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老人有这3种吃饭习惯,痴呆风险或增加

0
分享至

午后的公园,总能见到王大爷慢悠悠地坐在石凳上,看着身边嬉笑打闹的孩子们。他常常自言自语:“年纪大了,最怕的呀,就是脑子不灵光,糊涂了连家人也认不出来。”附近的邻居都知道,王大爷最近不仅记性差了,连饭也是一顿吃一顿落,新鲜蔬菜不爱嚼,稀饭泡馍最对胃口。家人起初只当是老了味口变了,没放心上。可不久后,王大爷竟开始记不起自己刚吃过什么。这一切,如同许多家庭的缩影,让人心头多了几分隐忧——我们,都逃不过“变老”这道坎,更怕的是,被老年痴呆悄悄盯上。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担心:身边的老人吃饭慢、挑食、整天忘东忘西,是不是离痴呆不远了?有哪些习惯,会让这个风险更大?哈佛大学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吃饭习惯竟与老年痴呆的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3种常见饮食方式,看似平常,实则暗藏“隐雷”——你家人中了吗?又该如何防范?继续往下看,答案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吃饭和痴呆的距离,也许只隔着日常的“一箸一饮”。

痴呆并不是单纯的“老糊涂”,饮食习惯竟是关键因素

提到痴呆,很多人以为就是“年纪大,记忆差”,其实并非如此。科学界称“痴呆”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学习困难、判断失常,甚至语言和行动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显示,全球65岁以上人群约有4%-7%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仅中国患者就超1500万人,且每年呈递增趋势。而饮食作为影响大脑神经功能的重要生活行为,和痴呆的关系越来越被证实。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指出,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延缓大脑退化,相反,不良的吃饭习惯则会“加速”认知的滑坡。老年人常常自认为“吃什么都一样”,但殊不知,一些日常习惯正在无形中加速脑细胞的凋亡,让大脑早早“罢工”。

“我就是没胃口,懒得吃”——这句话,对老年人来说也许习以为常,却正是痴呆风险的“敲门砖”。

科学揭示的3种危险吃饭习惯,尤其第3点大多数老人都中招

吃饭速度过快——大脑跟不上,记忆减分

有不少老人,特别是单独进餐时,为了图省事,总是匆匆扒拉几口就算一顿。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吃饭时间少于10分钟的老年群体,认知能力下降的概率比正常用餐者高出近28%。原因何在?进食过程中过快,会导致食物未被充分咀嚼,影响营养消化吸收,进而使大脑供能短缺。特别是维生素B族、叶酸等有助神经保护的物质摄入减少,使脑神经细胞修复能力下降,痴呆早发风险骤升。



长期不吃早餐——大脑“缺油”,容易糊涂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习惯早上“一口水了事”,觉得吃不吃早餐关系不大。实则不然。清晨是机体和大脑一天当中最“饥渴”的时候,经过夜间十余小时的消耗,急需能量补充。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数据显示,常年不吃早餐的人群,认知障碍风险比规律三餐者高出23%。这不仅会造成血糖不稳、精力不济,更容易令大脑“饿久了”——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反映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甚至早期痴呆。

餐桌爱挑食、偏好“素食/荤食极端”——营养单一,伤脑无形

“我就吃青菜,肉腻,别给我盛”“肉带劲,青菜水糊糊的没味”——类似的饮食偏好,在老年群体中极为普遍。医学统计表明,单一饮食结构(如长期只吃素或只偏荤)的人,患认知障碍的概率高于均衡饮食群体近34%。大脑需要优质蛋白、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协同,任何一类严重缺乏,都会导致神经元活力下降、神经传导受损,为痴呆高风险埋下隐患。尤其是B12、Omega-3不摄入,脑萎缩和认知退化加速早期出现。

规律、丰富、用心吃饭,是老年人大脑保护伞,坚持1个月,效果看得见

我们已经明白了“不良吃饭习惯”的危害,很多老人或子女倍感焦虑:“那到底怎样才算正确,能降低痴呆风险呢?”答案并不复杂,关键是用心打造科学、舒适的饮食环境,让习惯“慢”下来,“全”起来,“吃得好”起来。



坚持细嚼慢咽,进餐时间控制15-20分钟

科学建议每餐用餐时间不低于15分钟,细致咀嚼,每一口用牙咬15-20次,让唾液和酶充分混合。这样不仅提升营养吸收率17%,同时也让大脑获得足够的“进餐信号”,增强记忆区活性,降低吞咽误吸等风险。家人可以陪伴用餐,边吃边聊,氛围越好,吃得越安心。

三餐要有,尤其早餐绝不能省

建议每天在起床1小时内吃早餐,主食+蛋白质+适当蔬菜搭配。比如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半碗西兰花,营养均衡又易消化。研究显示,坚持吃早餐的老人,认知测验分数高于不吃早餐者达21%。完全不饿也要进点流食、奶制品,给大脑“打个底”,效率可见。

荤素结合,食材多元——每餐种类≥4种

合理饮食结构的老人,水果、蔬菜、鱼、肉、奶、豆制品搭配,每周摄入的食材种类不低于25种,优质蛋白和微量元素保证大脑活力。其中深海鱼(富含DHA)、坚果(含omega-3)、奶制品(含钙和磷)尤其关键。反之只吃某类食品,痴呆几率显著上升,切忌片面追求“清淡”或“一荤到底”。



多互动、慢用餐、保仪式感,家庭陪伴同样重要

研究发现,老年人“独食”时容易进食速度异常、挑食或忘记吃饭,风险更高。建议家人多陪伴、共同用餐,定期变换菜肴花样,让一日三餐成为家庭的“温暖时光”。一些社区食堂活动,集体用餐也有助于提升进食质量、改善情绪,间接预防痴呆。

健康长寿其实离不开“每一顿饭”的坚持,贵在日积月累,不能等老了才后悔!

科学共识普遍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错误的吃饭习惯”是最容易被忽视又可控的高危环节。真正的防护不是单靠药物,更需要子女与老人一起,从日常饮食出发,细嚼慢咽不贪快、保障三餐不偷懒、荤素搭配不极端,“脑子灵不灵”大概率就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动作里蓄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痴呆并非全部可逆,每个人的身体基础和疾病进展不同,健康文章提供的是科学指导和建议,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面对面评估、诊断、随访。防患于未然,从改善吃饭习惯做起,也许就是给大脑多上一道保险。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防治老年痴呆 营养健康知识读本》 3.《老年痴呆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4.《世界卫生组织阿尔兹海默病流行现状报告(2021)》 5.《哈佛医学院健康公开课——饮食与大脑健康》 6.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共识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8.《老年人饮食结构与认知功能关联性调查》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7岁赵本山也没想到,自己仅剩的体面,会被儿子赵一楠亲手扯下

67岁赵本山也没想到,自己仅剩的体面,会被儿子赵一楠亲手扯下

小白兔YY
2025-09-16 03:42:28
福建男子突然脚肿得穿不上鞋,医生从他的水杯里揪出“元凶”!每年都有人喝进医院

福建男子突然脚肿得穿不上鞋,医生从他的水杯里揪出“元凶”!每年都有人喝进医院

福建卫生报
2025-09-16 21:39:24
墨西哥女孩不听亲友劝阻远嫁中国,断了往来,5年后全家求援助

墨西哥女孩不听亲友劝阻远嫁中国,断了往来,5年后全家求援助

雅俗共赏1
2025-09-03 14:00:28
引进4名新援,火箭队14人豪阵仍存短板!美媒针对性送3大补强目标

引进4名新援,火箭队14人豪阵仍存短板!美媒针对性送3大补强目标

锅子篮球
2025-09-16 16:46:19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美国就算一动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九三阅兵后,局势已被改写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9-10 10:41:55
陋居法国农村的张曼玉,给不婚不育的人提了个醒,蔡澜的话应验了

陋居法国农村的张曼玉,给不婚不育的人提了个醒,蔡澜的话应验了

史行途
2025-09-16 07:53:34
这支巴萨史上最强,甚至强于小罗、梅西时代

这支巴萨史上最强,甚至强于小罗、梅西时代

体育世界
2025-09-16 15:35:20
“他们逼我说台湾是中国的,不然就不救我!”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们逼我说台湾是中国的,不然就不救我!”一石激起千层浪

壹知眠羊
2025-08-10 07:29:29
“史无前例的团结”,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都来了

“史无前例的团结”,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都来了

观察者网
2025-09-16 17:08:10
温州文旅确认艺人苏永康演唱会取消,大麦网搜索已无结果,此前因涉毒遭投诉

温州文旅确认艺人苏永康演唱会取消,大麦网搜索已无结果,此前因涉毒遭投诉

潇湘晨报
2025-09-16 16:39:14
武汉研究生隆星宇扭伤腿,因掏不起1000元治疗费,生命终结在24岁

武汉研究生隆星宇扭伤腿,因掏不起1000元治疗费,生命终结在24岁

霹雳炮
2025-07-27 21:23:15
《纽约时报》回应特朗普起诉其诽谤:毫无法律依据

《纽约时报》回应特朗普起诉其诽谤:毫无法律依据

环球网资讯
2025-09-16 22:50:54
今天,小喜乐在浙江成为“大体老师”,出生仅237天!妈妈的信看哭所有人……

今天,小喜乐在浙江成为“大体老师”,出生仅237天!妈妈的信看哭所有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9-16 20:25:52
辽宁婆婆殴打孙女后续:婆婆正脸曝光 女子爆丈夫猛料 网友炸锅

辽宁婆婆殴打孙女后续:婆婆正脸曝光 女子爆丈夫猛料 网友炸锅

鋭娱之乐
2025-09-15 18:13:54
美联储明晚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5.8% 市场押注美国降息已成定局

美联储明晚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5.8% 市场押注美国降息已成定局

财联社
2025-09-16 21:26:05
莫迪丧事喜办惹大麻烦,4架被击落阵风编号公开,巴铁歼10赢麻了

莫迪丧事喜办惹大麻烦,4架被击落阵风编号公开,巴铁歼10赢麻了

史纪文谭
2025-09-16 22:11:39
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疯狂买走1.5万亿,但不是英国、日本

美债最大“接盘侠”诞生,疯狂买走1.5万亿,但不是英国、日本

任紀煙
2025-06-10 20:16:18
378万中国人血脂研究:“低密度”处于3.05,心血管死亡率最低!

378万中国人血脂研究:“低密度”处于3.05,心血管死亡率最低!

泠泠说史
2025-09-16 13:18:53
4万元买玉石价格鉴定仅3509元,刑拘网红“柴怼怼”,净化直播商业生态

4万元买玉石价格鉴定仅3509元,刑拘网红“柴怼怼”,净化直播商业生态

新京报
2025-09-16 23:08:11
猛增2000%!美国严防死守的技术,中国神秘小厂完胜美巨头

猛增2000%!美国严防死守的技术,中国神秘小厂完胜美巨头

肖兹探秘说
2025-09-16 18:56:08
2025-09-16 23:32:49
观星赏月
观星赏月
特别喜欢宠粉 那么关注一波呗
203文章数 44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网红面包店被指闭店后大量丢弃面包 市监局突击检查

头条要闻

网红面包店被指闭店后大量丢弃面包 市监局突击检查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当女将军成为内娱偶像剧时尚单品,我们更怀念穆桂英

教育要闻

拒绝佛系!这个“不鸡娃”的教育强区打出四张“王牌”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