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查办了一起违法经营者利用清华大学中英文名称、校训以及二校门图片等实施混淆行为的典型案件。
据报道,2025年7月,北京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某名称中含有“清大”的教育科技公司采用多种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为具有清华大学背景、与清华大学关系密切的单位,面向社会开办“高端”“总裁研修班”,收取高额费用,使参训学员权益受损。该公司被罚10万元。
这些年来,打着各知名高校旗号举办的总裁班,在现实中很常见。尽管这类总裁班收费动辄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元,但仍然受到很多企业负责人和消费者青睐,原因是这类总裁班“拉大旗扯虎皮”,将名校及名校教授授课作为招生噱头;不少消费者也有提升学历、建立人脉的需求,于是就甘愿为之买单。
殊不知,这类“总裁班”暗藏不少套路:以开办所谓“高端”培训项目诱导报名;在公司名称、微信公号、培训班名称中故意加入“清大”等易混淆的简称,让人真假难辨;将自己“包装”为有名校“文化积淀”的培训机构;培训、合影场所与名校“巧妙”关联;颁发印有“清大”等字样的结业证书。
然而,其打着“清大”的旗号招生、发证,但与清华大学无半点关系。经市场监管部门向清华大学相关部门核实,该教育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之间不存在任何从属及关联关系,该公司并不具备EMBA学位授予资格,清华大学从未授权其以清华大学名义组织开展培训……即假冒清华大学名义办总裁班。
另外,还有人假冒清华大学二级学院院长名义出席各种活动。比如今年6月媒体报道,“曹玉磊冒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公开活动”,活动之一是“清大高级工商管理(建筑行业)总裁研修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此发布声明提醒公众注意辨别。这意味着知名高校遭遇多种形式的假冒。
市场监管部门对上述教育科技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是应有之义,因为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甚至有欺诈之嫌。只有依法严惩才能使其汲取教训,并对类似“蹭名校”“傍名校”开展培训活动的培训机构有警示意义。除了行政处罚外,清华大学被假冒举办总裁班,也可依法追究假冒者责任。
原因是,该教育科技公司“傍名校”,还涉嫌侵害清华大学名誉权,因为其举办总裁班的行为未获得清华大学授权,而且其办学质量也可能影响清华大学声誉。所以,清华大学可以以该公司对学校名誉造成损害并稀释品牌价值为由,对其提起法律诉讼,要求公开道歉甚至赔偿名誉损失,更有惩戒性。
即便其以“清大”名义举办总裁班,但在公众普遍认知里,“清大”是清华大学简称之一,就像北大是北京大学简称一样。那么该教育科技公司以“清大”名义办班就是假冒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追究其法律责任大概率会胜诉。另外,此事件提醒清华大学,尽快将“清大”等简称注册为商标以防侵权。
当“清大”“清华”以及相关中英文名称,被清华大学一个不少注册为商标,将无疑压缩了不法企业侵权以及误导消费者的机会和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