞许神色,随即调整炮击方案:

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在这隆隆炮声中,国共两党用特殊方式,联手挫败了分裂阴谋。

1965年仲夏,作家曹聚仁怀揣毛主席手书的《临江仙》飞抵对岸。“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的词句,令蒋介石眼眶湿润。



在阳明山别墅密谈中,双方拟定六项条件,只是当曹聚仁带着协议返京时,大陆进入特殊时期,这场即将成行的和谈戛然而止。

到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当他好奇地询问,毛主席如何称呼蒋介石时,毛主席哈哈大笑,周总理笑着代答,彼此互相称作匪,经常互相对骂。

毛主席接着表示,我们同蒋介石的交情,比美国可长得多。后来这番话传到蒋介石耳中,他思考了很久。

1973年香港启德机场,九十二岁的章士钊拄着拐杖踏上故土,这位受毛主席委托的秘密使者,在弥留之际仍向北京发出电报,此事三个月可成。



可惜天不假年,老人在七月溘然长逝,而病榻上的蒋介石听闻消息,望着北方久久不语。

也是在这一年,一直致力于促成国共和谈的曹聚仁去世,这让两岸和谈失去重要的纽带。

但中共并没有放弃,司法机关连续特赦全国在押的众多国民党战争罪犯,能工作的则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养起来。

这一举措让蒋介石十分佩服,再次产生了与大陆联系的念头,那么该派谁去联系合适呢?



1975年春节后,蒋介石秘密找来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让他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共表示:可以请毛主席来访问。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高兴,但当时他和周总理的身体都已非常不好,已无法亲自前往海峡对岸。

于是毛主席找来邓小平,亲自交代让他代表前去,让两岸以此为契机,尽早实现三通。

陈立夫得知毛主席的安排后,也在香港发表了文章,表达了对毛主席访问的欢迎,期待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为中国人民谋福利。



然而,1975年4月5日凌晨,蒋介石叫来蒋经国,嘱托儿子坚持主张,不能分家单过,并嘱咐自己死后不要下葬,等将来有一天能够葬入祖坟。

这一天蒋介石去世,当消息传到北京时,很多人都为之振奋,可毛主席却沉默良久,缓缓吐出三个字:知道了。

这简单的三个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也许在旁人看来,毛主席与蒋介石争斗了半生,蒋介石的离世或许该让毛主席感到欣慰。

在毛主席心中,蒋介石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对手,他们曾在民族危亡时刻携手抗日,有着共同抵御外敌的经历。



在后来的岁月里,为了祖国统一,两人也有着一定程度的默契与努力,奈何时不易遇难求。

蒋介石的离世,让统一大业失去一个可能的契机,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前途未卜,这怎能不让毛主席感到惋惜和忧虑呢?

毛主席在得知蒋介石死讯后,几乎不吃东西,只是一遍一遍地,放着张元干写的送别词《贺新郎》的录音。

他有时躺在床上静静聆听,似乎在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有时跟着节奏拍击咏叹,神情中满是哀怆。



四个月后,毛主席亲自批准特赦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当这些白发老兵走出监狱时,不会想到这是主席为两岸和平点燃的最后一盏灯。

次年秋日,毛主席溘然长逝,他书房的地球仪上,宝岛的轮廓已被摩挲得模糊不清。

尽管在实现统一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种困难和外部势力的干预,但两岸民众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对和平统一的信念从未动摇。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两岸必将统一,也绝对会统一。

看到这儿,您有何感想,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青途历史
青途历史
历史是经验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
2062文章数 1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