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大阅兵。
多款新型武器装备震撼亮相,陆海空天电五大战域一应俱全,尤其是中国海军新一代反航母打击力量——鹰击-15、17、19、21四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齐齐登场,展示了中国反介入作战能力的全面升级。
就在国人沉浸在自豪与庆典氛围之时,一场新的海上风暴,却在东海悄然酝酿。
不到一周,英国《每日邮报》爆出猛料:
由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牵头,美、日、澳、加、挪五国舰艇参与,组成了一支所谓的“联合舰队”,悄然驶向东海。
英媒甚至高调渲染,这是“对中国的震慑”。
不过,别看这支舰队听起来阵仗不小,实际上战力并不高。
这支舰队的绝对主力是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航母——这艘6.5万吨级滑跃甲板航母号称能搭载F-35B战机,但现实中舰载机数量远未满编,舰况频出故障,仅此一次亚太部署就出了两次F-35技术问题,被戏称为“故障王”。
此前它刚与韩国军舰联合演习完,又马不停蹄赶赴东海,和日本的“加贺号”轻型航母、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加拿大“魁北克城号”护卫舰以及挪威的“阿蒙森号”护卫舰汇合,举行联合军演。
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是个拼拼凑凑的“展示团”。
除了美军那艘“希金斯号”驱逐舰拥有90单元垂发系统之外,其余各舰防空和作战能力都很有限。
美英澳三国舰艇垂发系统加起来还不到200单元,面对中国高超音速导弹简直不堪一击。
而且这批军舰的部署方式也很典型:以英国为核心,美日澳配合,加拿大与挪威“添头”式参与,很难看出真正的战斗协同能力。
虽然实力不强,但是英国此番主导六国舰队杀入东海,着实野心不小。
一方面,英国自脱欧后在全球话语权严重下滑,急需在印太“刷存在感”,继续追随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意图,试图通过军事行动维系“全球大国”的幻象;
另一方面,近期南海与台海局势升温,西方某些国家希望通过多国联合军演,形成所谓“集体威慑”格局,逼迫中国在战略议题上让步。
更关键的是,美国此番表面未主导,却实为幕后“指挥者”。
但令人意外的是,随着局势升级,美方反倒按下“刹车键”。
就在舰队抵近东海之际,王毅外长接到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电话。
这位此前一贯对华强硬的美国政客,电话中罕见地表现出缓和态度。这种转变着实耐人寻味。
电话中,王毅并未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地指出,中美都是全球性大国,要管控分歧,探讨务实合作。
中美如果走向对抗,不仅对两国没好处,全世界都会受牵连。
经济供应链、能源安全、气候治理,无一不需要中美协作。特别是当前美国国内通胀高企、盟友离心力增强,若再同时在东亚激化对华冲突,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同时,王毅更是当着美国的面划下红线——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绝不容外部干预。
长久以来,美方持续对台军售,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已触碰中国底线,必须改弦更张。
鲁比奥虽没有明确认错,但也罕见地承认这次沟通“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效”。
如果说外交场合展现的是中国的理性与克制,那么军事实力的对比才是中国战略定力的底气所在。
有分析人士一语点破:这支六国舰队的战斗力,“不如解放军海军一个手指头”,战时甚至都轮不到航母编队出动,仅一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就能从1500公里外发射鹰击-21导弹,将其逐一击沉。
对比之下,英军F-35B作战半径才1000公里,航母甚至连055都打不着。
更别忘了,中国的福建舰已完成海试,很快就将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这是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能弹射歼-35隐身战机。届时,南部战区将形成双航母编队作战能力,在亚太海域建立压倒性兵力优势,任何域外势力再想“兴风作浪”,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
从军事层面看,六国舰队此次东海行动不过是一场“花拳绣腿”的演出;从外交层面看,中美之间虽有结构性矛盾,但也有庞大的合作需求。
此次王毅与鲁比奥的通话,既是一次警告,也是一种信号:中国不是挑衅者,但绝不是软柿子。
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才是中美两国的最大公约数。
谁若一意孤行,幻想靠军舰、靠航母就能让中国让步,只会发现自己既打不过、也谈不成。希望美国,及其盟友国家,能够好自为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