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小时候,总能在池塘或小河里抓到泥鳅,为啥现在泥鳅越来越少了?

0
分享至



小时候一到夏天,村里孩子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卷着裤腿,拿着小桶往河边跑,泥鳅多得跟捞面条似的,随便一捞就能抓个半桶。那时候泥鳅可是“标配”小河伴手礼,回家一收拾,煎炸炖煮样样都能上桌,既解馋又下饭。

可如今再往河里一看,别说泥鳅了,连水都浑得看不清底,小时候那种“泥鳅成群”的画面,现在只能在记忆里翻找。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纳闷:泥鳅去哪了?



其实泥鳅的消失,不是偶然,也不是“搬家”,而是环境变了,它们也扛不住了。泥鳅这小东西,看着不起眼,其实对水质要求可不低。它们喜欢干净、富含有机质的淤泥,水要是稍微一脏,它们就活不下去。

以前的水塘、小河,基本没怎么被污染,水质清澈,水草丰茂,泥鳅自然就多。可现在呢,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一股脑往河里倒,水都变了味儿,泥鳅能活得下去才怪。不信你去问问老辈人,哪个不说现在水没以前清了,鱼也没以前多了。



再说说泥鳅自己,它们虽然能在泥里“憋气”,但也不是啥水都能忍。它们呼吸主要靠皮肤和肠道,水质一差,毒物一多,泥鳅就容易中毒、生病,甚至直接翻肚皮。泥鳅繁殖也受影响,小泥鳅刚孵出来,还没长大,就被污染的水环境“劝退”了。

科学家早就做过研究,泥鳅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特别敏感。像一些含磷、含氮的农业污水,会让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泛滥,水中氧气被掏空,泥鳅这种靠氧气生存的鱼类,自然就活不下来。



不光是水质问题,咱们人类活动也让泥鳅“无处安身”。以前的水塘、沟渠、稻田,都是泥鳅的“老窝”,现在呢,很多地方搞开发,填塘造地、硬化河岸、改河道,泥鳅的家被一寸寸地“铲平”了。

农村种地也变了样,过去是传统农耕,现在是集约化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些残留物顺着雨水流进沟渠、水塘,泥鳅吃了这些“毒汤”,自然活不了。

再加上现在很多人为了“捞一笔”,使用电鱼、网捕、药物清塘等手段,泥鳅根本来不及繁殖,就被“一锅端”了。



还有个事儿,很多人可能没想到,泥鳅本身也“压力山大”。它们的生长周期长,繁殖慢,面对环境变化和人为捕捞,恢复能力本来就弱。一旦种群数量掉下来,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来。

你别看泥鳅小,它可是水生态系统里的重要一环,它吃水底的有机碎屑、小虫子,是“清道夫”;它是很多水鸟、鱼、两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中的一环”。泥鳅少了,生态链就断了线,整个系统都会受影响。



在一些地方,开始做水生态修复,比如清理河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恢复湿地和自然岸线,给泥鳅和其他水生生物重新“搭窝”。

但这些工作刚起步,见效慢,而且涉及面广,牵扯到农业、工业、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协调难度大。

比如要让农民少用化肥、农药,就得有补贴、有替代技术,不然人家种地成本高,产量又低,谁愿意干?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泥鳅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了。以前泥鳅是“家常菜”,现在成了“特色菜”,市场上卖得贵,有人专门搞泥鳅养殖。养殖虽然能缓解野生泥鳅的压力,但也有问题。

比如养殖密度过高、用药不当、饲料污染,反过来又可能污染周边水体,影响野生种群。而且养殖泥鳅和野生泥鳅基因不同,混在一起可能影响种群多样性。所以光靠养殖解决不了问题,还得保护好野外的环境。



泥鳅从“随处可见”到“难以见到”,反映的是我们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泥鳅没了,不只是我们少了一道菜,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敲警钟,再不保护水环境,以后不只是泥鳅,连我们自己喝的水都可能出问题。

所以别小看泥鳅,它可是水生态的“晴雨表”,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水体的健康程度。



要想让泥鳅重新“游回来”,光靠嘴上说不行,得动真格的。比如加强水体污染治理,严格监管工业和农业排污,恢复自然湿地和河岸生态,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同时也要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让大家明白,泥鳅不是“小鱼”,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消失不只是生态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我们小时候能抓到泥鳅,是因为那时候的水干净,现在我们得努力,让下一代也能在河边玩水、抓鱼,看到泥鳅在泥里钻来钻去,您说是这个理儿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米车没人收,安全问题惹祸,二手市场慌了

小米车没人收,安全问题惹祸,二手市场慌了

周哥一影视
2025-10-31 00:18:45
甘肃一河道现市民淘金潮,淘金者称确实有黄金,官方:明确禁止个人淘金行为

甘肃一河道现市民淘金潮,淘金者称确实有黄金,官方:明确禁止个人淘金行为

潇湘晨报
2025-11-02 18:31:47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专家批评《白毛女》逻辑不清,杨白劳欠钱,为何反而枪毙黄世仁?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5:15:45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中国恢复采购美大豆,巴西急降价却为时已晚!农业部长肠子悔青了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01 21:52:37
APEC峰会,高市早苗闯祸,中方通告全球,罕见措辞引发高度关注

APEC峰会,高市早苗闯祸,中方通告全球,罕见措辞引发高度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02 14:01:10
罗马里奥:如果没有内马尔,巴西队明年世界杯夺冠可能性很小

罗马里奥:如果没有内马尔,巴西队明年世界杯夺冠可能性很小

懂球帝
2025-11-02 17:53:22
正式离队,杨瀚森发声,新球队曝光,赛季首次,女友官宣决定

正式离队,杨瀚森发声,新球队曝光,赛季首次,女友官宣决定

乐聊球
2025-11-02 08:32:07
王家卫录音曝光,贵圈真脏

王家卫录音曝光,贵圈真脏

难得君
2025-11-02 12:11:01
购入豪宅,亚马尔晒自己与价值950万英镑的新居合影

购入豪宅,亚马尔晒自己与价值950万英镑的新居合影

懂球帝
2025-11-02 12:39:31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袁医生课堂
2025-10-31 18:50:24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2 00:17:04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韩国教授拿出三个铁证,证明韩国人的祖先,很有可能就是中国人!

凡人侃史
2025-11-02 15:46:33
紧急提醒:这类iPhone17Pro Max存在远程反锁可能,买到就亏!

紧急提醒:这类iPhone17Pro Max存在远程反锁可能,买到就亏!

果粉使用技巧
2025-11-01 17:49:54
酸了,韩国电影确实有东西

酸了,韩国电影确实有东西

电影爬虫
2025-11-01 22:30:15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张柏芝合照也太夸张了吧!宁静,刘嘉玲都被她比下去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2 13:43:13
吴清发文:22万亿存款加速向6600点投资转移,助力居民财富增值

吴清发文:22万亿存款加速向6600点投资转移,助力居民财富增值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2 06:21:25
“和统无望、武统乏力”?如今台湾问题上,大陆或已陷入两难境地

“和统无望、武统乏力”?如今台湾问题上,大陆或已陷入两难境地

流云青史
2025-11-01 22:00:50
吉林女子驾车不慎撞死一头黑熊,交警称驾驶员没事且不涉及处罚,律师:意外撞死野生保护动物无需担责

吉林女子驾车不慎撞死一头黑熊,交警称驾驶员没事且不涉及处罚,律师:意外撞死野生保护动物无需担责

极目新闻
2025-11-02 13:51:27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来找中方求助,荷兰被“公开处刑”

“安世大劫案”越闹越大!巴西来找中方求助,荷兰被“公开处刑”

林子说事
2025-11-02 15:42:57
2025-11-02 20:23: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70文章数 5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头条要闻

19岁男生被邻居驾车故意撞死 事发时再过几天就要高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时尚
手机
教育
数码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推广|| 每天都在穿!这件外套,轻松搞定秋冬所有搭配

手机要闻

同样开售三天,小米、vivo、荣耀、OPPO新旗舰销量对比

教育要闻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更新官方学位认证的境外院校!哪些大学落榜?

数码要闻

64GB×4 6000CL30 套条 12999 元,Origin Code VORTEX 内存上架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