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即将召开,毛主席在审视九大代表名单时,目光在一份份名单上扫过,他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
当目光停留在徐海东的名字时,他的脸色瞬间一沉,作为中国革命的开国大将,徐海东却没有当选九大代表。
毛主席并没有立即发火,却脸色一沉,深深叹了一口气,随即用沉稳的语气说道:
“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毛主席为何要这么说?他的这番话有什么深意?
战场猛将
徐海东出身湖北黄陂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往往连一顿饱饭都难以维持,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年幼的他很早便跟着父辈去当窑工。
窑工的工作,徐海东一做就是11年,他每天的工作都是弯腰抡锤,但他却从不甘于仅仅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过一生。
1925年,徐海东终于走出了黄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年的艰难困苦让他对社会的不公深恶痛绝,而加入共产党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作为一个新军人,徐海东没有高级的学问和过人的文才,但他有着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这些成为了他后来成功的根本。
在战场上,无论是面对艰难险阻,还是与敌人正面交锋,徐海东总是冲在最前面。
尤其是在红军时期,他勇敢无畏,敢打敢拼,屡屡在战斗中打出精彩的胜仗,成为了红军的一员猛将。
徐海东在战场上,不仅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猛将,更以自己独特的军事才能,创造了许多令敌人胆寒的战术。
尤其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他所发明的“黑虎掏心”战法,成为了红军的一大亮点。
那时,战争的局势极为复杂,红军需要不断与敌人进行周旋,尤其是在敌人重兵把守的战线突破时,红军若想取得胜利,必须依靠极其灵活的战术和高度的战斗机动性。
“黑虎掏心”这一战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依赖于红军数量的优势,而是通过巧妙的阵型布置和突然的迂回,打击敌人的弱点。
这一战法的核心在于集中力量,寻找敌人薄弱的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敌方的腹地,进行致命一击。
这种战术并非是简单的硬碰硬,而是结合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地形条件等因素,灵活地调整作战方式。
独创战术
最初,红军在面对敌人时,常常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而不得不以防守为主。
而徐海东则凭借着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带领自己的部队通过快速的机动,避开敌人的主力,直插敌军的后方,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每当敌人以为红军已经被逼入绝境时,徐海东总能带领自己的队伍完成反击,正如他所说:
“敌人的眼睛永远盯着我们正面,却忽略了我们背后的潜力。”
“黑虎掏心”战法的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战术本身,更源于徐海东对战争局势的独到见解。
许多指挥官只看眼前的敌我力量对比,而徐海东却善于从大局出发,洞察战局的走向,并能灵活调整战术,使自己的队伍始终占据主动。
当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徐海东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长征的艰难,许多队伍因饥饿和战斗伤亡严重,精疲力尽,但徐海东的部队,凭借着他巧妙的指挥和顽强的毅力,始终保持着较好的战斗状态。
他不仅带领队伍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还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主席在看到徐海东指挥下的胜利后,欣慰地说:
“海东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啊。”
徐海东在战场上的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成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训练、磨砺,也离不开他无数次在生死关头做出的艰难决策。
全面抗战爆发后,徐海东也积极地坚守在抗战的第一线,打了不少胜仗,直到1940年,他因为过度劳累旧病复发倒在战场上。
从那以后,徐海东就没能回到战场,一直在后方休养,尽管如此,在新中国首次授衔时,他还是因为曾经的贡献,被授予大将军衔。
不过与其他将军相比,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始终远离中央,而这也为后来毛主席的那一句打抱不平的话埋下了伏笔。
毛主席的决定
1969年春,九大即将召开,所有代表都已经选定,名单已经交到毛主席的手中进行审查。
可当毛主席在审查名单时,却发现,徐海东没有被选为九大代表,他的脸色瞬间就沉下来了。
作为中国革命的开国大将,徐海东的贡献无可争议,而在毛主席的心中,他更是革命事业中的重要支柱。
可就是这样一位将领,却没有被列入九大代表的名单,毛主席并没有发出激烈的批评,而是冷静地说出一句话:
“一人向隅,举座为之不欢。”
这句话短短几字,却充满了深意,它不仅反映了毛主席对徐海东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他对徐海东未被列为代表的失望与不满。
徐海东的革命生涯充满了英雄事迹,他从年轻时的贫苦窑工,到成为红军中的名将,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战斗。
特别是在长征中,徐海东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为红军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主席对他的敬重,不仅仅源自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更在于他那份对革命事业始终如一的忠诚。
毛主席深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为此付出心血的英雄,而徐海东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之一。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被边缘化,许多曾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人,不再被赋予应有的荣誉和地位。
这种情况对革命事业的传承和稳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毛主席迅速做出了决策,要将徐海东重新纳入九大代表的行列,并给予他应有的尊重与荣耀。
九大代表
周恩来非常了解毛主席的心思,他知道此时此刻,毛主席的决定不仅仅是一次行政安排,更是对革命历史的一次肯定。
周恩来立即召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会议上,周恩来清楚地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
“徐海东同志,应该成为九大的代表,并入主席团。”
这番话不仅说明了毛主席对徐海东的看重,也传达出了他对整个革命事业的深厚情感,但会议上并非所有人都完全赞同这一决策。
随着一些不同声音的出现,气氛一度变得紧张,周恩来并没有被这些反对意见所动摇,他坚定地回应道:
“毛主席已经明确表示,徐海东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说他过去的表现如何,大家以后再说,今天我们要做的,是让他成为九大的代表。”
在周恩来的坚持下,所有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会议最终达成了一致,徐海东得知毛主席为他争取到九大代表的席位时,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激动。
毛主席的支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安排,更是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他一生奋斗的认可。
尽管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因为长期的战斗和岁月的摧残变得虚弱,但他依然决定亲自前往九大会场,以表达自己对毛主席深深的感激与忠诚。
当徐海东坐上轮椅,缓缓地进入九大会场时,会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毛主席看到他到来时,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的光芒,他微微点头,示意徐海东坐下。
随即,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徐海东个人的尊敬,更是对他在革命历史上贡献的深刻肯定。
此时此刻,徐海东并不需要再证明什么,他的过去和付出已经足够震撼历史,足够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毛主席宣布九大会议开幕时,徐海东的身影坚定地坐在主席团的席位上,他微微抬头,看向毛主席,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感激、敬重与自豪。
他不仅仅是为个人争取到了荣耀,更是为那些为革命牺牲、为理想而奉献的一代又一代革命战士争取到了应有的尊严与地位。
这一幕,成为了九大历史中的一个难忘瞬间,也深刻展示了毛主席对革命先驱者的无限敬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