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昆明城市文化通识》读书分享会在昆明璞玉书店举办

0
分享至

来源:环球游报



本网讯(尹绍平)日前,一场精彩的《昆明城市文化通识》读书分享会在昆明璞玉书店举办。参加分享会的嘉宾有云南大学社会学著名教授金子强先生;昆明市政协委员、盘龙区青商会副会长刘伟棚先生;昆明市政设计院集团高级工程师汪振宇先生;昆明市盘龙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黄琦及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读者、媒体代表近百人。



《昆明城市文化通识》是一本传承城市文化的全书 探寻文物古迹的图典 历史文化名城的指南。



分享会由地方文化研究传播学者、专门从事昆明历史文化讲述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者工作的本书作者周忻先生主讲。

首先周忻与大家分享为何要著这部昆明城市文化史。是文化情怀、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的驱动。



他说,昆明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文化史发端于3万多年前的滇池地区人类生活的记载。从公元前3世纪滇池浩渺烟波托起古滇青铜文明起,到庄蹻入滇“变服从俗”,再到汉武帝授“滇王之印”,地处西南夷的益州郡便与内地开始了交流交往交融;从汉代以来滇池地区金马碧鸡的美好传说,到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昆明为“壮丽大城”,再到明代文学家杨升庵笔下写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名句,地理学家徐霞客用脚丈量云南山水,春城的盛名更是传播天下;从近代护国首义敢为人先的壮举,到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发出的时代强音,再到西南联大茅草屋里创造教育高峰,····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标定了昆明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



据悉,周忻先生是一名出生、成长、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昆明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周忻考入了西南联大留在昆明的师范学院历史系,系统学习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及地方文化经典。1982年毕业后有幸进入了文化、广播电视、地方历史文献研究等领域工作,让他成为了一名文化工作者。40多年来,如何把昆明的宝贵文化财富继承下来,讲好昆明故事,传播城市文化、一直是周忻的初心。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促使他要写一部全面性、系统性、资料性为一体的文化专门史。



无论在何种岗位,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周忻一直坚持不断收集历史文献资料、拜访前辈史学专家、听取非遗传承人讲故事、实地走访文物古迹场所、广博阅览文史书籍,为他的著作积累了广泛的资料和图片 。近年来他已先后编辑出版了《文化昆明》《大美昆明》《百味昆明》《文化人生》《昆明城市雕塑精粹》等一批文化书籍。其间周忻受市区委宣传部委托,主持开展了昆明市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城市文化品牌、创意文化产业、西南联大与昆明、聂耳与国歌文化打造等系列课题研究,为他形成这部文化史充实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周忻把书稿中先期形成的若干文化课题,在省市宣传文化部门开办的“东陆讲坛”、“春秋讲堂”、市区新时代文明中心、老年大学等公益场开讲了昆明城市文化课程,与听众研讨交流,吸收到了许多有益成果,丰富了书稿内容。经过五年的写作,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市级各有关部门和许多文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实现了为讲好昆明故事,传承城市文化遗产做了点抛砖引玉工作的目的。
周忻说:书名为何叫通识?给谁看?缘由是:我在阅读西南联大大师们有关教育理论的论著《大学一解》中发现:1941年,时任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和潘光旦教授讨论大学教育时提出“通识为本,通专并用”的观点,在各学科教育中,通识是专识的基础,是最为基础的知识。这一来,启发我将书名定为通识。



书稿的定位读者对象是: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居住在昆明的创业者、文史研究工作者、文化创意人员和大中小学师生。

分享会上周忻介绍了书的内容:这部专著以文化专门史的叙事方式,略古祥今,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城市的历史沿革、风貌格局、街巷楼坊、文物古迹、名人故事等;讲述民风民俗、文学艺术、文化品牌、中华老字号由来等;讲述国家级、省、市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可继承传播的人文史实和当今重要文化地标等内容。
主要内容为7大板块:
1.昆明城市文化特色概述:讲述昆明及昆明人的由来、昆明老城建城史略;



2.古代以来影响昆明的文化名人,如兰茂、杨慎、郑和、徐霞客、钱沣等;



3.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昆明的大事件,如昆明开埠、滇越铁路、聂耳与国歌、抗战文化名城、飞虎队故事、西南联大、国立艺专和爱国民主运动等;



4.清末近代影响昆明的文化名人,如陈荣昌、袁嘉谷、张天虚、聂耳、廖新学等;

5.昆明城市风貌及街巷故事、诗赋楹联名文集粹、音乐、舞蹈、花灯、滇剧、民风民俗、私家藏书楼及书屋等;



6.昆明文物古迹(国家、省级、市级)、昆明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7.昆明城市雕塑和未来文化地标

书中我在对文化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叙述中、对史料和文献运用力求做到去伪求真,史实严谨、资料全面,遵守史德,引导读者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力求使这部专著成为传承城市文化遗产的通识教材、浓缩昆明文物古迹的图典、介绍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的指南。



最后,周忻先生用一句话来结束他的分享:“为文化立传是我的初心,讲好昆明故事是我的使命”。

随后,参会的嘉宾纷纷发言分享,气氛热烈而轻松愉快!场內掌声不断!

金子强教授分享:周忻老师的《昆明文化通识》一书,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早在2008年起他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就陆续公开出版了《文化昆明》《大美昆明》等若干部探究、描述、研究昆明的大部头著作,本书是长期积累、有较为厚重根基的新作。要"读好书",这样的书可读。二是本书作为"认识春城""了解昆明"的一本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书,对于云南人了解省会,昆明人认识桑梓,提供了对昆明历史变线索、重要文物、著名人物精彩的"文化通识"阐释。也成为省外同胞、外国友人旅游云南的导游指南,精彩纷呈。三是书后附有昆明地区现存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较为全面的附录,所以当作一个此方面的微型工具书使用,弥足珍贵。智者云:不读书的人是最愚蠢的人,不买书的人是最吝啬的人,不喜欢书的人是最遗憾的人,而与书无缘的人也许是最可怜的人。有道理。周老师这本书,值得光顾!



刘伟棚先生分享: 周老师作为昆明市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怀着对昆明的深情厚意,花了大量时间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甄别,勤于笔耕、呕心沥血铸就了今天与读者见面的专著。此专著宣传和弘扬昆明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魅力。作为他的学生、作为一名昆明市民,我感到无比自豪。

昆明,正如此书中明朝状元杨慎所述的“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句诗生动地概括了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成为了昆明的形象宣传语,也使得昆明“春城”的美誉名闻遐迩。我出生在河南郑州,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我的中学时代是在苏州度过的,这里同样是文化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而我创业地方的却选择了昆明,昆明秀丽的湖光山色、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美丽的鲜花、温良的民风、多元的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我,我已在昆明生活了14年,我深深地爱上了世界的春城——昆明。



我和我的团队作为新时代留学归国人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笃定“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信念,把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转化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自觉行动。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对周老师的专著进行英文翻译,力求将此专著推向世界 ,当好促进昆明与世界各地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

汪振宇先生分享:非常荣幸能作为本次读书享会的读者代表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是一名城市规划设计师, 2025年2月,我们市政建设规划设计院邀请了周老师作昆明文化的特色和品牌的讲座,我有幸成为《昆明城市文化通识》的首批读者,紧接着跟随作者周老师在昆明东方书店学完了昆明城市文化十五讲的全部课程,领悟到历史文化对城市社会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影响。

《昆明城市文化通识》一书,围绕山水呼应的景色与四季如春的气候、历史古城的厚重与龟蛇相交的气脉、历代名人荟萃与文化遗产的富聚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开放时尚的汇聚等四大昆明城市魅力,系统阐述了昆明的山水人文、空间形态、经济社会、城市变迁、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清晰解读了城市文化的特质与未来憧憬,准确定位了昆明城市地标、人文地标和历史地标,是以大众视野,通识思维全面了解昆明,熟知家乡文化的精品读物,是昆明文史类著作中真实、系统、全面的专门著作,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编以及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总纲导览。



通过悉心阅读这本书,我有三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第一,《昆明城市文化通识》是对城市文化的立著。这本书在送达国家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知名专家阅读后,得到的评价是:“《昆明城市文化通识》让昆明成为了我国第一座为文化立著,用文化立柱的省会城市。”《昆明城市文化通识》一书的文字表达和创作手法,面对大众与学术双重需求,从广大人民群众对昆明文史的认知和深入了解的综合需求出发,用历史学的脉络和文化学的视野,用真挚朴实的语言和严谨的学风全面讲述昆明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深入研究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导则。

第二,《昆明城市文化通识》是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与专项设计的工作指南。
一座城市的建设、更新与发展,作为规划者必须把握好城市的历史文脉。从周老师的书中我们读到:唐代拓东城的助推建设者是阁罗凤,元代中庆城的统筹建设者是赛典赤赡思丁,云南府城的规划设计者汪湛海都是认真考证探究城市历史文化源流的先驱,他们笔下的每一步规划和布局都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的“壮丽大城”昆明,历经两千余年的沧桑巨变,成长为一座拥有800多万人口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我作为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师需要掌握身边城市的历史文化,洞悉城市变迁和历史文化的精髓,才能精准定位城市发展战略和设计蓝图,这本书为我们规划设计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料。

第三,《昆明城市文化通识》是传播昆明文化的导航器。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播是我除本专业以外最热忱的事业,在工作之余,深受周老师等一批文化传播者的熏陶,我于2023年创办了个人的公众号—振宇文坛,以传播昆明和大理的文化为主要方向,目前已发布主题内容100余篇,每一篇文章创作的构思与灵感均来源于《昆明城市文化通识》一书,依托其整体构架和思维模式而衍生的—滇池流域水系变迁与昆明城市文化第一季,共二十四辑已在我的公众号发表,课题已入库国家历史研究院,个人同名新著编纂工作正在开展,将成为《昆明城市文化通识》一书导航下昆明山水文化版块的重要辅助。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作为新一代的市政建设设计师,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的文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为昆明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会的读者们也纷纷抢着畅谈对这本书的感言,都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不可多得的理想工具书。现场争着请周忻先生莶名留念。











编辑:尹达天

执行编辑:李瑜玲 刘晓云黄志民 张宏坤 李希铭 娇娇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环球游报 incentive-icons
环球游报
环球游报为宣传云南旅游周刊
1491文章数 74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