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既需要“抬棺西征”的决绝勇气,更需要“谋定后动”的战略智慧。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近期湖南卫视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热播,不仅唤醒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忆,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为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刻的战略镜鉴。
1875年,面对阿古柏侵占新疆、沙俄觊觎伊犁的危局,左宗棠以“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铮铮铁骨,抬棺西征,最终收复新疆全境。这一壮举不仅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更以其蕴含的战略智慧,为今日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提供了宝贵启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程,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战略定力、经济支撑与民心凝聚三重智慧,恰是破解当今中国发展难题的关键密钥。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8期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智慧》
大国博弈中谋定而后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首要启示在于其面对复杂内外部形势时具有的非凡战略定力。
面对清廷内部“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力排众议,在《遵旨统筹全局折》中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种全局视野下的战略坚持,与《孙子兵法》“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思想高度契合,在李鸿章等“海防派”主张放弃新疆的声浪中尤显珍贵。面对沙俄、英国、阿古柏三股势力对新疆的虎视眈眈,左宗棠既不畏艰险、又充分利用当时的国际局势巧为周旋,在有限的时间窗口达成了收复新疆的战略目的。
当代中国的战略处境与晚清时期有着本质不同,但西方国家对华围堵打压的策略却与历史惊人相似。从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到拜登时期的科技封锁,从“印太战略”的地缘围堵到“脱钩断链”的经济胁迫,美国对华遏制手段层出不穷。
面对这种态势,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大国博弈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持久较量。“善谋国者,不争一时之得失,而争百世之利害”,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强调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左宗棠的战略定力正是政治目标对军事行动的精准把控。中国坚持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思维,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等倡议,深化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正是这种战略定力在当代的生动体现。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左宗棠的“缓进急战”策略对今日中国应对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他在用兵新疆前,花费两年时间筹措粮饷、整顿军队,待时机成熟后以雷霆之势平定阿古柏盘踞在疆的伪政权。这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战略艺术,与《周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智慧一脉相承。
当前中国在维护核心利益问题上,同样需要这种战略耐心与决断力的完美结合。例如,在应对美国科技封锁时,中国并未急于全面对抗,而是通过长期投入研发,逐步实现芯片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这种“缓进”背后正是对战略全局的深刻洞察。
卓越的经济谋划能力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第二个关键成功因素是其卓越的经济谋划能力。
面对千里戈壁的补给难题,他创造性地实施“屯田养兵”政策,命令军队“且耕且战”,在哈密、巴里坤等地开垦荒地数十万亩。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军粮问题,更恢复了当地经济。“富国强兵之道,始于足食”,左宗棠的实践正是这一古训的完美诠释。“左宗棠西征之成功,半在军事,半在屯政”,这种以经济支撑军事、以建设巩固胜利的思路,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极具启发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面对美国在芯片、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封锁,中国需要发扬左宗棠屯田养兵的思路,把经济发展和科技自主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例如,中国当前推动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战略,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以及中国光伏产业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的成就,正是这种经济支撑战略的生动实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立即着手建设行省、兴修水利、发展商贸,使新疆迅速恢复生机。这种“以建设促稳定”的思路,与当代中国在新疆实施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对口援疆等政策内在一致。《管子·治国》有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中国在民族地区的治理实践表明,只有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例如,截至2025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其中新疆作为核心枢纽,已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经济走廊。
高超的民心凝聚艺术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第三个重要经验是其高超的民心凝聚艺术。
他严令部队“勿扰民间一草一木”,尊重当地穆斯林习俗,有效争取了民心支持。《孟子·离娄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左宗棠深刻理解这一治国真谛,其能以夏变夷而不强夷变夏,故能久安。这种文化包容与政治智慧的结合,为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历史借鉴。
当今中国面临的社会多元化问题带来的挑战更多、更复杂。在国内,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际上,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近年来推动的文明对话论坛、孔子学院建设等举措,正是左宗棠“民心相通”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拓展延伸,要把文明文化的对话交流作为替代文明文化对抗的最佳途径以应对新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
值得深思的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立即恢复科举考试,兴建书院,传播儒家文化。
这种文化认同的构建,与其军事胜利同样重要。当代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文明观、“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正是中国文明和智慧的现实体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我们能从中汲取的战略智慧愈发清晰。晚清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左宗棠的实践相互印证,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应对危机的智慧谱系。
今天,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道路,但历史的启示依然熠熠生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经验告诉我们:战略定力是大国崛起的稳定器,经济自立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民心凝聚是长治久安的定盘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既需要“抬棺西征”的决绝勇气,更需要“谋定后动”的战略智慧。
《尚书·说命中》有言:“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国唯有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下,以战略的思维谋划未来,方能在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左宗棠的精神遗产,正如他在兰州黄河边手植的左公柳,历经百年风雨而愈发葱郁,继续为后来者提供荫庇与启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这份历史智慧必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 | 吴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