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防务圈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公开场合透露,美国政府正对所谓“第五代加号”的F-35战机表现出强烈兴趣。这一升级方案并非普通小修小补,而是要把第六代战机研发过程中积累的部分技术直接移植进F-35,让这款主力机群再焕新生。同时,空军官方已经确认,波音负责的新一代有人驾驶战机F-47项目也在推进,目标是在2029年前后具备初步作战能力。这一组合方案被不少观察者解读为美军空优战略的“双轨操作”。
F-35的地位在美国和盟友空军中无需赘述。全球超过15个国家装备,总产量已超过一千架。这样庞大的机群一旦被淘汰,不仅成本惊人,也会让战力出现空窗期。洛克希德此番提出的升级方案,强调在隐形涂层、发动机性能、电子战系统、武器挂载等方面进行大幅改进。他们甚至声称,升级版F-35能拿到“接近80%的第六代能力”,而造价可能只是F-47的一半。这番表态一出,立刻引发外界热议。
所谓“第五代加号”,不仅仅是改进机身和雷达。洛克希德计划引入全新软件架构,支持更复杂的数据融合;在隐形涂层上使用更先进的材料,提升耐久度和对抗雷达探测的效果;发动机部分则有望采用改进型F135或新一代自适应发动机,让航程与推力全面升级。此外,还会尝试与协同作战无人机系统挂钩,让F-35具备指挥、协同无人机的能力。这些功能此前大多被视作第六代机才会拥有。
与此同时,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项目已尘埃落定。波音在竞标中胜出,负责研发F-47。这款战机被定义为真正的第六代有人驾驶战机,要求实现超高隐身、超大航程、超强电子战与网络作战能力,并且与大量自主无人机形成作战体系。空军高层在多次讲话中提到,希望在2029年前后让F-47投入实战部署。虽然这个时间点充满不确定性,但已经成为各方参考的重要目标。
升级F-35与研发F-47,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补。F-35作为现有机群,能够快速更新迭代,保证美军在短期内继续保持空优优势。而F-47则是长线布局,担任未来空战的中坚力量。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桥梁式”策略可以避免出现作战力量断档,同时还能通过在F-35上率先测试新技术,降低F-47研发中的风险。
当然,问题也不少。首先是预算,美国国防开支已经面临压力,F-35升级和F-47研发同时进行,很容易出现资金挤压。其次是供应链,新涂层材料、先进发动机零件、传感器设备能否按时交付,都会直接影响进度。再者,所谓“80%第六代能力”到底怎么衡量,目前外界并未看到明确标准。部分专家怀疑,这可能只是营销话术,实战中效果未必能达到。
外界反应同样复杂。美国盟友普遍对F-35升级表示期待,毕竟这款战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部署,如果能通过升级延长寿命,成本比换代小得多。相反,美国的战略对手则高度关注F-47进展。若按计划在2029年成军,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空中平衡将迎来巨大压力。正因如此,不少军事评论员认为,美方此举既是技术更新,也是战略威慑。
从更广角度看,F-35升级与F-47研发还折射出美军在未来空战中的三大趋势:第一,强调系统集成,通过人与无人机协同形成蜂群战术;第二,持续追求隐形与电子战优势,把传统空优转变为信息优势;第三,力图在成本和效能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出现“新机太贵、旧机过时”的尴尬。
可以说,这次洛克希德与波音的“双轨并进”,是美国空优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F-35升级版若能在短时间内落地,能为现役机群注入新活力;F-47则是未来空战的王牌。如果一切顺利,2029年将成为关键节点,美军或许能在那一年同时手握升级后的F-35和全新的F-47,继续维持全球空中优势。
你觉得,美国的这套“升级+新机”双轨策略,真能让他们在未来十年牢牢掌握空中主动吗?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关注热点,说说看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