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将尽,钟馗画像又火了?钟馗到底是吃鬼?还是抓鬼?他在阴司职能的哪一层级?鬼月还有一周就结束了,过了“关地门”的时刻,人们心里就会轻松一些了。如果觉着过了中元节,就万事大吉了,那也不行,老人们说收尾这一周也要重视。
关地门之前,民间有种说法,怕一些吃了奉祀喝高了 “迷路” 的地府 “员工”,一不小心走错门,闯进寻常百姓家捣乱。
为了求个安心,不少人家都悄悄换上了新的门神钟馗画像。一时间,钟馗画像又热起来了。
传说中有的说钟馗抓鬼,也有的说钟馗吃鬼,到底哪种说法才是钟馗本馗的行为呢?咱就一文讲明白它!
钟馗在民间的人气,简直高得离谱。豹头环眼,黑面虬髯,身着红袍,手持利剑,光是这模样,就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威严劲儿。
据说,唐玄宗有次生病,夜里梦到一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和自己的玉笛,正着急上火呢,突然冒出个红衣大鬼,一把抓住小鬼,挖了它的眼睛,还把它撕成两半……吃了。
紧接着,这大鬼自报家门,说自己是终南山的进士钟馗,因为科举不顺,触阶而死,死后就立志要为帝王清除邪祟。随即,唐玄宗惊醒,病也奇迹般地好了。
一高兴,他就找来大画家吴道子,让他照着梦中所见,画出钟馗捉鬼的模样。巧就巧的是,这吴道子画的钟馗与唐玄宗梦里见到的是 一模一样,唐玄宗都感叹是不是吴道子跟他做了相同的梦。这画一问世,钟馗捉鬼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张贴钟馗画像。
可问题来了,钟馗到底是吃鬼,还是抓鬼呢?
从传说来看,他既能像在唐玄宗梦里那样,把小鬼生吞了,展现出 “吃鬼” 的一面;但更多时候,他被描述为 “职业捉鬼” 能手。
在道教的一些记载里,比如东晋时期的《太上洞渊神咒经》就提到,“太上遣力士,赤卒,杀鬼之众万亿,执刀缚鬼,钟馗打杀,得便付之辟邪”,这里钟馗的工作流程,更像是先把鬼怪打杀,然后交给辟邪神处置,主打一个 “抓鬼” 再 “交付” 的流程。
所以综合来讲,钟馗既能捉鬼,也有处置鬼怪的能力,吃鬼可能只是他偶尔展现的 “极端手段”,而抓鬼、驱邪、斩妖除魔,才是主业。
有人可能会说,钟馗都有“神”的称号了,是不是跟阎王爷能平起平坐了?
这……我们说,还不能!即便在民间,钟馗的流量大,排场足,但也不能骑到阎王头上!
地府的架构,就像一个分工明确的大公司。阎罗王稳坐CEO之位,下设三大核心部门:轮回司、阴曹司和判官司。
轮回司由孟婆掌管,负责给投胎的鬼魂 “清除记忆”,相当于数据格式化,让鬼魂们干干净净开启新的轮回。
阴曹司则由城隍爷负责,主要处理阴阳两界的对接工作,维持阴阳秩序,比如谁死了,得先去城隍庙报道,然后才能走流程。
判官司就更关键了,这里面的判官,都是帮阎王爷断案的得力助手。
判官司下面又细分了察查司,由陆之道负责,专门侦查鬼魂生前的善恶;赏善司的负责人是魏征,就是那位在梦里斩了泾河龙王的主儿,负责奖赏生前积德行善的鬼魂;罚恶司的扛把子,正是钟馗,他专门惩治那些作恶多端的鬼魂,让它们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代价;阴律司则由崔珏掌管,负责维护阴间律法的执行。
至于前几天我们才做过内容的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都是地府里跑腿干活的鬼差,在一线岗位。从地位和职能来看,他们还真能算得上是钟馗的 “小弟”,跟着钟馗大哥一起,在阴司里打击邪恶,守护阴阳两界的安宁。
在常见的钟馗画像中,最显眼的就是他手里攥着的青锋剑,剑刃寒光闪闪,寓意直斩邪祟,旁边常配一把桃木剑。老辈人都知道桃木能 “镇宅辟邪”,跟青锋剑搭着用,相当于给家加了双重 “安全锁”,是守门的基本标配。
还有他腰间挂的葫芦,别看不起眼,传说能收尽晦气、装走灾祸,把不好的东西全 “打包带走”。另外,还有一只蝙蝠,通常衔着铜钱、祥云飞来,寓意“送福上门”。捉鬼的钟馗为啥总穿着一身官服?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民间传说里他还有个妹妹,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接着聊聊钟馗的故事。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在《补笔谈》卷三里,沈括说自己见过一幅唐代吴道子画的钟馗像,画的卷首有篇唐朝人的题迹,大概讲了这么个故事:唐玄宗做过一个梦,梦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鬼,小鬼偷了宫里的香囊和玉笛,被大鬼捉住后吃掉了。唐玄宗问大鬼是谁,大鬼说自己叫钟馗,是个考武举没成功的读书人,还发誓要为玄宗除掉天下所有的妖孽。
梦醒之后,唐玄宗立刻召见画家吴道子,让他把梦里的钟馗画下来,还把这幅画颁发给各级官吏,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事。沈括的这段记载,还被唐玄宗时的张说和唐德宗时的刘禹锡写的《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也就是收到皇帝赏赐的钟馗画像后写的谢表)给证实了。
《梦溪笔谈》里描述钟馗的样子是:戴着帽子,穿着蓝色的长衣,光着一条胳膊,脚上穿着兽皮靴子。这和晚唐《孟嘏钟馗赋》等唐朝作品里对钟馗形象的描写是一致的。唐朝官员的服饰有品色衣制度,以紫、绯、绿、青四种颜色为主,从贞观年间确立后,用了将近 300 年。其中 8 到 9 品的官员穿青色,也有人叫它蓝色的官服。所以在唐朝人心里,钟馗是品阶较低的官员,穿蓝色袍服也就顺理成章了。
沈括之后,宋朝人高承的《事物纪原》里也记载了唐玄宗梦到钟馗的故事,梗概和《梦溪笔谈》差不多,但对钟馗的身份来历描述得更细致。里面说:“臣终南进士钟馗也,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奉旨赐绿袍而葬,誓除天下虚耗妖孽。” 意思是钟馗是终南山人,考武举失败后,一头撞在大殿的台阶上死了,唐高祖赐给他绿袍下葬。钟馗感念皇恩,发誓要除掉天下的妖孽来报恩。
在唐朝,绿袍是 6 到 7 品官员的服饰,这是故事里钟馗死后唐高祖赐给他的官阶,所以有些作品里能看到穿绿色官服的钟馗。很明显,到了宋朝,钟馗的故事逻辑性更强,情节也更完整了。
钟馗的本事一直在变,从最初的辟邪驱鬼,到后来能捉鬼驱鬼,甚至还能控制和管理鬼。宋初的画家石恪擅长画道士人物,以画鬼怪出名。根据北宋李廌的《德隅堂画品》记载,石恪曾经画过一幅《鬼百戏图》,可惜原图已经遗失了。但从李廌的描述里,我们能略知一二。
原文说:“钟馗夫妇对案置酒,执事左右皆鬼,其情态甚异,前有大小鬼数十,和乐陈伎,曲径相通。” 大概意思是,画面中钟馗和妻子坐在中间喝酒,旁边伺候的都是鬼,前后还有几十个大小鬼在奏乐、表演、献计。这时候,捉鬼吃鬼的钟馗已经开始养鬼当佣人了。多说一句,画里的女性很可能就是钟馗的妹妹。
到了两宋之交,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钟馗的妹妹出现在了驱傩仪式中。书中提到,除夕那天,皇宫里举行盛大的驱傩仪式,有人装扮成钟馗、钟馗小妹、土地爷、灶神等角色,一共一千多人,从皇宫里一路把 “疫鬼” 赶出去,经过南熏门一直走到城外的转龙湾,把这些象征性的鬼祟埋掉,仪式才算结束。这说明在宋朝的官方驱傩仪式中,钟馗不仅依旧是核心人物,他的妹妹也加入了进来。那他这个妹妹又是从哪来的呢?
根据《宣和画谱》记载,五代十国时南唐的宫廷画家周文矩曾经画过七幅钟馗图,其中五幅叫《钟馗小妹图》。虽然这些画早就遗失了,但能推测出钟馗小妹是在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关于她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钟馗驱 “魅”,“魅” 和 “妹” 读音相近,时间久了,就讹传出一个钟馗小妹。另一种说法是,有人发现南朝刘宋时期振武将军宋偓的母亲郑夫人的墓碑上写着,郑夫人有个女儿叫钟馗,这个钟馗自然就是宋偓的妹妹,由此讹传出了钟馗小妹。不管怎么说,钟馗小妹在唐末宋初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认可,还演绎出了一段流传很广的故事。
南宋画家颜庚曾创作过一幅著名的《钟馗嫁妹图》,这幅画是用绢本墨笔绘制的,长 253.4 厘米,宽 24.4 厘米,现在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画中描绘了醉酒的钟馗被三只小鬼搀扶着坐在毛驴上,送妹妹出嫁的场景。画里还有三只小鬼提着、扛着嫁妆,另外两只小鬼一个牵牛一个赶牛,护送钟馗小妹出嫁。小妹长着柳眉凤眼,樱桃小口,面容娇媚,衣袂飘飘,正侧坐在一头水牛背上,回眸顾盼,样子温婉动人。紧随其后的是醉得一塌糊涂的钟馗,他眉头紧锁,在众小鬼的搀扶下骑在驴上慢慢往前走,好像流露出对小妹出嫁的不舍。
那钟馗为啥要送妹妹出嫁,妹妹又要嫁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